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干货桂枝的作用和功效禁忌(桂枝的作用和功效禁忌,五味子起什么作用)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21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麻黄的营养价值及正确吃法 麻黄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麻黄的营养价值及正确吃法 麻黄不能和什么一起吃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的作用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小便不利。
基本概述药名:麻黄别名:蜜麻黄、泽都木功效分类:发散风寒药、解表药性味:味辛、微苦、性温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胸闷喘咳、支气管哮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
麻黄根:治自汗、盗汗用法用量:麻黄1.5--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麻黄根3--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细末扑身。药材基源: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功效作用1、麻黄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麻黄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麻黄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麻黄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麻黄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2、麻黄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3、麻黄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药性论》4、麻黄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沦》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5、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本经》食用方法1
麻黄散组成:麻黄(蜜酒炒)、蝉蜕(焙)、升麻(酒炒)、牛蒡子(炒)用法:上为末水煎服主治:疹出不速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2麻黄散组成:麻黄(去根、节)300克、款冬花(去芦、枝、梗)、诃子皮(去核)、甘草(爁)各150克、肉桂180克(去皮,不见火)、杏仁(去皮、尖,麸炒)9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好茶3克,同煎至120毫升,食后及夜卧时服如半夜不能煎,可用药末入茶和匀,开水送下主治:咳嗽喘急,痰涎壅塞,坐卧不安,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嗽,膈上不快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3麻黄散组成:升麻(酒洗)、麻黄(蜜酒同炒)、人中黄、牛蒡子(炒)、蝉壳(去土足翅)主治:毒气拂郁于内,疹子淹延不出,毛孔尽闭,皮肤干燥;严寒之时风邪袭肺,玄窍为寒所闭,痧疹不得出,目微红,泪汪汪,鼻塞喘嗽,咽肿。
用法:水煎服论述:《古方选注》:蜜酒炒麻黄温卫发汗,酒炒升麻入营开泄温风,佐以人中黄清解温热,使以牛蒡、蝉蜕祛风出疹来源:《痘疹全书》4麻黄散组成:麻黄3分、防风3分、芎䓖半两、防己半两、附子(炮)半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心半两、石膏3两、杏仁20粒、羚羊角屑1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竹沥1合半,生葛汁1合,同煎7分服之主治:风痱禁忌:忌生冷、酢滑、猪牛马驴肉、蒜、麦、酒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5麻黄散组成:麻黄1两(去根节)、芎䓖1两、川升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汉防己1两、桂心1两、羚羊角屑1两、酸枣仁1两、秦艽半两(去苗)。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1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主治:中风口面㖞斜,筋脉拘急制法:上为散来源:《圣惠》卷十九6麻黄散组成:麻黄1两半(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秦艽1两(去苗)、葳蕤1两、葛根1两半、独活1两半、汉防己3分、芎䓖3分、白鲜皮3分、牡丹3分、石膏1两、桑寄生1两、甘草3分(多微赤,锉)、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用法: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加淡竹沥1合,更煎2-3沸,分温2服,每日3-4次主治:伤寒阴阳痉病,头痛壮热,百节酸疼,吐逆闷绝,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强直,肉热脉数来源:《圣惠》卷十。
7麻黄散组成: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桂心1两、犀角屑3分、前胡3分(去芦头)、赤芍药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主治:偏风,手足不遂,失音不语,口眼㖞斜来源:《圣惠》卷二十一8麻黄散组成:麻黄1两(去根,锉)、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当归3分、川升麻3分、槟榔1两、犀角屑3分、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主治:风毒脚气,顽痹无力,言语謇涩来源:《圣惠》卷四十五9麻黄散组成:人参、茯苓、黄耆(蜜炙)、龙骨、牡蛎(煅)、麻黄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法:每服1钱,以水半盏,加生姜、大枣,煎至3分服主治:小儿盗汗日久,口干烦渴,消瘦少力来源:《普济方》卷三九○10麻黄散组成:麻黄1两1分(去根节)、羌活1两(去芦头)、黄芩3分(去皮)、细辛(真华阴者,去叶)半两、黄耆半两(蜜炙)。
制法:上为粗末用法:每服5钱,以水2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持续3-4服有汗慎风主治:历节来源:《本事》卷三11麻黄杏仁饮组成:麻黄、桔梗、前胡、黄芩、陈皮、半夏各3克、杏仁、细辛各2.4克、防风2克、甘草1.2克。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咳嗽,脉浮紧来源:《医学入门》卷四12麻黄根汤组成:麻黄根2两、牡蛎(烧赤)1两半、黄耆(锉)1两、人参1两、龙骨1两、枸杞根皮2两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主治:产后虚汗不止出处:《圣济总录》卷一六四13麻黄阳和汤组成: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痈疽阴证,其人营血本虚,寒凝痰结,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来源:《外科全生集》14麻黄桂枝汤处方:柴胡(三钱)、芍药(二钱半)、桂枝(去皮、一钱半)、甘草(炙、一钱半)、黄芩(一钱半)、半夏(一钱三分)、人参(一钱)。
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15麻黄桂枝汤组成:麻黄30克(去节)、甘草9克(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15克、桂枝9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候发前温服功效:发散血中风寒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16麻黄白术汤组成: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甘草3克(炙)、杏仁6克(去皮、尖)、白术12克。
用法:上五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被取微汗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苔白腻,脉浮紧者1、方中以麻黄开汗孔以发汗,杏仁利气,甘草和中,桂枝从肌以达表。
又恐大汗伤阴,寒去而湿不去,故加白术健脾生液以助除湿气,在发汗中又有缓汗之法《古方新用》2、方中用麻黄汤祛风以发表,即以白术除湿而固里,且麻黄汤内有白术,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即两味足以治病。
况又有桂枝和营达卫,助麻黄以发表;杏仁疏肺降气,导白术以宣中;更加甘草协和表里,使行者行,守者守,并行不悖《成方便读》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17麻黄定喘汤组成:麻黄(去节)2.4克、杏仁14粒(泡,去皮、尖,研)、厚朴(姜制)2.4克、款冬花(去梗)、桑皮(蜜炙)、苏子(微炒,研)各3克、甘草(生炙)各1.2克、黄芩、半夏(姜制)各3.6克
用法:上药水煎,去滓以生银杏7枚,捣烂入药,绞去滓,乘热服之去枕仰卧,暖覆取微汗功效: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主治:寒包热邪,哮喘痰嗽,遇冷即发方论:本方证系寒邪外束,热壅于内,肺失宣降所致方中麻黄宣肺平喘,黄芩、桑白皮清降肺热,苏子、杏仁降气化痰,厚朴、半夏宽中理气,燥湿化痰,款冬花润肺止咳,甘草和中缓急,银杏敛肺定喘。
诸药合用,俾痰热内消,寒邪外解,肺府清而喘逆自止18麻黄膏组成:麻黄20斤(去根,净,捣碎,用水3斗,慢火煎浓汁如膏,入后药末)、白附子4两、川乌头4两、两头尖(即竹节江乌,草乌亦可,以豆腐煮过用)4两、川芩4两、川当归4两、何首乌(去皮,不可用铁刀,只用竹刀切片用)4两、防风(去芦)4两、荆芥穗4两、白术4两。
制法:上为末入麻黄膏和匀,作饼如古钱大,晒干或阴干,纸包吊在透风处,勿使黑用法:每服1饼,葱汤化下,使汗出,密室内服主治:风气痹木,半身不遂,手足瘫痪不仁,或走注疼痛,历节等症来源:《活人心统》卷一19
麻黄丸组成:麻黄(去节)2分、细辛2分、甘草2分(炙)、款冬花3分、柴胡3分、紫菀3分、茯苓3分、百部3分、枳实(炙)3分、贝母5分、大黄5分、黄芩4分、杏仁6分(炒)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乌豆大用法:4-5岁儿每服20丸,每日2次,稍加之。
主治:小儿咳嗽,经年不愈,喉鸣喘出处:《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20麻黄升麻汤组成:麻黄7.5克(去节)、升麻3.5克、当归3.5克、知母2.5克、黄芩2.5克、萎蕤(一作菖蒲)3克、芍药2克、天门冬2克(去心)、桂枝2克(去皮)、茯苓2克、甘草2克(炙)、石膏3克(碎,绵裹)、白术2克、干姜2克。
用法:用水2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入余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2小时汗出愈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来源:《伤寒论》。
21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组成: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原方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组成:厚朴25克、麻黄20克、石膏20克、杏仁20克、半夏半升20克、五味子10克用法:上药,以水3碗,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煎取大半碗,温服,早晚各一次功效:宣肺降逆,化饮止咳主治:咳而脉浮者证见咳嗽喘逆,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苔白滑。
提示:治疗哮病发作期寒包热哮证,应首选的方剂是厚朴麻黄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上22麻黄生姜汤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五倍子2两、甘草(炙)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80枚、淡竹叶(切)1升、石膏(研)6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用法:每服6钱匕,以水2盏,煎取1盏,去滓温服,每日3次主治:肺气喘急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八23麻黄苍术汤组成:麻黄3克、桂枝1.5克、杏仁10个、草豆蔻1.5克、半夏1.5克、炒曲3克、苍术6克、橘皮3克、泽泻3克、白茯苓3克、猪苓1.5克、黄耆0.9克、炙甘草0.6克。
用法:上药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主治:寒湿所客,身体沉重,腰痛,面色萎黄来源:《东垣试效方》卷六24麻黄茱萸汤组成:麻黄、羌活各1.5克、吴茱萸、黄耆、升麻各0.9克、黄芩、当归、黄柏、藁本各0.6克、川芎、蔓荆子、柴胡、苍术、黄连、半夏各0.3克、细辛少许红花少许。
用法:上锉碎,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食后服主治:胸中痛,头痛,食减少,咽嗌不利,右寸脉弦急出处:《兰室秘藏》卷下25麻黄醇酒汤组成:麻黄1把主治:大汗出入水,而致黄汗,身体四肢微肿,胸满不得汗,汗出如黄柏汁。
伤寒热出,表发黄疸用法:以酒5升,煮取2升半,可尽服,汗出愈来源: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千金》卷十26麻黄黄芩汤组成:麻黄(去节与根)半两、黄芩(去心)半两、炙甘草半两、桂2钱半用法:上(口父)咀每服1两,以水3盏煎服。
来源:《洁古家珍》主治:太阳经疟,夜发昼愈27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9克(三两)、麻黄9克(四两)、生姜9克(四两)、细辛3克(三两)、紫菀6克(三两)、款冬花6克(三两)、大枣3枚(七枚)、半夏9克(半升)、五味子3克(半升)。
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效:宣肺祛痰,下气止咳提示: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哮喘、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中老人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等属上述证机者。
出处:《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28麻黄石膏粥材料:麻黄5克、石膏3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做法:将石膏加水先煎20至30分钟后,下麻黄再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
食用:每日1剂,连续5至7天功效:可消热宣肺,化痰平喘麻黄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29麻黄附子甘草汤组成:麻黄6克(去节) 、甘草6克(炙) 、附子3克(炮)用法:上三味,用水7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主治: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来源:《伤寒论》30麻黄五味子汤组成:麻黄9克(去节)、五味子6克、甘草6克(炙)、半夏9克(洗)、干姜3克、细辛3克、桂心6克、杏仁9克(去皮、尖)用法:上八味,切碎。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主治:咳嗽禁忌:服药期间,忌海藻、菘菜、羊肉汤、生菜、生葱来源:《外台秘要》卷九31麻黄根炖羊肺材料:麻黄根50克、羊肺1具做法:取新鲜羊肺洗净,和麻黄根一同加水炖煮,放盐少许调味,熟后,取出羊肺,切成条块,佐餐食用。
功效:治肺虚久咳、喘促、盗汗、益肺宁嗽、敛汗止喘32知母麻黄汤组成:知母1两半、麻黄1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桂枝半两用法:上(口父)咀水2升半,煮麻黄数沸,去上沫,纳诸药,取1升3合,去滓,每温饮1大盏,半日可相次3服。
温覆令微汗若心烦欲水,当稍与之,令胃中和则愈,未汗尽剂主治:伤寒愈后,由于发汗不尽,余毒气在心胞络间,有不了了证者,调至10日或半月20日,终不惺惺,常昏沉似失精神,言语错谬,或无寒热,有似鬼祟,或朝夕潮热颊赤,或有寒热如疟状。
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二33麻黄蒸梨材料:麻黄3--5克、大梨1只制法:先把麻黄捣为粗末;将生梨洗净后,剖开,挖去梨核;把麻黄放入梨心内,再将梨子合严,插上小竹签,然后放入碗内,隔水蒸熟后即可用法:每日2次,每次1只,去麻黄吃梨服汁,连用3——5天。
功效: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的初期和痉咳期也可用于小儿支气管炎咳嗽来源:《上海中医药报》34发汗麻黄汤组成:麻黄5两(去节)、葛根4两、栀子20枚(擘)、葱(切)1升、香豉1升(绵裹)主治:天行壮热烦闷来源:《外台》卷三引《广济方》。
35麻黄干姜粥材料:麻黄6克、干姜6克、甘草3克、葱白3克、粳米100克做法:1、将麻黄、干姜、甘草加适量水煎煮,滤汁去渣2、将粳米洗净后与煎汁共煮为粥3、将葱白洗净切碎,在粥将成时加入,搅匀,再稍煮片刻。
功效:肺阳亏虚、咳嗽咳痰、畏寒流涕、支气管哮喘。用药禁忌麻黄用药禁忌方面暂时没有资料(待添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