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章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章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按摩方法行间)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07
针灸经典处方又来了,欢迎阅读,收藏并转发,文末有福利,不要错过!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
针灸经典处方又来了,欢迎阅读,收藏并转发,文末有福利,不要错过!
理气止痛方《针灸大全》【处方】公孙、支沟、章门、阳陵泉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
公孙穴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以及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
支沟穴章门: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尖处。一说“在季肋前一寸半”(《脉经》)。其稍下方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脉末支。
章门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
阳陵泉【功用】理气止痛【主治】肝气不舒、气机不利所致的胁肋疼痛等症【操作】公孙直刺0. 5~1寸,章门斜刺0. 5~1寸,支沟直刺0. 5~1寸,阳陵泉直刺1. 5~2寸,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方义】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络穴,别走足阳明,又是八脉交会穴奋通于冲脉。
冲为血海,故公孙健脾气,平冲气,理经血;支沟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行之经穴,能通畅三焦气机,消导瘀滞,祛浊生新;章门出自《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又为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脏会,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阳陵泉又名筋会,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属八会穴中的筋之会穴,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公孙、支沟,健脾和胃,通腑利气,专补后天之本,章门、阳陵泉,通利三焦,疏泻肝胆之邪热,四穴相配,既疏肝理气,泻邪热,又补土而固本,固本以祛邪,针对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之胁痛疗效显著。
和胃宽胸方《针灸大全》【处方】内关、气海、行间、阳陵泉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池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以及前臂正中动、静脉和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
内关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趾背动、静脉。
行间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
阳陵泉【功用】疏肝理气、和胃宽胸【主治】胸胁胀痛、心脘刺痛【操作】针刺用泻法,针1. 5寸左右,留针20分钟,每日1次【方义】内关为“内在之关要”,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因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键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取穴,手厥阴之络由此别出沿本经通过肘关,肩关上行系于心包络,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宫、肢体病变;气海为生气之海,偏于益气补虚,温养胞脉;行间出《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荥火穴,具有疏肝理气,泻热醒神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失眠,癫痫,瘛瘲,口眼喝斜,遗尿,瘾闭,疝气,遗精,月经过多以及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阳陵泉又名筋会,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属八会穴中的筋之会穴,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行间、阳陵泉可疏肝利胆,内关宽中益气,和胃理气,气海引气归经,恢复气机之升降,四穴合用,可恢复肝胆疏泄之功,同时理气宽胸,针对胸胁胀痛、心脘刺痛之病机,双管齐下,肝胃同治。
欢迎关注中医骨科笔记公众号~:请关注后点击楼下传送门,那里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内容:传送门:每日更新,两周汇总的“中医骨科笔记”总目录又来了!欢迎收藏<=====这个是可以点击的福利友情提示:文中引用医案、方剂素材来源于“中医智库”APP,希望获得更多名家医案,方解,请进入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中医智库”下载。
腧穴美图来自于“神黄中医百科”欢迎查找使用!做中医人好用的百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