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检测方法(生活饮用水检测方法定几本)居然可以这样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3
先遣连的官兵们翻越终年积雪的高山,克服低温缺氧、补给短缺等困难,团结各族群众,坚决打击沿途匪帮,为了解放阿里,共有63名先遣连官兵献出了自己宝贵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题:永不褪色的高原红新华社记者王琦、李、刘艺1950年,来自7个民族的130余名战士组成进藏先遣连,在新疆于田县普鲁村誓师出征,誓要将红旗插上被视为“人间秘境”的藏北高原先遣连的官兵们翻越终年积雪的高山,克服低温缺氧、补给短缺等困难,团结各族群众,坚决打击沿途匪帮,为了解放阿里,共有63名先遣连官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位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先遣乡的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内,收藏着这样一段文字:“曹海林、彭青云同志:我可能很快就不行了,有几件事需二位同志帮忙处理:1.两本日记是我们进藏后积累的全部资料,万望交给党组织;2.几本书和笛子,留给陈干事;3.皮大衣留给拉五瓜同志,他的大衣打猎时丢了,茶缸一只留给郝文清,几件衣服留给炊事班的同志,他们的衣服烂得很厉害;4.‘金星’钢笔一支,是南泥湾开荒时王震旅长发给我的奖品,如有可能请组织上转交给我的儿子五斗。
还有条狐狸尾巴是日加木马本送的,请转交给我的母亲”这段话,是先遣连总指挥李狄三的遗嘱这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经受血与火考验的老兵,是父亲同时也是儿子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先想起的,是党,是战友李狄三牺牲的地方在改则县扎麻芒堡。
先遣连到达这里后,补给线因大雪中断“先遣连当时缺粮、缺盐,饮用水源重金属含量超标,还面临高原病的威胁,这些因素使战士们在扎麻芒堡驻扎十分困难,有近40名官兵在此牺牲”进藏先遣连纪念馆的解说员旦增卓玛说如今,阿里地区在扎麻芒堡为先遣连竖起了纪念碑,建起了纪念馆,复原了当年先遣连修建的阵地和居住的地窝子,供后人瞻仰。
七个馕与一斤半食盐,在今天的市场上可能只需要三四十元,但在70年前的阿里高原,这些物资要用生命来换取补给线断绝后,先遣连为了不给当地藏族同胞增加负担,在李狄三的指挥下以兽肉为食,以兽皮为衣,像钢钉一样扎在了藏北高原。
“新疆的干部群众筹集了数万头驮畜尝试打通补给线直到1951年春节,先遣连终于接应到远道而来的运输队,收到了七个馕与一斤半盐巴为此,和田人民牺牲了三位维吾尔族青年的生命”旦增卓玛说1951年5月28日,后续部队与先遣连会师。
直到见到后续部队,重病缠身的李狄三才闭上了双眼为自己的指挥员举行葬礼后,减员严重的先遣连主动放弃休整机会,向上级请战,要求继续担负解放阿里的任务“8月3日,解放军部队进驻当时的阿里首府,升起了五星红旗,宣告阿里全境实现解放。
”旦增卓玛介绍先遣连解放阿里的任务完成了,他们的故事一直传颂在昆仑南北在于田县城的中心区域,有一座先遣连进藏纪念碑碑体上用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镌刻着先遣连全体指战员的姓名“纪念碑是我县举办红色教育活动的重要场地。
”讲解员阿曼古丽说,“我做讲解员两年了,一些来参观的老同志会给我讲述革命历史,每一次聆听我都能收获新的成长”在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几名藏族儿童跟着结束讲解工作的旦增卓玛从馆内走出“他们都是纪念馆附近乡镇的孩子,假以时日,我相信这里的革命故事会在他们心中结出红色的果实。
”旦增卓玛说今天,先遣连的血脉仍在人民军队中传承国庆70周年阅兵中,来自南疆军区某部的战士高擎“进藏先遣英雄连”的荣誉战旗,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一批批“90后”“00后”年轻指战员继承了革命前辈的“先遣精神”,为共和国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在狮泉河烈士陵园中,长眠着李狄三等63名先遣连烈士和孔繁森等34名为建设阿里献身的英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解放者与建设者的英魂在阿里的高山下相会,瞩望着这片高原热土上发生的巨大变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