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往事(安娜往事的照片)没想到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08
安娜别墅,一栋 110 多岁的老楼,在它矗立之时,青岛周边还在建设之中从卡普勒父子为纪念母亲建成安娜别墅,到朝鲜驻法国前公使闵冰瓒坐拥李王府,再到本地富商刘子山购买其作
安娜别墅,一栋 110 多岁的老楼,在它矗立之时,青岛周边还在建设之中从卡普勒父子为纪念母亲建成安娜别墅,到朝鲜驻法国前公使闵冰瓒坐拥李王府,再到本地富商刘子山购买其作为刘府,之后平民纷纷住进,成为大杂院 ...... 发生在浙江路 26 号别墅内外的故事,成了嘹望并还原一个遥远时代的窗口。
而如今,修葺一新的小楼成功地与时代挂钩,即将开启本土文化的传承,成为城市内外的人们了解青岛的窗口,一座楼,一些人,一串说不完的往事,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1德国“木匠”的蜕变
1899年的一天,一艘德国轮船公司的蒸汽船在青岛靠岸,乘客中,一对父子好奇地打量着这片稍显荒凉的土地,不知道德国政府当初用什么花言巧语“怂恿”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脸上呈现的是对现状的失望还是对未来的期望,100多年的一切我们已经无从确切考证,只能穿越历史时空,试图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还原,不过,毕竟相隔百年,时代已变迁,物是人非。
这对父子是安娜别墅的主人,长者48岁,名叫罗伯特·卡普勒,少者19岁,名叫汉斯·卡普勒他们两人身上具有自由与冒险精神罗伯特最初的职业培训是木工,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木匠,所以他的职业与此相关,“马鞍和一些室内装潢品”。
这一信息“来源于马维立博士给青岛文史学者王栋先生的来信,马博士的根据则是卡普勒后人的叙述和一部分公共文献”,李明说罗伯特做木匠的时间不长,因为商机一直冲撞着他的头脑,不久后,他经营起德远洋行,开始投资建设卡普勒父子砖瓦厂。
砖瓦厂位于大窑沟,这处工地是很多商人创业的根基,包括后来出现的迪德里森·叶布森砖瓦厂之后,罗伯特在四方附近的孤山,开办了第二家砖瓦厂企业越做越大,罗伯特决定把家安定下来1901年,在圣言会会馆的对面,安娜别墅的工地开始铺陈。
在今天看来都是位置绝佳的黄金地段,1903年,安娜别墅拔地而起不过,这栋小楼并没有引起华人区的注意,刨除商业因素,“安娜别墅跟大鲍岛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联系1912年以前,中国人除了佣人外是不被允许居住在欧人区的,浙江路北段沿线大部分是德国人的住宅,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距离较远”,研究青岛历史城区的青年学者金山博士告如是说。
作为专业的设计从业者,金山对安娜别墅的建筑风格进行了剖析,“青岛的德国建筑有一条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但安娜别墅的风格并不在这条线索之上”
三层欧式小楼(包含阁楼,加上地下室共四层),高13.4米,总面积719.2平方米,有个四角塔楼,由于地势较高,所以南面二层以上的阳台和窗户,可以看到大海至今,在三层阳台上,还能避开重重高楼的阻挡,看到栈桥回澜阁顶端。
这是欧式建筑,但不够“青岛”“安娜别墅带有新古典主义的痕迹,与当时主流的德国建筑风格存在一定差异这栋别墅的图纸大概出自卡普勒家族带来的一份德国现成的住宅设计方案”在金山博士看来,安娜别墅与其他的德国建筑有一定区别。
德国建筑在青岛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最初是对南方殖民风格建筑的移植,建筑南侧设置宽大的敞廊,例如德华银行当年南边的阳台很快,德国人发现青岛的气候不需要设置敞廊,新建建筑就不再设置了,已有的敞廊也逐渐被封闭。
第二阶段的建筑较突出历史主义风格,具有明显的田园风情,例如对半仿木结构的使用,到了后期建筑装饰则逐渐简化”青岛盛产花岗岩,在建筑中应用花岗岩作为材料和装饰成为青岛德式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安娜别墅没有用,它是一个个性化的存在”。
“作为一个栖息之所,安娜别墅的称谓来源于对亲情的寄托这是罗伯特·卡普勒为了表达对母亲安娜·玛利亚(AnnaMaria)的纪念,而特别命名的”,李明说关于安娜别墅的命名,曾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罗伯特为女儿而建,有人说为了亲戚而建,而李明对其母亲全名的翻译,足以证明,母亲才是真正的亲情寄托者。
无论它处于什么位置,罗伯特都把它当成家的港湾,犹如幼时在母亲的怀抱所以,关于亲情的故事,在房子内继续上演2从安娜别墅到李王府
不同的居住者,都为这栋别墅留下不同的故事,有的短暂,有的温情青岛电视台曾派记者到德国卡普勒家族进行探访,根据他们翻拍的家族相册可以看出,当时的安娜别墅庭院内,矮墙上安装着铁栅栏,院内遍植绿植,甚至能够骑马,张照片中,三匹高头大马上坐着一男两女卡普勒家族成员,女子侧坐在马背上,他们都穿戴整齐,头戴礼帽,不知是为照相而摆,还是日常必需的休闲活动。
还有一张安娜别墅的内景里,有纱慢、欢式家具,显然是富贵之家,四个人物都不直视镜头,自顾自地展现着他们对彼此、对这个家的深厚感情还有两张郊游的照片,有的是家人出行,有的是几十个德国人一起出行,这一切都显示着卡普勒家族的和谐与惬意。
然而,仅仅住了两年,1905年罗伯特就离开了青岛,前往慕尼黑,在青岛的家产和事业交给了25岁的汉斯“从马维立博士提供的资料看,汉斯很快就去了海参成从事建材生意,青岛的砖瓦厂,由他的弟弟卡尔继续打理”,李明说。
那年,卡尔才十五六岁历史没有给这名少年太多安稳的时间,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卡尔没有投年父亲或哥哥,而是选择留在青岛“1916年4月10日,他被押送到日本大阪俘虏收容所,直到1920年获释回到青岛”站在熟悉的土地上,卡尔已一无所有,砖瓦厂早就被日本人接管。
卡普勒家族的冒险精神没被打倒,他决定学习父亲创业,“他在济南的一家贸易公司经营进口业务,充当卡塞拉公司的代理,并参与染料的进口,4年后,卡尔返回德国,1945年,在德国东线战役中战死于波兰”安娜别墅的故事,随着第一代业主老罗伯特1916年的去世,和第二代业主汉斯1950年的去世,正式画上句号,甚至后来最著名的居住者刘子山都不知道,这里曾叫安娜别墅,曾有卡普勒家族的成员住在这里。
刘家最熟悉的,是朝鲜李王府的故事1935年的一份《土地登记》显示了安娜别墅的走向1918年,别墅产权变更,一位闵姓人士将别墅卖给了刘子山,也就是说,卡尔被俘虏到日本以后,1915年到1918年三年间,闵姓人是小楼的业主,和卡普勒和后来的刘子山一样,闵姓人并非等闲之辈。
“这个曾迷雾重重的闵姓人士,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朝鲜名门,叫闵泳瓒根据刘子山传记撰写者贺伟的考证,闵泳瓒出身朝鲜望族,父亲闵谦镐是李氏朝鲜王朝高宗王妃闵兹映的堂哥因为闵妃的关系,期间闵家成为朝鲜李王朝的外姓第一门阀,闵谦镐还得以以外戚的身份参与朝政”,李明能够找到闵姓人士的全名闵泳瓒,“实际上来源于刘子山的后人,他们一直将这房子叫成朝鲜李王府“。
那么,闵泳瓒是个什么样的人?“闵泳瓒是首批赴法国了解欧洲的朝鲜人,熟悉欧洲社会和生活方式,并曾出任驻法公使”,然而,闵氏家族的显赫时代因为日本人的侵入而终止,闵泳瓒的侄女本来是末代李王定的皇后,因为日本统治者的否定,无奈流亡上海。
紧接着,李氏王朝终结,闵家都走上了流亡道路“闵泳瓒本人不知何时和什么途径来到青岛.购买了安娜别墅躲避”,几年后,房产易主,闵泳瓒去向不明3历尽沧桑,命运更迭
在1918年买下曲阜路安娜别墅后,刘子山家中便连年不顺先是夫人林氏去世,后又在别墅内发生煤气中毒导致女佣丧命,刘子山由此认定此地不吉,李明的说法来源于贺伟的考证,当然这一说法后来也得到间接认证“因为安娜别墅的原因,刘子山的儿子刘少山一一直对带有尖顶的楼房抱有成见,所以刘子山后来购买了太平路37号大楼,结果因为离海太近,太过潮湿,就又搬到了蒙阴路居住”,李明说,“华能大厦的前身大楼也有俩尖顶,1929年,国民党政府入驻青岛后,刘子山将大楼让给了国民党市党部”。
因为《民国日报》1932年1月9日的一篇《韩国不亡,义士李霍索炸日皇未遂》报道,日本组织侨民于1月12日大肆火烧国民党市党部和《民国日报》社“鉴于对尖顶的心理阴影,刘少山在修复太平路大楼时,故意没有恢复尖顶,而是做成了平顶。
”刘子山是一个传奇人物,从掖县农村一个弹棉花的贫寒少年,奋斗成为当时的山东首富、华北巨商这其中的经历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1918年时他已来青岛20年4年前,在卡普勒家族的砖瓦厂被日本接管时,刘子山也投资建立了复合水窑厂,不同的是,作为本土富豪他头脑灵活,看到青岛这座新兴城市的种商机,甚至钻法律漏洞,所以他的生意沙及建筑上著名的美国红松、质瓦厂、铁工厂、别克汽车专营、鸦片贸易等,同时他还看到房地产的前景,投资了天津路、肥城路、武定路、甘肃路、无棣二路等多条街道的房产,人称“刘半城”。
“刘子山房产的数量至今还没有完整的统计,三四十栋肯定有我去查找关于西镇的档案时,发现大量的房屋都涉及刘子山,不过,西镇的房子从开始设定就是出租用,刘子山西镇之外的房子都是独栋的”,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说,购买安娜别墅这一年,“他还开设了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东莱贸易行并创办东莱银行”。
虽然生意越做越大,但家庭的不顺让刘子山动了搬家的念头在之前的报道和研究文章中,不少提到刘子山没在这里居住,包括曾在这里居住过的周立昆,他在给本报的投稿《安娜别墅往事》中称,刘子山买下别墅以后,曾大兴土木地修缮,“由于曲阜路进楼门洞过小,就拆除罗马柱,在浙江路侧新建一个大门洞,加装六级宽花岗岩石阶;楼南侧迎客厅开了边门,安上石阶,连接庭院;为方便居住,将整楼木楼梯全部反转180°;同时在院子东北角盖一六角凉亭(1957年拆除),在院子南面修建的由太湖石堆砌的莲花喷水池(1958年拆除)”。
不过,李明在档案中查到的关于安娜别墅的维修是在1937年,“登记维修费为15000元,这个‘元’,是尚未贬值的法币听用工程材料有美国松、瓦石、砖石等,由青岛注册第二号建筑工程师王德昌负责设计施工在是年的档案中,安娜别墅的地块标注是‘浙江路五号地和曲阜路六号地之间’”。
“据老人们回忆,修缮完毕刘子山并没有入住,而由其堂兄刘子尤携全家住了进来”,周立昆说如果周先生说的修缮时间也是指的1937年的话,那么也可能当时的刘子山已经搬离安娜别墅李明说,1918年刚刚搬入安娜别墅,刘家曾过了一段祥和的日子,“每日起床,刘子山都会在家里用餐,他的早饭非常简单,多是一小盘咸莱和碗面粥”。
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商人,一直保持着老家的习俗,包括实业家丛良弼,当年在齐东路2号居住时,全家老小也跟着他吃咸菜之后发生的意外让刘子山始料未及,也异常不快幸好,安娜别野里留下了一段情意见证:“1920年,刘子山夫人林氏去世后,国民觉元老谭延阊曾以湖南省长身份写了牌匾,放置在安娜别墅灵堂中央,使林氏夫人和刘府哀荣倍具”。
一切辉煌终究成为过去“搬离安娜别墅后,这里在短暂闲置后对外出租,其后刘子山将别墅送给了长女刘景隋,刘景隋1955年后在青岛去世,当时的身份是街道义务居民调解员刘景隋和母亲林氏葬在一起刘景隋二女儿卞韵義的丈夫张恩源,一直照料着岳母和老岳母的这处基地”,李明说。
小楼之后的命运,周立昆先生给我们做了描绘,“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刘家不再在这里居住,开始对外出租据我所知,上海船舶打捞公司青岛办事处、青岛第一家姜氏所办大华汽车行(店址在肥城路3号)、王氏兄弟开办的天华广告社、烟台吕姓大户人家和我家的福聚茶庄办公室(店址在天津路与山西路拐角处)都曾租过这里,大都是商住两用,具体房租不详,押金是两个小元宝”。
之后,几经变动,加上为了生活便利各种搭建,这里逐渐变成了团结户聚居的大杂院历史●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