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碧螺春泡法(碧螺春泡出来的样子)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8
就属她最娇里娇气了
江南产区有很多款绿茶,第一梯队的名茶里我觉得碧螺春最难冲泡。碧螺春对泡法的依赖性非常大,冲泡方法不对头的话其品质会打折明显。我曾经旁观见证过几位茶友把碧螺春泡砸的过程
阿宝曾经在洞庭西山的民宿里用碗泡法泡碧螺春“哎呀,又完了”伴随着无奈的摇头,一泡碧螺春的生命断送了“你泡的是假冒碧螺春吧,我咋闻不出啥味道啊”“第一道水很清澈,像清纯的小姑娘,第二道水突然浑浊,直奔中年油腻大叔而去。
第三道水就暮年了”
第一道水用上投法,而第二道水时茶毫肯定会飘散开来诸如此类……不禁让人感慨:“碧螺春真难泡啊!”
为何碧螺春难泡呢?因为她娇嫩,有些小傲娇,一点小任性。从最初的采摘环节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采摘时不能用指甲掐,而是要用指肚轻轻一折,不是拧下来或者捏下来的,而是像剥下来的感觉。
碧螺春芽叶小巧,采摘效率远低于多数其他绿茶。西湖龙井还分明前和雨前,而碧螺春的茶树在清明节之后采摘就立刻变成所谓的低档廉价炒青了。
碧螺春鲜叶摊晾时有类似青苹果的香气碧螺春的拣剔环节也不能用指甲,否则会导致受伤部位氧化变红,即发酵杀青环节时,要下手直接在热锅里炒茶,揉捻也不能是用蛮力去搓茶、碾压茶,而是双手间要有弹性的,是一种有力量的抚揉。
这么说吧,碧螺春是绿茶中罕见的还普遍保持全手工制作的茶。相比较而言,西湖龙井绝大多数会用机器来杀青,全手工西湖龙井产量极少,价位跨过1w一斤关口了
刚刚炒好新鲜出炉的碧螺春散发着温柔的奶香当然,碧螺春也有它不如西湖龙井的痛点,想详细了解的茶友可以点击浏览我五年前的干货文:碧螺春二三事是故,碧螺春对冲泡苛刻的要求,我们可以理解
泡碧螺春用啥水?碧螺春性柔,如果让它冲泡不当而失去了温婉优雅的香,那就趋于普通绿茶所以,要用柔和的水,TDS指标要低于20当地的洞庭山水是最适宜的,但在苏州以外不容易买到,所以保险起见,可以用怡宝纯净水,既不给茶加分,也不会减分。
上投法的秘密中国绿茶种类太多,多得这辈子不可能穷尽品鉴(也没必要穷尽)。但,仅屈指可数几款绿茶必须使用上投法外,绝大多数量绿茶采用下投法和中投法。
上投法的本质是为了不施加任何外力在茶叶身上碧螺春小巧娇气,采摘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上投法就是用最温柔的方式唤醒这小小的芽叶当然,上投法只能应用于第一道水上投法状态时出现水分子自己运动的力量,就像一滴墨滴在水里面,水分子的运动会让墨氤氲开来。
上投法之前一定要温杯,为了在正式冲泡时茶杯的温度均匀,则茶汤的风味平衡,否则靠近杯壁的部分茶汤相对水凉些,茶汤的整体温暖感降低温杯后再注水,然后把茶投入杯中在茶自然下沉的过程中,记得闻香重要tips:一定要细品芽叶触碰到水面那一刻散发出来的香气
水温是关键第一道水和第二道水要低温,80度左右,一定别超过85度第三道水可以90度了如果这款碧螺春耐泡程度高,可以到第四道水,则第四道水100度冲泡都可以总之,水温是渐次提高水温是否适度,可以观察茶叶下沉的现象,投茶后茶叶缓慢下沉最好。
如果茶叶下沉太迅速,说明温度高了如果下沉太慢或不下沉,说明温度低了如果低了,别慌,第二道水适当提高温度如果高了,即茶被烫伤了,那后面没法挽救了所以,第一道水的温度最关键第一道水的温度过低会使得闻香的体验差。
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第一道水的水量少一些,即第一道水关注闻香和感受茶汤的气息,然后尽快进入到第二道水的阶段
第一道水可以往矮矮宽宽的玻璃杯里倒入一半左右即可茶水不能分离碧螺春的气性娇弱,像一尾鱼,离开水气息就断我在最近的【茶瘾】系列茶课上讲品茶之六感,其中的体感不大容易理解,这个没办法,只能慢慢感悟总之,不能认为滋味越浓郁就越好。
这个现象各茶类都有,绿茶比较明显,碧螺春尤其突出可以用功夫茶泡法常见的盖碗和紫砂壶泡碧螺春,但千万别用盖子盖上,也别出汤时把茶汤全倒出来,要留汤底,然后续水也不要留太多汤底,会影响下一泡茶汤的温度以及活性的唤醒。
留水量控制在水稍微漫过茶即可,是盖碗或杯子的五分之一左右茶具的选择功夫茶泡法的盖碗和紫砂壶等是可以用的,但其实难度比较大,好处是节约开销,3、4克碧螺春可以几个人分享。
其实,直接用公道杯泡碧螺春是一种多人分享的好办法独饮的角度,可以使用玻璃杯,或者比功夫茶盖碗大一些的盖碗不要用大的茶杯泡,大而广,香气非常涣散,譬如马克杯很不合适泡碧螺春再讲究些的话,玻璃杯选矮矮宽宽的。
,而不是高筒型的。因为高筒型的玻璃杯,底部面积小,局促,茶叶不能自然舒展,而且气息往上的路程有些长,到达鼻子时已经散逸了一些,这也是造成不耐泡感觉的原因。
矮宽型高温偏厚的玻璃茶碗或高温瓷碗,碗底宽的那种,茶叶自然舒展,且气息得以循环流转,也不错
投茶量多少?投茶量不要太多,滋味过浓反而滞了,气息不活。也不要太少,茶汤薄,不长久。根据茶具体积来控制投茶量。玻璃杯和独享的盖碗,2~3克左右。要出汤分享给几个人的盖碗,3~4克左右。
其他注意事项有时面对小巧嫩绿的碧螺春芽叶,人是本能会去晃动茶碗茶杯,看它摇摆的样子但晃动是人为对它的干扰,降低茶汤的融合度如果晃动的话,马上茶毫飘散茶汤浑浊,那何必上投法呢,直接下投就可以了,操作更简单。
碧螺春对环境敏感度高气温太低的话会影响香气的散发,室内气温在18度以上为宜湿度对香气的影响更大,湿度70%以下为宜Look,喝个碧螺春真麻烦,还要看天气预报如果品碧螺春时还点个沉香或插几支香气扑鼻的鲜花,那就糟透了。
关于存储,春天的时候喝它的新鲜,阴凉处自然存放入夏后放冰箱2~12度,不要零度以下保存秋天时拿出来品它的沉稳也不错,冬天就算了至于古法炭焙等因素导致的含水率很低的无需夏天冷藏的碧螺春,本文不涉及碧螺春的冲泡,本质上是为其风味服务的。
追根溯源,碧螺春为何会形成这般风味?这个课题展开的话内容太丰富,譬如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文人茶”的氛围本文我仅从一个小的视角来解读它风味的缘由
和“环太湖吃糖圈”契合明清至今,环太湖地区人们的吃糖喜好那叫一个厉害。其实绿茶的配食在江南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红楼梦里多个桥段有生动的描摹。对于那些甜食,碧螺春是很搭的,有兴趣的茶友不妨刻意试下
譬如桂花糖藕,可以让整个江南发甜。还有苏州的藕粉圆子,拿瓜子核桃等果仁碾粉,用桂花猪油粘合团成圆子,再裹上一层藕粉,滚几道沸水,便足以滋发出它柔软香甜的味道
再譬如青团,不管是包甜口豆沙馅儿,还是流行的咸蛋黄肉松馅儿等等。类似的点心还有条头糕橘红糕之类,以糯米为皮,细软豆沙、蜜枣、莲子等为馅儿,都够甜美
有不少茶友去过洞庭东山西山,跟我说当地人经常开水冲泡碧螺春,抓一把就投放,水倒光让你闻香,整个过程“简单粗暴”却显得很质朴实在坦率地说,当地人也要具体人具体判断对于缺乏足够经验的茶友,在核心产区遭遇的仍然是“旅游茶”性质的套路,其他江南名优绿茶也有同样现象。
文末做个广告,碧螺春唯一的国家级的非遗传人施跃文老师的东山碧螺春,开园茶,保留了已经罕见的柴火灶炒制法,以及传统的石灰缸收干工序。点击“阅读原文”,有兴趣的茶友可以选购
茶烟隐隐心饮为上奕哥与您来说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