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干货转体式(转体式混凝土喷射机作用)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22
全线路基宽度 34.5 米,其中,中间带宽 4.5 米,行车道宽 2×3×3.75 米,硬路肩 2×3.0 米,土路肩为 2×0.75米。
路基工程全线路基宽度 34.5 米,其中,中间带宽 4.5 米(左、右侧路缘带 0.75 米,中央分隔带 3.0 米),行车道宽 2×3×3.75 米,硬路肩 2×3.0 米,土路肩为 2×0.75米路拱坡度:一般路段,路缘带、行车道和硬路肩横坡为 2%,土路肩为 4%;超高路段,超高侧,路缘带和硬路肩同行车道一起超高,土路肩保持向外 4%不变,另一侧与一般路段相同。
路基边坡:填方路基,当填土高度 H≤8 米时,全部采用 1:1.5,填土高度 H>8 米时,根据情况采用 1:1.75 或桥梁挖方根据挖方深度及开挖土(石)质情况采用 1:0.5~1:1.0 或隧道公路用地界在排水沟外缘或截水沟外缘以外 1.0 米。
路基标准横断面见图 。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1、路基、路面排水工程(1)路基排水填方路段:在路基坡脚处设置 1 米护坡道,在深沟大坑附近护坡道宽度适当加宽在护坡道外侧设底宽不少于 0.8 米,深度不小于 0.8 米,内侧边坡为 1:1.5,外侧边坡为 1:1 的碟形排水沟。
挖方路段:设置底部不少于 0.8 米,深度不小于 0.8 米的矩形边沟,在边沟外侧设置 1~2 米碎落台(2)路面排水工程①填方路段当路线纵坡≥0.3%时,采用集中排水方式,硬路肩外侧设水泥混凝土挡水缘石,汇集路面雨水,每 25 米设一道急流槽,将路面水引至排水沟或排至路基范围以外。
当路线纵坡<0.3%时,采用分散排水方式,土路肩采用硬化加固处理②在超高填方路段的超高侧,采用分散排水方式,路面水汇至中央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排出;另一侧与一般路段排水原则相同③挖方路段路面排水工程采用分散排水,由硬化路肩直接将路面水排到石砌边沟。
(3)中央分隔带排水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采用凸形,填方路段分隔带底下设置纵向和横向排水管,挖方路段则设碎石垫层,将渗水汇集并引出路基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采用浅碟式,中间设置集水井,将水汇集至集水井后再由横向钢筋混凝土管将其排至边沟或排水沟。
2、路基压实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路基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填石路堤的压实,应使用振动压路机分层进行,压实厚度和压实遍数根据现场压实实验决定,风化石或碎石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压实厚度的 2/3路槽底风化石或碎石过渡层填料的做大粒径不得大于 10 厘米,分两侧压实。
路基压实度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规定执行,具体要求见表
3、路基防护在低洼地段,河流沿岸,桥头两侧及涵洞进出口,护坡道,排水沟等处,为防止洪水或雨水形成集中冲刷,设置浆砌片石防护其余路段根据路基填土高度、路面排水工程方式和周围环境美观需要采用植草、骨架护坡等防护。
当路基填土高度 H≥3.0 米时,采用骨架护坡防护;当 H<3.0 米时,采用植草防护在石质及深挖地段视边坡岩石岩性、风化和破碎程度决定是否采用防护措施,可采取植草、骨架护坡、锚杆框架梁等为保持边坡稳定,填石路段采用粘质土包边,边坡表层 1-2 米用粘质土填筑,路床顶面采用 0.3~0.5 米粗粒土封闭。
4、路基取土项目全线有填方也有挖方,为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取土占地,采取了如下措施:(1)将挖方段的土石方尽可能地纵向调配,充分利用石方加工石料用于本项目结构物施工,尽量减少弃方;(2)弃土用地尽量采取集中弃土方式,结合当地规划,实施弃土造田。
(3)在设计中尽可能利用挖余土(石),土石方不足时采用了利用隧道弃渣集中取土(石)方案5、中央分隔带一般路段的中央分隔带采用凸式,路缘石高出路面 12cm,填土比路缘石低 5cm,其内种植草皮和冬青球,为防止水向路面渗透,在路面边缘处喷洒沥青防水层。
超高路段的中央分隔带采用浅碟式,其内用 5cm 厚的水泥混凝土块铺砌,水泥砂浆勾缝,下设 10cm 厚砂垫层,中间每隔 60 米设一集水井,将雨水汇集后再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面工程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结合沿线气候、土质、筑路材料等情况,采用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收费站内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1、路面面层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三层式结构,上面层为改性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13),厚度 4 厘米;中面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厚度 6 厘米;下面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厚度 8 厘米。
2、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填方干燥及中湿状态路段:大粒径改性沥青碎石上基层(10 厘米,LSPM-30)+水泥稳定碎石中基层(18 厘米,水泥剂量 6%)+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8 厘米,水泥剂量 6%)+水泥稳定风化料底基层(20 厘米,水泥剂量 5%)。
挖方中湿及潮湿状态路段:在水泥稳定砂砾底层基层下设 15 厘米级配碎石垫层,其余与填方状态结构相同路面结构方案见图
桥涵工程在保证桥梁建成后行车舒适的前提下,为方便施工,降低造价,并最大限度地为施工创造便利条件,缩短工期,一般大、中、小桥的结构型式选择如下:上部结构跨径 16 米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矮 T 梁;跨径 25 米、30 米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跨径 40 米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
下部构造应与路线所经地带地质状况相协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灌注桩基础,柱式墩,柱式或肋式桥台本项目涵洞主要为圆管涵和盖板涵,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结构物密度的限制,部分桥梁、涵洞兼有通道功能另外,为了节省工程造价且尽量减少对原有排水体系的影响,对部分沟渠进行了改造。
本项目变更路段设设特大桥 2 座,大桥 25 座,中桥 5 座。沿线特大、大、中桥设置见表。桥梁标准横断面布置见图
隧道 工程本项目路段共设置隧道 9 座(单洞)设计车速 120km/h。隧道设置见表
1、 、 隧道土建工程六车道隧道主线建筑限界净宽 1.0+0.75+3×3.75+1.25+1.0=15.25m;净高 5m。隧道断面见图 。
2 、隧道洞口按照“早进洞、晚出洞”原则,减少洞口边、仰坡的开挖,保证山体稳定,力求洞门结构简洁美观大方,与洞口地势协调一致3 、隧道衬砌结构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二次衬砌采用模筑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柔性防水层新奥法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以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作为抑制围岩变形、使其趋于稳定的主要手段二次衬砌的作用视围岩级别的不同有所区别:Ⅳ、Ⅴ级围岩,二次衬砌要承受较大的后期围岩变形压力;Ⅲ级围岩承受不大的围岩压力,但考虑锚杆钢筋锈蚀、围岩松弛区逐渐压密、初期支护质量不稳定、防水等原因,施作二次衬砌以提高支护衬砌的安全度。
4 、隧道防水、排水防水措施:1)明洞结构防水采用两布一膜的复合式防水层,无纺布外表面刷2cm 厚细砂进行保护;2)暗洞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喷射防水混凝土封闭岩面裂隙,二次衬砌采用模筑防水混凝土实现结构的自身防水。
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铺设无纺布和 EVA 板组成的柔性防水夹层;3)施工缝及变形缝处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以及背贴式橡胶止水带;截排水措施:1)在洞口边、仰坡 5m 以外设截水天沟,洞门端墙及进、出口挡墙上部设置排水沟,将地表水截流排入地表自然水沟或路基边沟;2)对围岩渗漏水较为严重地段,喷混凝土之间设置环向Ω型弹簧排水管;3)隧道洞身两次衬砌之间根据地质情况和渗水量每隔一定长度设置环向软式透水管一道,隧道两侧边墙脚,纵向通长设置透水管,环向透水管与纵向透水管互相连通;纵向每隔一定距离设横向排水管与纵向管相接,并将透水排入隧道两侧深边沟排出;4)隧道左、右两侧路面下设置排水边沟,每隔一定距离设一沉砂井,盖板上设专用排水孔,将隧道内的消防、冲洗水汇入排水沟排至洞外。
5 、隧道施工洞身暗挖地段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洞口Ⅴ级围岩段采用以注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为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以锚网喷支护为主,辅以钢拱架洞身Ⅴ级围岩、Ⅳ级围岩加强段采用以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以锚网喷支护为主,辅以钢拱架。
开挖方式上,Ⅴ级围岩段采用预留核心土三台阶分部开挖法开挖,Ⅳ级围岩段宜采用上下断面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宜采用全断面法开挖V 级围岩地段施工开挖时,加强超前支护,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开挖过程中应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技术,严格控制超、欠挖。
6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和溶孔溶洞等处理方案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和溶洞时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基本原则,施工方法应立足于各工序间协调统一,措施得当,并实现快速通过7 、隧道通风。
本项目对 1000 米以上的隧道采用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方式交叉工程本项目与其他各种等级的公路、铁路相交时均采用立体交叉,交叉方式主要有互通立交、分离立交、通道、天桥等形式 互通立交工程本项目增设鲁山南互通一座,变更路段共设互通立交 8 座(枢纽互通 1 座,一般互通 7 座)。
1 、鲁山南互通鲁山南互通立交位于拟建项目桩号 K80+795 处,被交道为 Y015,互通型式为单喇叭互通立交涉及主线范围 K80+114~K81+614,长 1.5 公里;互通立交匝道长度合计 3.4 公里。
2、悦庄枢纽 立交设于桩号 K97+128 处,与 G22 青兰高速相接,互通型式为变形苜蓿叶,与上一立交相距约 7.128 公里,该立交的设置实现本项目与青兰高速的连接3、沂源南互通立交设于桩号 K106+790 处,与 X026 南崔路相接,互通形式为单喇叭,与上一立交相距约 9.662 公里,该立交的设置便于沂源南部樱桃、苹果主产区的果品外运。
4、西里 互通立交设于桩号 K113+940 处,被交道为 S234 惠民至沂水,现状为二级公路,互通型式为单喇叭,与上一立交相距约 7.15 公里,该立交的设置便于沂源县南部的西里镇、东里镇区域交通出行。
5、王家庄互通立交设于桩号 K129+115 处,被交道为 X057,现状为二级公路,互通型式为单喇叭,与上一立交相距约 15.175 公里,该立交的设置便于沂水西部、蒙阴县北部交通出行6、高庄互通立交。
设于桩号 K140+070 处,被交道为 G342 日照至凤县,现状为二级公路,互通型式为单喇叭,与上一立交相距约 10.955 公里,该立交的设置便于沂水西部、蒙阴东部县交通出行由于若采用双喇叭互通对高庄镇拆迁量较大,故采用单喇叭互通型式。
7、马牧池 互通立交设于桩号 K156+293 处,被交道为 S313 日照至滕州,现状为二级公路,互通型式为单喇叭,与上一立交相距约 16.223 公里,该立交的设置便于沂南北部交通出行8、孙祖互通立交。
设于桩号 K168+218 处,被交道为 X057,现状为二级公路,互通型式为单喇叭,与上一立交相距约 11.926 公里,该立交的设置便于孙祖镇及孟良崮交通出行9 、张庄互通设于桩号 K180+740 处,被交道为 S229 沂源至邳州,现状为二级公路,互通型式为单喇叭,与上一立交相距约 12.522 公里,该立交的设置便于沂南南部交通出行。
该互通东南象限为驾考培训基地,为避让该基地互通在西南象限与沂邳线相接,与沂南城区交通量主方向背离10 、沂蒙枢纽互通位于桩号 K192+897 处,被交道为 G1511 日兰高速,互通型式为变形苜蓿叶,与上一立交相距约 12.157 公里,该立交的设置实现本项目和日兰高速的联接,按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设计,预留项目远期南延的条件。
分离立交工程拟建项目在与铁路、等级公路和交通量较大的乡村道路交叉时,除设置互通立交工程外,均设置分离立交设置时,被交道的等级按规划等级考虑变更路段设分离立交 6 座1、胶济铁路项 目 在 桩 号 K9+786 处 上 跨 胶 济 铁 路 , 交 叉 角 度 为 90 ° , 采 用6-30+85+150+85+2-30+14-40m 的预应力砼箱梁+T 梁+转体 T 构桥梁跨越胶济铁路,跨越长度为 1126 米,桥下净空最小 5 米,满足铁路净空要求。
2、日瓦铁路项目在桩号 K103+988 处上跨日瓦铁路,交叉角度为 90°,采用铁路框架桥上跨铁路,桥下净空最小 5 米,满足铁路净空要求。分离立交设置见表
通道天桥通道、天桥设置应综合考虑现有道路分布、路线与邻近村镇的位置关系、地形地貌等因素,基本适应现有路网布局,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以方便沿线群众日常生活出行、利用考虑路线所经区域水网发育,部分通道兼有排洪、排涝的功能。
全线设通道 54 道,天桥 57 座,涵洞 354 道沿线设施及交通工程 服务区根据服务设施服务半径的基本要求,考虑沾临高速、青银高速、青兰高速、日兰高速服务设施设置情况,本项目设服务区 2 处(沂源南服务区服务区 K106+500,沂南西服务区 K158+700)。
服务区内设置加油站、停车场、厨房、综合服务楼、餐厅、变电所等其中加油站由投资方建设1、沂南南服务区位于项目 K106+500 附近,北距鲁山服务区约 35 公里,东北距青兰高速诸葛停车区约 36 公里,西北距青兰高速沂源服务区约 19 公里,南距沂南西服务区约52 公里;该服务区占地 6.5333 公顷(不含出入口加减速车道占地 4.0000 公顷),建筑面积 5500m 2 。
2、沂南西服务区位于项目 K158+700 附近,北距沂源南服务区约 52 公里,东南距日兰高速莒县服务区约 54 公里,西南距日兰高速费县服务区约 58 公里;该服务区占地 6.5333公顷(不含出入口加减速车道占地 4.0000 公顷),建筑面积 5500m 2 。
管理设施1 、养护设施拟建项目设置养护工区 1 处,与张庄互通收费站合并设置,养护工区占地为2.5333 公顷(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考虑隧道养护需要,拟建项目隧设置桥隧养护管理站共 3 处,每处占地为0.5333 公顷(建筑面积 800m 2 )。
2 、监控、通信和收费设施拟建项目设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 12 处,于张庄互通收费站办公区合并设置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每处占地为 1.7333 公顷(建筑面积 4000m 2 )考虑隧道监控需要,设置桥隧监控通信站 3 处,与隧道养护管理站合建,占地均为 0.5333 公顷(建筑面积 800m 2 )。
拟建项目设匝道收费站 7 处,均为互通立交匝道收费站,匝道收费站办公区每处占地为 0.6000 公顷 其他设施为保证行车安全和充分发挥拟建项目的作用,需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有:1、护栏中间带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波形梁防撞护拦,桥梁与路堤高度大于 3 米的路段设置路侧波形梁防撞护拦,在大中桥外侧设置组合式防撞护拦。
2、防眩中央分隔带内植低矮树种,既起到绿化作用,又可遮掩夜间行车时对面车辆的灯光,大中桥可设防眩板来遮掩夜间行车时对面车辆的灯光3、标志、标线按照国标 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设置拟建项目的交通标志、路面标线、视线诱导标。
标志分为道路标志、警告标志、限制和指向标志及其它标志;标线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导向箭头线等交通标志和标线要求按照夜间反光进行设置4、照明互通立交、特大桥和收费站区域采取局部照明5、隔离栅在公路两侧用地界桩内设置隔离栅,高速公路两侧宜连续设置,也可利用天然屏障间隔设置。
6、互通立交及其周边地区路网连续设置预告、指路标志;车道边缘线、分合流路段宜设置反光突起路标;出口分流三角端应设置防撞设施7、绿化项目绿化主要是路基边坡、中央分隔带、护坡道及边沟、排水沟外侧路基用地范围进行绿化;在路界外两侧示意范围镍营造林地、草地,形成绿色公路走廊。
填方及挖方边坡采用台阶式,每填高或挖深 8m 设一级平台,高于 20m 的填方边坡或 30m 的挖方边坡采用专项设计,经计算确定边坡坡率及防护形式填方边坡防护主要采用喷播植草及拱形骨架植草等形式,挖方边坡防护主要采用喷播植草、拱形骨架植草、挂网客土喷播、锚杆框架梁植草、主动防护网等形式。
绿化带设计见图
绿化带设计图
路基段绿化设计图
路嵌段绿化设计图#山东高速##临临高速##高速施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