不看后悔夫妻保健品都有什么(夫妻保健品都是包括什么)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3
=================
各类保健品、器材堆满老人家的房间和冰箱 长春市青岛路上的一栋民宅里,50平方米的老旧房屋,客厅、两间卧室以及冰箱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这都是我父母买的,怎么劝都不行”长春市民赵女士一边掀开床垫子一边说,“看到没,一个赭石床垫子就1万多,一下就买了两张这样一模一样的床垫子,非说功能不一样,我爸那屋床上还有呢。
” 赵女士的父母在这个小区里很“有名”,邻居们经常看到两位老人大包小包地往家拎保健品“一到开养老金的时候,就看见赵叔拿着厚厚一沓钱,送给卖保健品的人”一位邻居说 邻居们说,这对夫妻都是老干部,89岁的赵勇(化名)是离休干部,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来有“1万大多”,四个儿女的家庭条件都很不错,尤其在青岛的小儿子是从事高科技的专家。
但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大家庭,却为两位老人痴迷保健品伤透了脑筋据两位老人自己统计,从2005年至今,他们已经花了130万元购买各种保健品,平均每年10万元,几乎是他们每年退休金的全部“有时候还管我们要钱去买,我们儿女都不缺钱,要多少都能给,但不能拿钱去买这些东西啊!”赵女士情绪激动地说。
而让两位老人逐渐有所醒悟的,是要求退回4000元钱遭拒原来从2014年开始,赵勇和86岁的老伴李淑贤(化名)在长春市汇康百健经贸有限公司购买保健品两年来,有收据凭证的花销就有4万多元2016年,他们购买了一款保健品以及赠品,李淑贤吃了赠品后拉肚子,而说明书上写着腹泻者禁用。
“当时上课也没说有可能引起腹泻啊”老人说,为此想退回这次花掉的4000多元钱,但遭到拒绝 “我妈可伤心了”赵女士说,向老人销售这款保健品的是一个年轻人,都叫他“小甄子”,老人把他当孙子一样对待,还带他回家吃饭。
可这个年轻人一听说要退款,就变了态度,后来干脆不接老人电话了“这小伙子平时不错啊,怎么一提到退款就变了个人!”李淑贤说到这,有些伤感130万元没让老人觉得心疼,可是4000元退款不成却让他们稍稍有些醒悟。
这对老夫妻的经历,在杂乱的保健品市场上颇具代表性 万元的床垫一口气买三张 2005年的一天,李淑贤来到一街之隔的胜利公园散步她回忆说,当时有很多人在公园发传单,只记得上面写着可以降血压、降血脂等。
“反正都是治疗老年病的”她说,推销人员还在公园里摆了张桌子推销渐渐的,推销场所从露天变成室内,还有专门的人“讲课” 于是,李淑贤就带着丈夫去听课“每天5点就起来了”她说,有时候坐公交下车后要走很长一段路,“那些专家挺有学问的,什么病、什么保健知识都能讲透。
说一些保健品是特供给高层领导吃的” “简直是胡说八道”赵女士在一旁说但她立即遭到了母亲的斥责,“我说话的时候你别插话” “就是你们记者在这,否则都骂我们,怎么说都不听”赵女士激动地说 2005年迷上保健后,这对老两口家里渐渐堆满了各种保健品、净水器、仪器,“一支牙膏就260元,整整买了一箱子。
”赵女士说,一模一样的床垫子非说功能不同,1万元一个,一口气买了仨 “还有什么黑蒜精、雪猪油,听名字都吓人”赵女士说,还有老人竟然买像鳄鱼胎似的东西,什么都敢吃,“这都是什么保健品啊,吃坏了可怎么办!”。
尤其是推销人员打“亲情牌”,让老人很受用,很容易得到老人的信任 “就像小甄子,我们拿他当孙子一样对待”李淑贤说,小伙子也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地叫着只要有新产品一到,小甄子一说,老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掏钱。
给女儿的保健品记满2页纸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李淑贤拿出一张写着她和丈夫名字的红皮荣誉证书 “鉴于您在汇康做出优秀贡献特此颁发‘终身名誉会员’称号”证书里夹着5张收据,购买的保健品包括虫草、铁皮枫斗、羊初乳、狍子油,共有4万多元。
其中在2014年9月25日,两人分别花了11997元购买了虫草“两个人竟然在一天内重复买!”赵女士说,这样的顾客“贡献”真是太大了,“不鼓励你们鼓励谁啊” “我父母家的保健品已经统计不过来了,我统计出的仅仅是他们给我的保健品,只是给我的啊!”赵女士拿出两页纸重复地说,“清调补黄金营养锅3个、空气净化器、半导体红光照射床垫2个、水床垫6个、富氢水素机、真空锅、水鸟被、空气炉……”
经过统计一共16个品种,还有一个写着外国名称,建议零售价9980元这些东西连老人自己都记不清花多少钱买的“给我的还是少的,还有我两个妹妹呢”赵女士说,这个月她把父母家包装保健品和器械的空盒子当废品卖掉,一共卖了57.8元,“连空盒子都卖这么多钱。
” “这些我们承认”赵勇说,这十多年一共花了130万元买保健品,“只多不少” 赵勇说,但就是禁不住推销人员的劝说正说着,另一家保健品公司给老人打来电话“我们就在这等着,看你们敢不敢往家里送”赵女士接过电话斥责。
女儿担心—— 菜烂在冰箱 早餐就吃保健品 最令赵女士担心的是父母的饮食,他们的早餐已经以保健品为主了老人家有两个冰箱,一个专门放保健品,一个放日常食品“菜烂在冰箱里都不吃”赵女士说,子女们经常给老人买吃的,连酱油都买好了,可老人主要就是吃保健品,“天天早上就喝一碗羊奶粉,吃一个鸡蛋。
” 赵女士说,老人动不动就嚼着鹿茸片什么的正说着,李淑贤老人一边吃一边递给记者一片,“你也吃点,这东西挺好的” 为了防止老人过度依赖保健品,赵女士和妹妹们经常到老人家做晚饭,“我们换着花样做,逼着老人吃。
” 有一次,李淑贤咳嗽,赵女士和妹妹们强拉着才把老人送到医院打针,“后来病好了,我妈竟然说是吃保健品吃好的”说到这,赵女士气得有些发抖,“我弟弟经常打电话让他们去青岛住,除了想和父母团聚,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让他们换个环境,断了和那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的联系。
可父母说什么都不去”赵女士姐妹几个为此经常带老人出去旅游,可回来后照买不误 “别说了,我就想要回那4000块钱,以前的事说它干啥你赶紧给我走”李淑贤指着女儿说 保健品公司: 那名销售员“小甄子”已离职。
李淑贤说,当初她花4000多元买的是一种叫“天天胶囊”的保健品,当时拿回了两盒,还有一盒没拿回来她当时吃了公司另外赠送的几颗胶囊后就腹泻了,所以盒里的保健品还没动,希望退款 另外她提到,由于当时自己买了几千元保健品,这家公司还赠给她8000元代金券。
但这种代金券只能在公司买东西后来她把这8000元代金券给了小甄子,他也一直没给她东西 为此,记者联系到长春市汇康百健经贸有限公司一名白姓经理,白经理表示,老人说的“小甄子”已经不在公司了“保健品我们确实卖给老人了,这点我们承认。
”白经理说,但他是后来才接手这件事,所以需要和老人共同核实当时购买的数量和价格,“我们会积极与老人进行处理” 心理专家: 各方面应关爱老人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我就不明白了,父母为什么如此痴迷保健品。
”赵女士说 吉林省心连心理教育研究所心理专家金华对此分析说,痴迷保健品的老人,一般都伴有疑病症、焦虑症和强迫倾向,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老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喜欢被关注、被认可这些老人进入老年期后,注意力转移,对自己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非常敏感,偶尔出现的不适,比如头晕、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也会表现出恐慌,影响情绪,寻找共情和安慰,这个过程的循环伴有过激的焦虑。
金华称,还有老年人难免身上有一些不舒服,他们会通过一些手段查询,有时候怀疑自己患了大病即便医院检查没有问题,他们也不相信诊断结果,换医院换医生反复检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需求在社会、家庭、子女中没有得到满足。
认可他们、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的只有保健品的销售人员,这使得老人的情绪小我得到满足,甚至膨胀加之“是药三分毒”“吃保健品无副作用”等观念的影响,老人服了保健品后,会有一定的心理安慰剂效应,身体不适可能会有所缓解,于是就更加求助保健品,有时甚至达到依赖的程度,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倾向。
金华认为,子女、家庭、社会要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鼓励他们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存在感 一位营养专家表示,首先要说明的是保健品不是药物更不能替代食物“一些所谓的讲课专家夸大保健品功效,是坑害老人的行为。
”该专家说,其次也不能完全否认保健品的功效,但需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进行综合分析,不能盲目进补,否则适得其反 新文化记者 苏杭 文/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