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背上的太阳(沙漠骆驼太阳图片)太疯狂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8
今年暑假旅游高峰,确实让骆驼过上了“996”的打工生活,但“累死”“罢工”传言,骆驼也有话说,作为“沙漠之舟”的它们,拥有哪些“本领”才能驰骋在
今年暑假旅游高峰,确实让骆驼过上了“996”的打工生活,但“累死”“罢工”传言,骆驼也有话说,作为“沙漠之舟”的它们,拥有哪些“本领”才能驰骋在茫茫大漠中?
全身装配有防沙“神器”在与天相连的茫茫大漠之中,行进着一队载满货物的骆驼,从远处望去,犹如大海上漂浮着的一叶叶小舟骆驼为偶蹄目、反刍类,有双峰驼、单峰驼两种,亚种有家养双峰驼和野生双峰驼,祖先是由新生代始新世时期北美洲的原柔蹄类进化而来,距今约5500万年。
骆驼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我国和蒙古国等亚洲国家多为双峰驼在我国,双峰驼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以及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地区我国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的沙漠和戈壁一带,常年干旱缺水,气候变幻莫测,温度差别极大。
据了解,夏季酷热,气温最高可达55℃,流沙和砾石温度可达71℃—82℃;而到了冬季,却又十分寒冷,寒流袭来时,气温可下降到零下40℃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的天气也是经常可见面对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骆驼竟然应付自如,显现出非凡的适应能力,原因在于长时期的自然进化,让骆驼演化出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特殊生理机能,而“神器”就“装配”在它们的身上。
首先是眼睛,有防沙功能最强的双重眼睑,两侧眼睑均可单独启闭,有效防止飞沙进入眼睛,即使在“鸣沙射入石喷雨”的弥漫风沙中,它的视力依然清晰其次是耳朵,小而圆,并能紧紧地折叠起来,耳朵内还生长着浓密的细毛,目的是阻挡风沙入侵。
第三是鼻子,其防沙功能更为奇特,鼻孔中有瓣膜,可随意开闭,这不仅能保证呼吸通畅,又能防止风沙灌进鼻孔内另外,骆驼厚实的皮毛可以调控体温在寒冷的大漠冬季,有利于保持体温帮助它们战胜严寒,到了炎热的夏天,其厚皮毛能够反射阳光,让汗液慢慢地蒸发,使体温下降,战胜炎热。
不吃不喝能坚持60多天骆驼背上生有1—2个像山峰凸起的巨大部分,称作驼峰,这是它们独有的法宝生有一个驼峰的被称为单峰驼,生有两个的便叫双峰驼单峰驼体重一般为450—600千克,而双峰驼则更大一些,可达450—680千克。
驼峰除了是独特的标志之外,还有着极其重大的功能性作用在夏秋水草丰盛季节,骆驼每日采食量可达32.1—33.6千克,这足够量的食物便在驼峰里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待到冬春无草缺草季节,在饥饿和营养缺乏时,骆驼便可将贮存的脂肪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热能进行补充,以供维持正常活动。
由此可见,驼峰就是“建”在骆驼背上可以随身携带的“行走的粮仓”另外,骆驼还很耐渴,有水时可以一次喝进10多千克,但也可以长时间不喝水在夏天,它们可以几天不喝水,冬天甚至可以几十天不喝水据资料显示:一个中等骆驼不吃不喝能坚持60多天,只喝不吃能活数月之久。
令人惊奇的是,骆驼还有寻找水源的本领,若是1公里左右的地方有水,它就能判断出来,顺着“水汽”找过去喝水一般情况下,在盐水泉和淡水泉同时存在的地方,骆驼更喜欢饮用盐水泉中的水,这样既补充了水分,又能得到身体所需的盐分。
自然保护区助力繁衍生息骆驼以其强大的负重能力而闻名它们可以承载很重的货物或乘客,并在长时间的旅途中保持不变,这得益于骆驼的长腿和强壮的骨骼,以及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负载和地形的能力骆驼四肢细长,蹄却宽而扁,独特的蹄形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它们能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而不下陷。
在驮着250—300千克货物的情况下,骆驼行进的速度每小时可达4公里,正常情况下,一天可行走10小时,完成40千米的行进任务如今,野外生存的骆驼数量很少据调查显示,野生单峰驼已濒于灭绝,野生双峰驼仅存800余峰,其中,我国约有500峰。
野生骆驼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入极危,我国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保护骆驼,我国已在甘肃阿克塞安南坝、新疆阿尔金山、塔里木等野生骆驼比较集中的聚居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它们能够在自然条件下繁衍生息。
北京科技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