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现场新闻(深圳第一现场新闻回顾)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4-15
干货信息都在这里
2019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题为“城市交互(Urban Interactions)”,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著名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
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三人担任总策展人展览包含两个板块,即 “城市之眼(Eyes of the City)”和“城市升维(Ascending City)”,将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空间与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
展览计划于2019年12月在主展场深圳福田高铁站及周边区域开幕。同时,深圳各区已确定9个分展场将与主展场联动,形成遍布全城的有机交互网络。
新闻发布会现场2019年4月1日下午,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深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办,深双组委会副主任、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松明,深双组委会秘书长、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本届策展团队以及组委会各成员单位代表等出席会议。
本文为新闻发布会的详细内容回顾
丁强深双组委会秘书长、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城市交互’包含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互、城市与人的交互、城市中人与人的交互等多种内涵”深双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以“城市\城市化”为固定主题的国际双年展,自2005年创办至今,已在深圳、香港两地成功举办了七届。
第八届“深双”计划于2019年12月开幕本届深双自2018年3月开始全球公开招募总策展人,经过半年的多轮甄选,最终确定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负责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和著名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法比奥·卡瓦卢奇(Fabio Cavallucci)三人共同担任。
2019深双总策展人Carlo Ratti、孟建民、Fabio Cavallucci本届深双的主题是“城市交互”,这其中包含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互、城市与人的交互、城市中人与人的交互等多种内涵展览将包含两个板块,分别为“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
,两个板块均探讨城市空间与科技创新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主展场选址在福田高铁站枢纽(含换乘大厅和出租车下沉广场)及周边区域福田高铁站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城际交通枢纽2019年深双在此举办将会更好地推动深港交流合作,展示新时代深圳的国际化形象。
目前已确定9个分展场,分别为:盐田沙头角保税区、宝安龙王庙工业区、宝安iADC国际艺展中心、龙岗大运软件小镇、龙华观澜古墟、龙华上围艺术村、光明云谷、大鹏所城、前海自贸区9个分展场既呼应主题,又各具区域特色,将与主展场相互交流,实现全城联动。
2019 UABB目前已确定的9大分展场 © UABB
徐松明深双组委会副主任、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双创造了一种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的新模式,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深港两地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活动,在促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推动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港双城双年展自2005年开办以来,七届展览展出总计 1155 件来自全球的优秀作品,举办了 900 多场活动,吸引了超过 165 万观众前来参观十四年来,深港双城双年展始终坚持创新、开放、包容的理念,始终坚持。
“城市即展场,展览是实践”的原则,始终立足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始终聚焦于城市与城市化的主题,始终坚持深港友好合作的办展理念、集思广益的办展思路。
2017深双展览现场深双创造了一种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的新模式,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深港两地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活动,在促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推动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第一至第三届深双成功激活了侨城片区,使该区域发展成为创意、设计、艺术领域聚集地,成为深圳旧工厂的活化样本;第五、六届深双对蛇口片区旧厂房的再设计再改造,促进了蛇口片区的转型升级,也推动改革前沿蛇口的再出发;第七届深双促进了南头古城的就地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南头古城焕发新面貌。
早在2018年初,我们就开始探讨第八届深双的定位和方向,经过头脑风暴、全球征集、专家评审和实地调研等系列环节,我们最终把今年的主题定为“城市交互”。
深双历届展场与往届相比,今年的深双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今年2月,国家正式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并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广东省委省政府也要求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19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实施之年,深圳正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进一步发挥好核心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
卡洛·拉蒂 (Carlo Ratti)2019深双总策展人“在过去两三年,我们看到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出现在城市当中,‘街道之眼’已经成为了‘城市之眼’”对于我们的“城市之眼(Eyes of the City)”板块。
,简·雅各布斯和罗伯·摩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用不同的城市设计方式和规划方式构造了纽约罗伯·摩斯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设计纽约,而雅各布斯的研究则是着眼于社区,他们之间曾有很多不同意见。
现在技术改变了我们对城市设计的看法,有“可感知的城市”、“智慧城市”等提法但是我们觉得雅各布斯的方式也很重要,也就是从社区角度出发来考虑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里提到的关键概念“街道之眼”,启发城市规划者通过设计来营造社区归属感。
© MIT Senseable City Lab雅各布斯认为,作为城市和街道的“天然所有者”,生活和工作在其中、长期停留其中的人们成为了“街道之眼”那些集体的、分布的、散落的目光建立起奇妙的秩序,“维护着街道安全和城市自由”。
这是“城市之眼”的灵感来源21世纪有了新的技术,尤其是过去两三年,我们看到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出现在城市当中,“街道之眼”已经成为了“城市之眼”这是我们在威尼斯双年展做的项目,我们通过这些移动设备收集到的数据来了解城市的流量。
以前我们是不能直观地看到这种流量的,而现在这些城市数据可以由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来使用
罗马实时地图 © MIT Senseable City Lab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们在阿姆斯特丹做的项目,这是无人驾驶的船只和车辆通过激光雷达看到的城市的样子,也就是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城市现在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阿姆斯特丹有很多自动驾驶的装置,它们观察整个城市,缩小被观察的每个单元,我们就得以看到整个城市数据的全貌现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要看看宏观的城市空间会发生什么
Laserscape © MIT+AMS今年深双的主展场空间跟以前是不太一样的本届的主展场空间选在福田高铁站,是一个全新的空间类型,非常令人兴奋这个高铁站很有意思,因为它能发生很多变化,具备城市之眼的能力,能够了解人的流动、流线和流量。
我们会后还会继续探讨这个方案,还会增加一些内容福田高铁站有一个问题就是连接性比较差,内部当然是有扶梯连接的,但是出租车区、南广场公园和内部空间的连接比较差,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设计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步道,将观众导向南广场公园。
也可以把车站入口立面设计一个垂直广场,让深双有一个广告效应,大家可以上去喝咖啡,了解深双这个垂直广场或许可以永久留在这里,让它跟城市发生各方面的联系
孟建民2019深双总策展人“策展团队将给大家奉献一个特殊的双年展,这种特殊性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第一个词是‘叠合性’,第二个词是‘未来性’”从2005年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开始以来,我本人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角色的转换。
最开始我是深双的首创者之一,然后又参加了展览,并见证了七届展览的发展变化,现在又成为这届的策展人当然我们这次是一次联合策展,我非常高兴与卡洛·拉蒂和法比奥·卡拉卢奇先生合作,组成联合策展团队,给大家奉献一个特殊的深双。
这个特殊性是什么,是我们团队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我认为这种特殊性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第一个词是“叠合性”,也就是二元要素的碰撞和叠加所谓的二元要素,比如说我们这次策展人就是由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碰撞和叠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比如艺术和科技、现代与未来、虚拟与现实、已知和未知等等诸多二元要素之间的碰撞和叠加。
这种叠合性将给我们这次双年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想象空间第二个词是“未来性”,是我对这次双年展注入的一个核心主题,未来使人类充满期待、好奇和憧憬,未来既是已知的,也是未知的,它是一个混合体已知是相对的,未知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状态。
我在参与城市规划,作为总设计师的过程中,经常倡导这样一种理念,我们人类要学会站在未来思考现在,这既是一种学术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这是考验我们能站得多高、看得多远的关键所在这次深双,我们在这两方面能够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就靠我们几位策展人和联合团队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法比奥·卡拉卢奇 (Fabio Cavallucci)2019深双总策展人“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了,开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进入自动化、大数据、物联网的时代,城市快速地向未来奔跑这个板块研究未来会产生怎样的愿景和期望。
”“城市升维”是一个有启发性的板块主题展览不一定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可以唤醒一些思考我是意大利人,研究的是艺术史,这个主题让我想起一幅画《城市的兴起》,它表现了电气革命之后城市发展的速度和疯狂变化有了电力之后,城市的生长非常快,画家用一匹古代的巨马来表现。
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开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进入自动化、大数据、物联网的时代,城市快速地向未来奔跑。
翁贝托·波丘尼(Umberto Bocclonl) 《城市的兴起》 (1910)我们会在这个板块中研究未来会产生怎样的愿景和期望我们希望在一个城市\建筑双年展中加入一些有吸引力的特别元素,因此我们加入了科幻的内容。
我们的团队有多样化背景,我们想把这种多样性纳入三个视角当中,形成这个板块的三个主要内容,即“未来市民”、“城市炼金师”和“科幻现实”现代技术应用在大尺度的城市环境当中会产生一些问题,我们要研究这些问题,让人们在城市中有归属感。
Q&A 媒体提问
媒体记者为什么这次深双主展场会选在福田高铁站?会在高铁站做怎样的设计,跟以往有哪些不一样的点?张宇星 深双每一届场地选择都是其策略的一部分,今年选择在福田高铁枢纽站有几点原因第一,思考深双应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背景下,更紧密地围绕国家宏观战略去展开。
第二,探讨深圳作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里的一个中心城市,应如何跟香港以及周边大城市,包括广州、珠海等发生更紧密的交互福田高铁站就是一种交互的节点,这意味着我们的展览要跟城市中所有的人群发生关联,也要跟所有的周边城市发生关联。
从福田高铁站到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是15分钟的距离,把两个超级城市用这么短时间的快线连接起来,在全球超级都市群落里具有唯一性这次深双的选址也给展览内容、展场布置提出了挑战新闻发布会之后,我们会继续召开关于展场设计的会议。
深圳进入到创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仅需要科技,同时需要人文和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所以在这么特别的一个地点,选择“城市交互”为主题,下设两个子板块“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我们希望本届深双不但为深圳的城市创新带来新的推动力,而且重新塑造深圳在全球创新体系里面的自我价值。
媒体记者“城市升维”板块有国内顶尖科幻作家刘慈欣先生的加持我们都知道科幻所预示的未来就是城市的明天,三个子板块都是面向未来的上一届深双关注的是城中村,城中村是现实的世界,而科幻所预言和描绘的是未来虚拟的、比特的世界。
有没有可能从这三个板块当中延展一下,把虚拟和现实的世界进行映射,这样的映射是新与旧、现实与虚拟的跨越,从三维到四维甚至到更高的维度,这样对于“城市升维”这个主题,我个人觉得会更有意思,而且会给广大参与深双的普通市民带来更大的冲击。
不知道总策展人怎么考虑?法比奥·卡拉卢奇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吴岩教授是负责科幻部分的联合策展人,当然我们也会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尝试“城市升维”有三个子板块,但我们不一定要机械地分成三个部分,而是可以把现实和虚拟混合起来,这时候我们可能就无法分辨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了。
我们希望能在本届深双中做一些研究,通过科幻,也通过其他的方式。有很多建筑师和艺术家会参与,他们也有虚拟现实的作品。人们的感受会发生变化,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总是跟人相关的。
媒体记者深双今年是第八届了,“深港”特色在深双上将有怎样的延续?现在是叫“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这到底是地域特色,还是元素特色?城市特色会不会在设计方面展现得更多一些?张宇星 2005年首届的名称为“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
2007年香港方加入,名称正式改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我们把香港和深圳这两座城市用深双的形式紧密联系起来“深港”是指全方面的融合,包括组织上、主题上,以及策展的内容和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等各方面,我们跟香港是同一个展览、两个地点。
特别是今年的主题是“城市交互”,我们选择的地点是福田高铁站,这个高铁站的终点是香港西九龙我们希望通过今年深双,把深圳和香港这两座城市更紧密地关联起来,同时也让两个地点的双年展更加具有同一性,更加有机地融合。
所以今天到场的有香港组委会的嘉宾我们每次重要的会议,几乎都是双方同时参加,两边互为成员我相信今年的展览内容也会有更加紧密的关联,香港的展场选址也会呼应深圳的场地选址在内容上,我们的主题是“城市交互”,香港的主题还没有完全确定,但是。
我相信深圳和香港同一个展览、两地举办的模式一定会对全球的双年展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这种合作方式是非常好的。
媒体记者请问卡洛·拉蒂,为什么会考虑进行公开征集?卡洛·拉蒂 我们通过两种方式组织展览第一种是邀请,第二种是公开征集我们会直接邀请一些参展人,但是我们也想发现一些之前不知道的人,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做法,也是一种呼吁,这个过程可能会产生惊喜。
通过公开征集,会有更多的参与者,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学生也能够参与进来。
媒体记者深双一直有国际的视角,我想问一下孟院士,您作为深圳最资深的建筑师之一,您的策展团队如何让深圳本土的建筑师,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小型的独立建筑师事务所更深入地参与到这次深双的活动中?孟建民
我们这次参展人的背景是比较广泛的,除了国际化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以外,也有国内的那些对未来城市和未来建筑有思考、有探索的参展者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相当一部分参展人,当然还没有完全固化下来,有一些还在沟通当中我们的参展对象,就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城市和建筑的未来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和艺术有思考、有探索的人
,所以本土建筑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考虑的对象。
媒体记者请问卡洛·拉蒂先生,刚才您提到的“垂直空间”,有没有技术的元素深入到里面?这个空间在本届深双之后能为城市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卡洛·拉蒂 我们要做的是城市连接这个展场很有趣,我们很喜欢它不同层级的连接功能,能跟香港连接,也能公园和车站连接。
因此我们的方案是建立一个垂直广场实现这个功能这个广场会有很多内容,将会是生活化的、生动的、鲜活的,它会形成一个公共空间,在深双期间可以有临时的书店、咖啡店,但这个广场及其他改造设计的部分在展览之后也会存在,深双之后它可以在城市中继续生长。
这个结构会是永久的,一些试验性的技术项目也可以放在里面
媒体记者我想请问一下,主展场和9个分展场是怎样联动的?张宇星 从2015那届开始,我们就把分展场作为深双的常设项目2015年设了一个分展场,2017年设了5个,今年设了9个分展场要回应大的主题,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体现在它基本上是深圳各个区的重点区域,可以自主选择策展人,设定相对独立的分主题,地点的选择比较灵活,这是主展场和分展场的最大区别当然他们的架构体系也包括自己的组委会和学委会我们希望主展场能够充分呼应每个分展场。
在前期我们跟策展人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几乎都有同样的意识,就是通过虚拟现实、数字链接或实体链接,在主展场和分展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连接和交互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在分展场映射主展场的内容今年的大主题是“城市交互”,这意味着我们今年会运用到大量的新技术,这些新的技术会把主展场、分展场之间的联接和交互做得更加紧密,这是值得期待的一个内容,今年的分展场会非常有意思。
分展场对每个区的推动都非常重要,所以各区都特别积极、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也建议媒体朋友能够把深双的展场作为一个整体来推介,最终跟香港的展场结合起来,这才是深双的完整体系这样的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双年展
结构,就像写一本书,如果合在一起看非常有意思,单独看只是其中某一个章节。非常欢迎所有人既去主展场,也去分展场和香港展场看一看。
关 于 2019 UABB 2019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2019 BI-CITY BIENNALE OFURBANISM\ARCHITECTURE(SHENZHEN)主题:城市交互 | Urban Interactions
主展场:福田高铁站及周边区域展览时间:2019年 12 月 至 2020年 3 月 分展场:盐田沙头角保税区、宝安龙王庙工业区、宝安iADC国际艺展中心、龙岗大运软件小镇、龙华观澜古墟、龙华上围艺术村、光明云谷、
大鹏所城、前海自贸区主办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2019深双策展团队主题:城市交互 | Theme: Urban Interactions总策展人:卡洛·拉蒂、孟建民、法比奥·卡瓦卢奇
学术策展人: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都灵理工大学–博明凯)联合策展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吴岩)执行策展人:贝丹尼[CRA],爱兜,陈楸帆,玛瑙,王宽,徐好好,张莉
湾区学院院长:米兰理工大学 (德博)■ “城市之眼”板块 Eyes of The City Section总策展人:卡洛·拉蒂学术策展人:华南–都灵联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都灵理工大学–博明凯)
执行策展人:贝丹尼[CRA],爱兜,徐好好湾区学院院长: 米兰理工大学 (德博)■ “城市升维”板块 Ascending City Section总策展人:孟建民、法比奥·卡瓦卢奇联合策展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吴岩)
执行策展人:陈楸帆,玛瑙,王宽,张莉| 相关阅读 |
官 网: www.szhkbiennale.org 微博: 深港双城双年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