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家居品牌广告语(国外产品广告语)奔走相告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20
大家意识到这是文化入侵了吗?
这几天,人教版教材插画事件热度居高不下不仅仅因为丑,里面的性暗示,暗戳戳的精日精美元素, 也惹怒了人们让人怀疑,这是一场阴谋,有人将歹毒的目光盯上了祖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悄无声息的文化输入,就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没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崇洋媚外。
说起国外的文化输入,我们中的一些成年人是不是已经被其成功洗脑?不信?看看自己穿的、用的、吃的、喝的,这些东西的品牌,哪一样没有国外的元素?有些人是不是还经常把带有国外元素的logo故意秀出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优越感?
同样的东西,国外的品牌就显得高端,国产品牌就觉得拿不出手中国的商家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崇洋媚外的心态,故意把国产品牌包装成国外品牌,从商标、包装到广告语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国外元素商标名字中它非要带一个国外的文字,广告语里非要来一个“源自某国”、“真的很某国”。
第一名:元气森林 这本是一款纯正的国内品牌,妥妥的河北生产,但他们非要把自己包装成日本品牌不仅商标名称带有让人误解的中文,包装上也要打上日本国株式会社监制的字样 喏,这是他们的商标。
这个“気”字确实是来源于中文,但现行的字典里查不到这个字它其实就是个日文明明有大众常见的“气”字,他们偏偏不用,非要用一个日文的“気”字难道是这个“気”字更好看? 还有,瓶身上为什么要专门标注“日本国株式会社元気森林”监制?是嫌“気”字给大家的暗示还不够吗?再来一下加强印象?让人认为自己买的真的是个日本品牌?。
这个宣传海报里的日文是怎么回事?怕中国人看不懂中文还是咋地?
只能说,这些商家拿捏消费者的心理拿捏的太准了知道一些人从内心认为国外的品牌才高级,他们故意为之要不然,一瓶国内品牌的水才卖2块,他们怎么能有底气卖上一瓶6块呢?并且,这个6块还让你花得心甘情愿,优越感满满。
第二名:奈雪的茶 其实,他家的商标是这样的:
但实际使用时,是这样的:
是中国文字“的”不配出现在他们的店铺和茶饮上吗?连日本人都奇怪,中国产品为何要加个“の”,他们记者还专门就这个问题做过一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产品或品牌包含日本文字会给消费者留下“高级感”、“好印象”……
奈雪的茶官网是怎么介绍自己品牌的呢?
根据他们自己的介绍文字,是要致力于弘扬中国茶文化,但却起了一个日伪的文字,脑回路不可谓不清奇 但这个清奇的脑回路是为了迎合一些消费者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终于走出偏僻农村的女性玛丽莲.小芳,坐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优雅的咬一口软欧包,再轻轻的喝一口奈雪的茶,她会有一种错觉,自己和那些吃包子喝稀饭的老乡们已经是两个阶层了。
很多人要的不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吗?没有这些人的捧场,奈雪的茶能卖这么好? 第三名:慕思 如果不是证监会的几连问,很多人估计还被蒙在鼓里,这家伙竟然是纯正血统的中国品牌很多人对他们的广告印象深刻。
因为他们的广告里有一个外国老头,品牌名采用了法语,连公司都起了法文名De Ru cci,解释为法文名的名字来源是慕思法国设计师的名字,连那个酷似乔布斯的形象代言人也被包装成了法国健康睡眠专家
不承想,那些觉得自己只有睡在来自法国顶级床垫才能做美梦的人,终究还是睡在了来自中国广东的床垫上那个所谓的法国睡眠专家只是公司花了1500美元请的一个模特而已 但凡带点国外的元素,大家不自觉的就会觉得高级。
品牌营销文化的侵入,让大家对国外品牌产生了信赖,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挖空心思的要带些国外元素 我们的身边已被一些洋名字包围,比如,服装品牌:佐丹奴、杰克琼斯、马克华菲;家居品牌:达芬奇、蒙娜丽莎等等。
连居住的小区名字也是一水的卡布奇诺小区、西海岸英伦堡花园、爱丁堡国际公寓、剑桥郡花园、温莎公寓、西雅图小区…… 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入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