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科普图片素材(中医科普图片素材)快来看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1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栏目主编寄语: 今天,是世界肾脏病日我们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发布我们公众号首个栏目的首篇推文,来点亮我们医学科普征程的第一步 2019年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栏目主编寄语: 今天,是世界肾脏病日我们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发布我们公众号首个栏目的首篇推文,来点亮我们医学科普征程的第一步 2019年肾脏病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而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世界肾脏病日,是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的,定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慢性肾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慢性肾病50篇——序 慢性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中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12%左右慢性肾病的最终结局是尿毒症,尿毒症是国家审定的六大重大疾病之一,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危害巨大。
本病目前呈现“三高一低”现象,即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治疗费用和低知晓率,导致本病防治任务极其艰巨,要战胜慢性肾病,单靠数量不多的医护工作者显然是不足的,需要广大慢性肾病患者自身以及家属、甚至社区公民的参与,实现以肾脏病专科医护工作者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慢性肾病防控局面,这是开展本栏目的主要原因。
本栏目拟推送五十篇关于慢性肾病防控的科普知识,分上,中,下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第1篇至第20篇,主旨是帮助慢性肾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肾脏、了解慢性肾病的发生及危害、了解各种主要慢性肾病病种的临床特点,使慢性肾病患者“知已知彼”,达到既不轻视疾病、也不畏惧疾病的目的;第二部分自第21篇至第40篇,主旨是帮助慢性肾病患者及其家属及早筛查慢性肾病、发现病情活动,合理看待慢性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检查结果以及病情进展,实现慢病自我管理并配合专科医师有效控制病情,达到延缓甚至阻止慢性肾病病情进展的目的;第三部分自第41篇至第50篇,主旨是帮助慢性肾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慢性肾病患病以后如何进行工作与生活,特别关注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婚姻生活以及生育问题,学会如何与慢性肾病和平共处。
本栏目由湛江市医学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分会组织,所有文章由本学会常委以上职务、具有丰富慢性肾病防治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撰写,学会主委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办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中心是国家慢性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湛江市慢性肾脏病三级协作防控中心以及广东医科大学重点学科。
该学科主要参与的“慢性肾脏病进展机制及临床防治”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专家团队在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和研究方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我们相信,本栏目的推送必将有助于改变当前慢性肾病“三高一低”的严峻局面,也必将有助于慢性肾病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看待疾病,开启与慢性肾病和平共处的快乐人生!
——刘华锋慢性肾病50篇 慢性肾脏病的最终结局是尿毒症,危害巨大因此,民众很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慢性肾脏病?如何及早发现、规范化诊治慢性肾脏病?不幸罹患慢性肾脏病以后如何安排工作与生活,与之和平共处?。
2019年世界肾脏病日主题(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因为我国有两套医学理论:一套是伴随漫长的华夏文明而逐步成熟起来的传统中医理论;一套是近代才引入我国的西医理论中医理论萌芽于我国上古先民与大自然斗争的经验积累,秉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并经过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而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医学理论体系,由于在一段时期内,传统中医理论暂时无法与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体系接轨,导致近代中医药发展出现停滞现象。
而西医学理论发源于古希腊,立足于古代西方哲学,曾经在很长时期内发展停滞,但伴随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而迅猛发展,并形成完整成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由于西医能够很好地与同样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自近代以来,至今仍在飞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今天我国的大部分疾病也是依靠西医治疗的,而中医在我国卫生事业中则暂时处于辅助地位。
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两个方面,也即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五行学说则认为:金、木、水、火、土乃是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基本要素。
历代中医药学专家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以及中药药性,并以之指导和总结医学知识及临床经验,从而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重视整体观,重视人与外部自然的相互关系(也即所谓的“天人合一”),因此有其独特的优势。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人体五脏对应五行,而肾乃五脏之首,在 “五行”中属“水”,分肾阴和肾阳因此,中医的“肾”比较抽象,其所包含的范畴也比较广,中医的“肾”不仅是长在我们后背的两个肾脏,它还包括一部分神经系统(如交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和生殖系统等等,而一些解剖学上看不见的东西也可能属于中医的“肾”,如性功能、如“肾阳、肾阴、命门火”等,总之,中医的肾部分是看得到、摸得着的,而部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不都集中在解剖学的肾脏之上。
五脏对应五行(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中医之肾称为“先天之本”,它藏真阳而寓元阴,禀先天父母之精气(先天之肾)而藏后天水谷之精微(后天之肾)中医的“肾”非常的抽象,不容易理解肾又称为命门,而肾阳又称命门火,命门火乃生命之火。
中医“肾”之功能除了藏精(属肾阴)和温煦(属肾阳)之外,它还主骨、生髓,主水,主蒸腾气化、主纳气等功能,其所涉及的功能非常广泛而强大读者千万不能将中医之“肾”与西医的肾脏完全对等起来理解
中医“肾”之功能(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虽然古代西方哲学也认为万物由水、火、土和气四种元素组成,但由于他们没有将这些哲学理论有效地引入古西方医学,因此,肾脏究竟是属于四种元素的哪一种,也就不得而知了。
西医真正认识肾脏是从近代开始的,他们借助近代迅猛发展起来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而快速地认识肾脏和肾脏疾病 西医的肾脏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按现代西医理论,人体内脏器官组合为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等,每一系统负责人体一类的生理功能,例如消化系统负责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生殖系统负责繁衍后代。
泌尿系统主要负责身体的主要排泄功能它由相互连接的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生成和排泄尿液当然肾脏还有一些内分泌功能,这些功能控制了人体红细胞的生成、血压的调节和骨的生长等。
肾脏(指西医的“肾”)是泌尿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左右各一个,分别称左肾和右肾它们长在中腹腔后部,脊柱两侧,其投影约位于第10~12后肋骨下面西医的肾脏是实实在在的,因此西医的“肾”的范围比较局限,它就是长在我们背后的两个肾脏,也就是真正的肾脏,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具体的肾脏。
西医的“肾”(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虽然西医肾脏没有中医的“肾”那么广泛而飘渺、认识起来也没那么抽象但相对于人体的其它脏器而言,肾脏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将肾脏从冠状面剖开,肾实质可分为位于表层的肾皮质和位于深层的肾髓质。
肾皮质约占肾脏厚度的1/3,主要由肾小球与肾小管组成;肾髓质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主要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和血管肾脏产生的尿液先收集到肾盂,然后流经输尿管进入膀胱而暂时存储,排尿时从经尿道排出体外肾脏的大体解剖结构参见下图。
肾脏冠状切面模式图(绘:医普惠明工作室凌雯霞) 在微观上,人体的肾脏约由200万个肾单位构成,左右各约100万个肾单位是生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就像人类社会的家庭,人类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的,肾也一样,它们是由许许多多的肾单位构成的。
一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而肾小体又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
肾单位模式图(绘:医普惠明工作室凌雯霞) 如前所述,西医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肾脏有如一个筛子,血液流经肾小球后,除了血细胞和大的分子(如蛋白质等),其它的小分子成分如水、糖、盐、尿素、肌酐均被滤入肾小囊,这些小分子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几乎所有的糖分、大部分的水分和部分的盐分等对身体有用的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而多余的水分和盐分以及几乎所有的尿素和肌酐等对身体没用的代谢废物则不被重吸收,这些身体不需要的废物流经集合管而汇入肾盂,尿液就这样生成了。
大家应该知道的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正常人一个肾脏一天一夜滤过的液体接近100升,也就是100公斤,但由于肾小管同时也有非常强大的重吸收功能,滤过的液体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只有1.5升左右,即3市斤左右。
按上面所述,中医与西医的“肾”是非常不同的,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不断对中医理论的挖掘,不少中医理论已经开始能与现代科学理论对接,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脏也已能逐渐对接起来了,例如中医的“肾主水”与西医肾脏调节水盐代谢的功能相对接;“肾主骨”则与西医肾脏分泌活性维生素D3相对接;而“肾生髓”则与西医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部分相对接;又例如一些肾阳虚可能与机体的代谢功能弱有关,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就属于肾阳虚;又例如肾阴虚内热则可能与体内发生微炎症状态有关,等等。
当然,要真正实现中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对接还需要一段长期的努力过程作者:刘华锋校对:李妍静编辑:陈政芊审核:陈欣欣栏目主编
刘华锋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广东医科大学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肾病分会、血液净化分会常委,湛江市医学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对各种慢性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有专长,建立了当前粤西唯一的“慢性肾脏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和“慢性肾脏病规范化管理中心”栏目简介
慢性肾病50篇慢性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发病率高达10~12%慢性肾病的最终结局是尿毒症,其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治疗费用和低知晓率导致本病防治任务极其艰巨,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危害巨大。
要战胜慢性肾病,单靠数量不多的医护工作者显然是不足的,需要广大慢性肾病患者自身以其家属、甚至社区公民的共同参与,实现以肾脏病专科医护工作者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慢性肾病防控局面本栏目应此而生医普惠明致力于医学知识大众化、实效化和普及化,做接地气的医学科普传播者。
这里是医普惠明工作室官方平台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主 编:陈欣欣执行总编:林 颢总 编:王双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