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翻译成英文(生活碎片翻译成英文)一篇读懂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19
看点:\x0a1、口译学生的最大误区\x0a2、Cora真实的翻译脑回路\x0a3、如何像母语者般思考\x0a4、学生心态 vs 专业心态\x0a5、我真是个平平无奇的画画小天才~
笔记
译员自评MI研一,在校老师评价听力较差,平时漏译错译较多自认为本次表现50分,问题如下:逻辑听岔,频频改口,filler较多,语言贫乏虽然讲者语速较慢,有充分时间分析主谓宾,但因为仍处于初学阶段,还是难免过分关注笔记。
总会觉得信息点记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始思考该怎么组织说着更顺Cora:译员的部分表述我是不认同的,下文会详细展开分段点评每段内容分别包括:1、完整音频;2、点评梗概;3、翻译文稿温馨提示:译员部分问题实则无伤大雅,但Cora为了增加干货,点评时通常会以小见大,即以译员为切入点剖析口译初学者普遍存在的某“一类”错误。
如若言辞犀利,不代表译员本人所犯的这“一个”错误有多严重第一段以背景知识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听力理解句与句的不当衔接给听众造成怎样的困惑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那些非常有钱的亿万富翁们,他们都是一些政治人物,我们所知道的就是,比如说唐纳德·特朗普他是一个
亿万富翁,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这个税收情况公之于众同样的我们所知道的另一位亿万富翁呢叫做Michael Bloomberg,他也没有将自己的这个税收情况公之于众这两位都没有将自己的税收情况公诸于众,他们没有想要把自己的这个经济和财务状况告诉。
大家点评但是我们现实就是,在现实其实是这两个人他非常有钱,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很有钱,但他们确实是远远比大部分人都要有钱的点评所以今天我想讲收入分配不均衡这个问题,点评因为我觉得它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这些富人可能是想要隐瞒一些什么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点评转移我们对于收入分配不均衡和对于财富的理解的注意力点评接下来我会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会这么说?收入分配不均衡,其实呢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点评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但是要真正明白这一点,还需要非常,花非常大的力气才能够改变这些富人向我们传递的关于财富的基本信息点评 第二段为什么正确的中文也经不起推敲为什么译员说话翻来覆去,即语言单调空泛为什么译员说话颠三倒四,即逻辑矛盾错乱。
灵活发挥的前提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口译的学生心态 vs 专业心态为了不让我们了解到他们对于财富的理解,有钱人他们会遵循一个基本的法则,点评那就是他们为了能够留住自己的财富,会隐瞒一些事实点评到最后这些世界上最有钱的富豪呢,他。
们就会尽各种可能地去留住自己的财富,他们会转移大众对于财富的注意力,这样钱就不会落入大众的口袋之中点评这些人可能就是那些为他们所制造财富的人,但是这些制造财富的人并没有得到他们所制造出来的那笔财富,这笔财富相反到了极小部分的人口袋之中
,点评这些政客简直就是在抢钱点评这些政治家所采用的方式主要发生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点评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不会谈论财富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他们会努力地将人们的注意力放在工作上面,而不会放在如何去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和财富上面。
所以大家要注意到特朗普、Bloomberg,还有另一位亿万富翁,随便一个都可以吧,点评他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就是关于移民,还有中国问题,外国的外国人的问题,点评以及气候变化或者是持枪问题等等/但是他们就是不讨论财富收入不平等的问题,他们对于收入不平等的问题避而不谈,所以最后财富都落在了他们口中,而没有留
在大部分的人的口袋当中点评第三段听错的背后是孤立的听力习惯和匮乏的背景知识像听母语一样地听英语,而不是细抠表达和语法即便没听懂也要流畅地“胡诌”而不是卡断地“硬诌”当然我并不是说反对这些亿万富翁,我并不是说他们会怎么样。
问题不是在于这些人,而是在于财富分配的问题,因为财富分配不均衡,比如说有些有钱人他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但是有些人呢,点评他就担心自己吃不饱,然后住的地方也不安全之前也有一些人,也有一些政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个问题,比如说罗斯福他出生在一个非常优渥的美国家庭,后来由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出现,。
点评让他采取了,通过了一项政策,来大大地缓解了财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点评此外我还想说,亿万富翁们他们在财富分配不均衡上面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态度点评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说要为他们,要去谴责他们还是什么,而是我们首先要解决财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点评如果我们不能够谈论,如果政客不允许我们谈论,或者是不允许我们谈论想要谈论的财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那么我们是不能够忍受的点评我们不能够让社会进入这样一个状态,也就是富人主导的社会,但是穷人却在担心自己吃不饱,然后没有地方住,。
也没有办法接受到良好教育,甚至连死的时候都要充满忧虑点评整体分析学口译≠学高级英语,这是本期点评的核心主旨,也是译员几乎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浮躁的英语学习者说实话,许多所谓的口译学习者其实只是浮躁的英语学习者。
因为受不了学英语太枯燥,因为受不了学英语的自己太平庸,于是转而学习更加高大上的口译“我在学口译”,光听着就比“我在学英语”脸上有面儿在他们看来,口译是且仅是英语的究极体,如果口译都能学会英语一定特牛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见下图)。
同时初中数学告诉我们: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如果原命题“口译都能学会英语一定特牛”成立,那么它的逆否命题“英语如果不牛口译别想学会”也成立一个人如果跳过英语学口译,用不了不久就会绕回听说读写的起点
:口译学着学着发现听不懂于是回去练听力,口译学着学着发现说不出于是回去背表达交着口译速成班的钱,干着英语补习班的事,与其这样自欺欺人,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找准定位,踏踏实实地打基础呢?当然,我也不是说想学口译首先得把英语学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we are almost never ready for anything,大部分时候,只要差不太多,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向前冲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当年的我何尝不是如此呢?而且每个人对于口译学习门槛该多高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因此,超前学习口译并非完全不可取,关键是行为背后的心理是自我激励还是自我逃避?
自我激励 vs 自我逃避自我激励:打英语基础是枯燥,但是以口译为目标,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强大的动力去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因为学口译我变得更愿意练听力,因为学口译我变得更愿意背表达,最后即便口译没学成,但只要
我的英语因此得到了精进便是胜利自我逃避:打英语基础好枯燥→还是学口译比较酷→口译学不会还得打基础→可是打基础好枯燥……无限重复以上过程,在间歇性雄心壮志与持续性混吃等死间来回切换究竟是自我激励还是自我逃避,不是靠嘴说而是靠行动。
如果一个人口口声声说在学口译,但一个学期过去了,就连英语都还是老样子,那ta就是在逃避培训机构最喜欢这样的韭菜,因为他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学口译”,而是“不学英语”给这类人上课,一般多讲几个段子多打几斤鸡血就能包ta满意。
跑偏的英语学习者以上讲的是浮躁的英语学习者,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群人,他们大都英语专业一路上来,拥有不错的语言功底,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儿他们因为过往的学习经历,过分关注语言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对于好词好句如如饥似渴,对于推理论证毫不在意。
说得再夸张点,他们中的有些人生生地将口译学成了英语语言文学,我管这群人叫跑偏的英语学习者,而今天的点评对象也算是他们中的一员首先,老师评价“听力较差,漏译错译较多”一点没错,译员自评“1逻辑听岔,2频频改口,3filler较多,4语言贫乏。
”也是对的但其实问题234都是表象,问题1才是根本,想要解决问题234就必须先解决问题1在大段漏译错译的前提下,表达是否悦耳用词是否优美并不重要译员自评“有充分时间分析主谓宾”,这里已经不对了,译员对于原文的理解不应基于逐句的语法分析,。
而应基于讲者表达的观点立场与自己积累的背景知识如果译员尚处在不分析语法就听不懂的阶段,那确实学习口译为时尚早举个例子,经常有同学拿着自己读不懂的文章来问我,他们通常会以语法为切入点,问我他们的语法分析对不对。
但其实大部分时候,我阅读文章不看语法只看内容,不会分析直接共情:因为这个概念我自己研究过,因为这个处境我自己体会过,因为这个问题我自己琢磨过,所以稍加换位思考就能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根本不需要语法分析(
详情请听第二段第三段)我们再想象一个极端情况:说着同一门语言的两个人,一个是学者一个是文盲,后者能听懂前者的字词和语法,但听不懂前者的观点和思想跑偏的英语学习者即便语言学到头,下场也不过如此话说得有些狠,但确实,我接触过的大部分从。
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大学生(高年级相对好些),除了忘的差不多的高考和学的不咋地的专业,脑袋空空如也,对于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思想都没有,拿什么去理解别人的思想呢?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是英译中,明明中文是我们的母语,却还有那么多学生鹦鹉学舌似的生硬棒读,因为他们不明白讲者在说什么就仿佛鹦鹉不明白主人在说什么。
所以,我不希望再听到大一大二的孩子来问我口译如何入门如何入门?在你这个年纪好好学英语学知识学做人!另外,译员在自评中提到,会思考如何组织笔记上的信息点更顺,这种想法也有问题笔记应是用来触发脑记,而不是代替脑记,翻译应是基于整体理解,而不是零碎拼凑。
所以正规的口译训练都是从复述开始的,许多口译门外汉将复述简单地等同于记忆力训练但事实上,复述的意义在于用脑记倒逼译员主动培养边听边分析的习惯因为在没有笔记辅助的情况下,你只有厘清原文内在的逻辑联系才有可能将3分钟的内容记住。
但人的记忆是有极限的,不可能做到100%准确无误:有时候大框架记住了但小细节没顾上,有时候每个点分别记住了,但上个点翻完愣是想不起下个点是什么这时候,笔记可以作为补充和提示,触发译员原本的记忆,原本基于理解的记忆。
笔记虽是孤立零散的,理解却是完整连贯的,因此翻译也是通顺自洽的。
我推测译员是没练过复述直接上笔记的因为没有边听边分析边理解边记忆的习惯,译员会更加依赖笔记,记的也会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后两段,译员的中文已经卡断到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因为她在原地辨认笔记,她在即兴拼凑笔记。
但因为脑记的缺失,这种拼凑无法遵循原文的逻辑,是盲目且混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将交传笔记法练到炉火纯青,也只能缩短原地辨认笔记的转码时间,而无法纠正即兴拼凑笔记的错误习惯译员称她会“思考(信息点)该怎么组织说着更顺”,这个方向一开始就错了。
译员该思考的是听的时候如何把英文理解对,而不是翻的时候如何把中文说通顺如果前者做到了,后者应该不用思考也能做到,把中文说通顺是每个中国人的天赋和本能;但如果前者没做到,后者也很难做到,因为你无法脱离说什么去空谈怎么说,而即便后者做到了也只可能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译员缺的是心中有数,不是口条加速这个时候,如果继续纠结于笔记,甚至会陷入恶性循环:我翻得不够好是因为我记得不够全→奋笔疾书↑理解记忆↓→笔记愈发繁杂,脑袋愈发空白→语言愈发卡断,逻辑愈发错乱→我翻得不够好全是因为我记得不够全……。
这也是为什么我有时会劝大家不要太把我的笔记当回事,因为按照我的脑回路,最后的翻译和笔记并非直接挂钩,难免有所出入但按照译员的脑回路,翻译的唯一依据就是零散孤立的笔记碎片,原文讲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统统不知道,所以才会频频出现类似于第二段“foreigner”的毫无必要的卡断,所以句与句的逻辑衔接才会如此的颠三倒四。
我的脑回路 vs 译员的脑回路逻辑衔接我在前两期口译点评中也有涉及,但当时的侧重点是:听的时候要重视,记的时候要留心但这一次的点评让我意识到,听和记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知识所谓知识,它可以是热点,也可以是经典;它可以来源于书本,也可以来源于生活;它可以是零散的知识点(如第三段的the New Deal和union),也可以是系统的知识网络(如第一段的the Primaries和release taxes)。
但总之,交传不能没有笔记,笔记不能没有脑记,脑记不能没有理解,理解不能没有知识反之,如果你没有知识没有理解没有脑记只有笔记,最后呈现出来的翻译就只会是让人失去信心又失去耐心的信息碎片的胡乱拼凑Cora:。
本段内容可以结合上一期口译点评的“自闭式”翻译事实上,当你真正理解讲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后,语言自然就会灵活起来就像大家在自然状态下与他人交流时,可以想到无数种方式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专门回听了我与译员的对话。
,事实上,正常聊天时的译员声音好听、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用词准确那为什么翻译就做不到呢?问题还是出在没有将讲者的观点吃透并化为己有,没有在表达自我而是在鹦鹉学舌总结本次口译点评最初测试了两人,一个大二,一个MI研一,他们分别代表了我上文所描述的两类人。
由于第一位测试对象表现实在不理想,于是在对方的要求下我决定放弃点评以下是我与他的对话,仅供参考
最后我再讲个小故事:之前我和妈妈去探望一位老人,我听不懂她那边的方言,她也听不懂我说的普通话,于是我妈在现场临时扮演起了译员的角色,地道且自如地进行着方言和普通话间的双向翻译为什么一个和口译完全不搭边(甚至小时候英语经常考不及格。
)的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我妈 :1、精通两门语言;2、熟悉两位“讲者”,她十分了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想法所以,只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背景知识,口译是水到渠成的事相反,。
脱离语言和知识空谈口译学习是个伪命题只有语言没有知识,你就会成为文盲与学者中的文盲,鹦鹉与主人中的鹦鹉只有知识没有语言,听不懂说不出,纵使你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也只是徒劳至于那些又没语言又没知识同时又高喊着口译是我的梦想的人,对自己坦诚一点,想一想你是不是图上的这位小人?。
结语本文所有点评均是我作为一名假听众+真译员的纯主观看法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给出你的主观看法、分享你的翻译版本,留言质量最高者将作为下次点评的对象(不想被点评可以额外注明)如果喜欢这个新栏目,也请大家多多点赞、分享、转发。
写这样一篇点评前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够我推5篇语料了,所以我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有动力继续更下去哈~也请大家多提改进意见,让我知道你们想看怎样的点评,并且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更友好因为中国口译学习者的问题是高度重合的,所以很难做到每次点评完全独立于彼此,往往不同点评对象的问题根源都是相通的,而我的分析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因此,本期点评搭配上一期食用风味更佳哦~想看中译英点评的请阅读最初一期,也都是中式英语相当典型的问题(后两次我给了点评对象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大家纷纷选择了更稳妥的英译中,虽然结果看来也没有多稳妥...)。
【口译点评】1、蒂姆·库克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9000字)【口译点评】0、白岩松谈抖音快手与新旧媒体(8000字)因为写一期点评从最初的确定人选,材料挑选,沟通流程,线上测试,音频剪辑,transcript制作,再到最后绞尽脑汁地码字和一遍一遍地修改,现在还要加上画画,
真的是工程浩大,所以口译点评注定不会更新得太频繁,大家且看且珍惜Cora版本第0期Cora版本共包含:英文翻译录音英文翻译transcript第1期Cora版本共包含:18分钟完整视频18分钟完整笔记英文原文transcirpt
中文完整翻译录音第2期Cora版本共包含:英文原文transcirpt中文完整翻译录音
获取前三期Cora版本和参与公众号其他活动相同,三选一即可截图发至后台,并注明“Cora版本”,后台小姐姐就会把资料分享给大家了注意:请确保人数/字数/时间/内容四条要求均满足后,再发截图描述请走心,不得。
复制粘贴、强凑字数、P图删记录微信群/QQ群/朋友圈三选一,不包括微博分享一次获取两期分享微信群人数:口笔译群>100人;英语学习群>150人;普通学习群>200人时间:保留5分钟描述:>50字内容:公众号原创语料或长文
注:可多群分享,累积人数满足要求即可,请勿在同一群内彼此相互转发分享QQ群人数:口笔译群>200人;英语学习群>400人;普通学习群>800人(截图证明)时间:保留5分钟描述:>80字内容:公众号原创语料或长文,或公众号截图>2张。
注:可多群分享,累积人数满足要求即可,请勿在同一群内彼此相互转发。分享朋友圈人数:好友人数>300(截图证明)时间:保留24小时描述:>80字内容:公众号原创语料或长文注:不得屏蔽好友
记得将“CI会议口译”设为星标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