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以东(乌苏里江以东是什么条约)深度揭秘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1-10
#文章首发挑战赛#咸丰年间(1851年到1861年)面对沙俄的入侵,清政府无力抵抗,被迫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1858年签订的
#文章首发挑战赛#咸丰年间(1851年到1861年)面对沙俄的入侵,清政府无力抵抗,被迫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区域,使中国丧失了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作为清政府的龙兴之地,清政府本不想失去东北土地,但是事实却是根本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应对沙俄的入侵。因为清政府犯了两点错误。
一、三场国内战争让清政府调走东北的军队,造成东北军力严重不足沙俄开展对东北的侵略选在了清政府同时应对国内三场战争应对不暇的时机,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 至 1864年)和靠近清政府政治中心的北方捻军起义(1852年-1864年)。
这三场战争地域广,时间跨度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抵抗了四年,太平天国运动打了14年,北方的捻军起义战斗了12年,基本把清朝的全国的军事力量都投入进去了,特别是把驻扎在东北的清军大批调入关内作战东北驻军分别由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统领,按照编制盛京有士兵1.5万人,吉林有士兵1.015万人,黑龙江有士兵1.3万人,合计总兵力3.8105万人,人虽然不多,但是由于驻扎苦寒之地,加上清政府对东北驻军的军事素质的重视,其部队一直是清政府的精锐,因此在国内三场战争大量抽调东北驻军,当沙俄侵略时,东北驻军分别只剩下黑龙江4000人,吉林4000人,盛京7000人,合计1.5万人,而且这些士兵不少都是后来征招,因为大批老兵去了关内,留守的兵力和战斗力严重不足,依靠当地驻军根本没有力量应对,而抽调全国兵力去打一场边境战争根本不可能,国内战争还没结束。
清政府当时根本没有考虑沙俄在东北的威胁,如果兵力未抽调,虽然兵力不多,但是完全还有一定的威慑力。二、东北设置的三将军管辖区域太大,人口太少,没有足够的人口保卫土地
清政府在东北的管理上设置了三将军制度,即由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管辖整个东北,其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具体如下:黑龙江将军辖区:东至毕占河,南至松花江,北至外兴安岭,西至外蒙古车臣汗部游牧地南北宽度3800余里,东西长度3100余里,整个辖区约110万平方公里。
吉林将军辖区:北起乌第河至奇穆尼河流域,下接松花江东流水南岸地区;东至库页岛与日本海;南接图们江、鸭绿江上游、浑江流域和东辽河上游;西侧以柳条边与内蒙古分界总面积达到75万-80万平方公里盛京将军辖区:包括今辽宁省(不含大连市、朝阳市)、吉林省的小部分、内蒙古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河北省东北部。
总面积15-2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总人口当时只有300万,其中黑龙江和吉林各30万人,比较温暖点的盛京地区有240万人,但是盛京在后方,直面沙俄侵略的黑龙江和吉林各只有30万人口,面积却有180万平方公里,更恐怖的是其兵力由于大量抽调走两个地区各只剩有4000人,而且根本没有设立水师。
沙俄水师可以轻松的从入海口入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控制沿江两岸而清政府想防守也没人,人口太少,民团都无法设立这主要是清政府因为是龙兴之地,禁止关内百姓迁移,而依靠本地人口却增长缓慢,没有人口的土地根本守不住。
因此从1860年后,清政府开始解除移民限制,东北人口快速增长,在1870年,东北人口突破400万;1880年526万;189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口分别为430万、62.6万、100万,总人口突破600万;1900年1200万;1910年,1692万;1911年,1900万其中1100万在辽宁,500多万在吉林,200多万在黑龙江;1930年前后:辽宁1416万,吉林764万,黑龙江365万,合计超过2500万。
正是有庞大的人口做后盾,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东北的土地再也没有失去但是前面清政府的失败的政策再也无法改变历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