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广播稿1000字(生活知识小百科广播稿)太疯狂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19
请点击阅读~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北城之声传递声音的力量
编者按:为迎接建党100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营造浓厚的党建理论和党史学习氛围,持续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丰富街道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北城街道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学习方式,于4月21日开通《北城之声》广播站!
目前《北城之声》设置了“党建微论坛”“新闻快车道”“党史小课堂”“文明清风苑”“北城百科谈”等五个栏目,由北城街道领导干部分别播送党建理论知识、新闻资讯、党史故事、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和百科常识等。
党史小故事《三打龙岩城》1929年5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再度入闽,决定出敌不意首先攻取龙岩城,然后攻打永定或漳州,消灭陈国辉,扩大红军的影响5月23日拂晓,红四军兵分两路出发,一、三纵队首先攻占了龙岩城的前哨阵地——龙门圩,乘胜追抵城下,猛攻西门及五彩巷的西桥,并分兵进攻南门,很快突入城区;二纵队在地方游击队引导下,经京园、山塘、铜钵,飞快占领了龙岩北门外的小山,控制了制高点。
红军两路合围,锐不可挡守敌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夺路而逃负责留守部队指挥的敌参谋处长庄凤骞逃至漳平,补充营长彭棠率残部逃往永福红四军二次入闽首战获胜,龙岩城遂告解放在红四军进军龙岩的关键时刻,中共龙岩县委乘势组织领导了规模浩大的全县性农民武装暴动,这些暴动对配合红四军攻克龙岩城,以及推动龙岩农村的土地革命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天下午,红四军为了诱敌归巢,扩大红色的区域,主动撤离龙岩城,挥师永定退往漳平永福的陈国辉残部,在龙岩地方上层反动分子的请求下,于5月25日窜回龙岩城应龙岩县委的请求,红四军前委决定二打龙岩6月3日拂晓,红四军第三纵队与闽西地方武装红五十团及龙岩赤卫队相配合,分南北两路,向岩城逼近。
他们首先占领周围山头,然后向西门进攻城内守敌兵力单薄,刚一接火,敌补充营首先溃散,出东门逃窜;留下的机枪连、特务连抵挡不住,再次逃往永福红军入城以后,配合地方武装搜捕反动派,没收地主土豪财产,分给贫苦工农。
红四军二克龙岩以后,又随即主动撤出龙岩、永定,向西及西北转移,攻占了上杭白砂、旧县、才溪、南阳等地,随后进驻连城县的新泉,一面进行休整,一面深入周围农村,策应农民斗争,推动了连城南部十三乡暴动,并建立连南区革命委员会。
这时,陈国辉率部从广东大埔匆匆撤回闽西,红四军仅以零散部队沿途袭击,且战且退陈国辉以为红军力弱无能,不敢交锋,将向江西退去,便趾高气扬地率其主力开入龙岩城,随即在城里举行“庆功祝捷大会”,对红军毫无戒备。
国民党报纸也吹嘘说:“陈国辉班师进剿”、红军败退江西6月17日,毛泽东、朱德在新泉驻地接到闽西特委送来的报告后,得知陈国辉主力已全部返回龙岩,歼敌时机已到,遂决定奔袭龙岩,彻底消灭陈国辉部18日晚,红四军前委在小池“赞生店”楼上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了三打龙岩城的计划。
6月19日拂晓,红四军乘敌不备,在闽西地方武装配合下,突然从南、西、北三面向龙岩城发动猛攻,迅速突入城内,激战到下午2时左右,除旅长陈国辉只身逃脱外,敌第一混成旅驻岩城的主力2000多人全部被歼红军第三次占领龙岩城。
红四军三克龙岩,充分运用了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订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战术,成功地运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使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比井冈山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街道办事处主任饶秀庭参与节目录制文明清风苑学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振美的先进事迹1925年出生的王振美,40岁时身患重病,在众人的帮助下“起死回生”之后,立下誓言要感恩奋进、回报社会60多年来,他的初心不改,始终坚持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报效乡梓,92岁高龄时毅然捐出自己积攒的50万元积蓄,设立“振美教育基金”,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
出身贫寒的王振美有过艰难的求学经历“小时候家里穷,供我读完小学都很吃力,想上中学、考大学,根本不要谈”他曾经感慨辍学后,他在家乡太沙村务过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在太沙小学和坊搂小学当过老师,在莲花县政府担任过会计等职。
1965年,王振美患上了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及生命,急需救治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贫寒家庭束手无策就在王振美濒临绝望之时,是乡亲们将他抬进医院,你5元、我10元,东拼西凑了1000多元给他治病买药在20世纪60年代,这不是个小数目。
当地党委和政府对他的治疗也及时给予了关心和帮助“我的命是党和政府救回来的,是乡亲们救回来的,我只想报恩,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捡回了一条命的王振美,心里对党和人民充满感激几十年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新农村建设……家乡的各项公益事业中,都有王振美慷慨捐助的身影。
“扶贫必先扶智,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源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要用知识和技能斩断穷根”王振美深谙山区家庭孩子想走出去、想上大学的渴望,当他了解到六市乡有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家庭贫困,心中便有一个愿望——要倾尽所能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2017年,王振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出自己50万元的积蓄,设立“振美教育基金”王振美还有一个深埋在心中几十年的梦想,那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53年,他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可当时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的入党申请书石沉大海。
多年来,王振美一直把返乡务农的“莲花老乡”甘祖昌将军和其夫人龚全珍当作榜样看到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龚全珍90多岁依然坚持帮扶贫困学子,他心中热血沸腾,深埋心底的入党梦再一次被点燃2015年,王振美再次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
至于为什么要入党,老人的想法很简单:“我已经90岁了,能为党做事的时间也不多了,但我想入党的初心不仅没变,还越来越强烈所以,我再次提出入党申请,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发挥余热”2016年4月19日,王振美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这天,他乘车100多公里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旁人的搀扶下拾级而上上了109级台阶后,老人终于站在了井冈山烈士纪念碑前,面对鲜艳的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2017年4月18日,王振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时他说:“这圆了我的一个梦我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经历改革开放到现在,一直坚信跟党走这条路是正确的”王振美家厅堂的墙上,悬挂着一块2015年他90岁大寿时,村民们送给他的贺寿牌匾,上面题着词牌为《满江红》的祝寿词。
“……鬓如霜,性未改一颗赤诚心,犹刚亦柔不畏尘世风和雨,何求人生尊与贵?”这是“街坊晚生”杨继恩、张保善联合为王振美而写下的词句,也正是王振美平凡而伟大一生的写照
▲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蓝姝妍参与节目录制
《北城之声》第二期广播稿录制工作站成员主播嘉宾:饶秀庭(街道办事处主任)主持人:蓝姝妍(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文稿审核:李玲珠(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音频后期编辑:章静静(街道文化站干部)部分文字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网、人民网
编辑:邱艳英审核:赖辉周、李玲珠
扫码关注”新罗北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