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图片(现实生活图片风景)越早知道越好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10
全景现实|“后景观·后图像——关于现代的寓言”\x0a时间:2018年11月13日至14日
2018年11月13日至14日,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承办的“后景观·后图像——关于现代生活的寓言”学术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召开该论坛共分为“全景现实”“事件与想象”“后媒介与行动”三个单元,由主题发言、专题讲座与自由讨论组成。
近二十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从多个角度展开了研讨
第一单元全景现实/周志强《现实·事件·寓言:重新思考现实主义》
周志强以“现实主义”为线索切入主题,阐述了他对“现实主义”的认识他认为,科学理性养育了早期现实主义艺术的“真实信念”,现实主义是科学精神促成的观察视野,建立在近代以来“疯狂理性”的基础之上随后,他分析了“The Real”“Realism”“Reality”和“The Truth”几个概念的区别,提出:现实主义具有。
反映性与掩盖性的双重作用,现实主义是人类为躲避“真实”(The Real)而构造的“现实”(Reality),是我们编制出的符号使用方法,爆发性的符号遮蔽了“实在界”(The Real)的面孔而“景观”产生于现实主义转向“现实”的过程,小说、电影、绘画、音乐等人类创生的文化符号,都是依照特定的编码方式对“现实”进行的新的讲述。
商品拜物教时代,对“理性”的崇拜使“现实”日益像一种“寓言”,“寓言”是内容溢出编码的符号在商品主导的社会秩序中,现实只有披上虚假的伪装才能为人所接受,在社会的“异化”之下,现实逃向了艺术他以具体画作为例进行分析,认为现实主义作品中的道具不仅完成了构图的连贯,更通过道具的“现场性”拟造了虚矫场景的合法性。
“现代主义的现实主义”通过混杂性的文体,将传统现实主义的“生活现实”改造为“现场现实”,它伪装事件在自然界中真实发生现实主义通过提供“时代的全景知识幻觉”,满足人了解社会的欲望,但它提供的是破碎的“真实”。
商品拜物教社会是普遍异化的社会,生活与现实达成了共谋,真正的现实应是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艺术是“快乐原则”对“现实原则”的突破//查常平《另现代的全球艺术之都:纽约的跨文化景观》
查常平从“另现代”的文化视角,考察了作为人类艺术通史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以收藏断代艺术史(现当代艺术作品)为特征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以收藏美国本土艺术作品为特色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和以书写个人艺术史为使命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它们使纽约成为一座全球化的艺术之都,进而形成一种
“跨文化”的景观查常平将城市定义为“全球化的城市”和“正在全球化的城市”,并认为城市的博物馆是全球化的重要指标除了收藏作品,博物馆还有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功能这种教育与传播的功能意味着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供游客观赏的景观。
他以第四届泰特三年展(Tate Triennial)为例开始论述,分析了在面对博物馆中不同族群、不同时代甚至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时,人本身成为了传递作品观念的媒介观众的游走行动生成了交融混杂的审美接受与传播经验,他将其称为。
“另现代人格”这种“另现代人格”意味着,在这个时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了“另现代”文化的发动机“另现代”是全球化时代对“现代性”的重新定义,强调个人在时间、空间与媒介中的文化漫游经验与可能性,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向关系的角度来理解。
如果说20世纪的现代主义主要是一种西方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产生于多元文化主义与身份的观念,那么“另现代性”就是不同文化与地理方位的主体之间互相协商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全球文化语言的方式随后,查常平以展览与观展人数中的国际观众比例、网站访问量、展览出版物等具体数据为例,分析了纽约博物馆走向全球化的过程。
他认为,这些博物馆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跨时空、跨文化的艺术景观这种艺术景观形成了“另现代”的文化景观,对观众形成了“另现代人格”的塑造///吴永强《‘后景观’与‘现代性悖论’》
吴永强以《‘后景观’与‘现代性悖论’》为题进行发言,对“审美现代性”之“景观化”进行了知识论考察他认为,审美现代性把人的主体性建构寄托于艺术自律性,产生出以形式主义为特征的现代主义艺术从此,艺术家陷入形式自反性游戏而不能自拔,其结果是艺术家主体性丧失,艺术与生活脱离,艺术日渐被。
“景观化”,当代社会的“景观化”历史地反映出“现代性”的悖论吴永强首先追溯了“现代性”的概念起源,“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法]夏尔·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9页。
)他认为,审美现代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新的主体性构建如贡斯丹当·居伊笔下的军人、浪荡子等形象,他们显示了对传统主流社会的疏离;二,追求艺术自律性,以艺术抗拒资本主义逻辑与商品文化追求艺术自律性体现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脉络,。
理论方面可追溯至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对“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反驳、布鲁姆斯伯里团体(The bloomsbury group)的罗杰·弗莱与贝尔的艺术形式论以及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最终发展为格林伯格的“媒介还原论”;
艺术史方面则有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和阿德勒的《音乐中的风格》为代表的艺术风格史学,他们把艺术史解释为形式风格演化的历史吴永强以乔纳森·克拉里《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与现代文化》一书为例指出,19世纪下半叶,。
摄像、电影等技术发展出身体对光线、运动与变化高度敏感的生理模式,这种模式以知觉之在场与缺席、注意力之集中与分散之间的 “悬置”为特点,一方面为拓展人类经验、助长个体自由与艺术创造性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成为大众消费、景观空间发挥控制机能的助推器,强化了社会的规训体制,导致了人类注意力的危机,体现出一种现代性悖论。
吴永强认为,“现代性”的悖论还呈现为形式主义(自律性)与功能主义(他律性)两条悖论性的发展脉络,以及艺术的“观念化—哲学化—语言化”问题1964年,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引发了“艺术的终结”的问题。
此后,“后历史艺术”走向观念化,艺术将判断合法性的标准交付于哲学和语言
论坛时间:2018.12.13—2018.12.14学术主持:闫彦会议主持:彭佳组委会成员: 闫彦 彭佳 曹钟伟 朱娜 胡佳艺 罗乐论坛执行团队:胡佳艺 葛子菲 胡良森 殷世炎 李雅婷 邓欣雨 陈雨萱 刘苏瑜 黄义宏 刘棒
主办机构:四川美术学院 承办机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参与机构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南开大学 四川大学 普利茅斯大学 德比大学 德比艺术中心 Open Eye Gallery(英国) 大地与水艺术研究中心(英国)
合作媒体:《当代美术家》 雅昌艺术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