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什么意思啊(大家居时代什么意思)墙裂推荐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21
家国天下。家国,和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家”这个汉字的起源。因为,这个字,我们非常可能错误解释了至少2000年。家,现代汉语
家国天下家国,和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家”这个汉字的起源因为,这个字,我们非常可能错误解释了至少2000年家,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读作jiā,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通常的来源解释是,家字,就像是在家里养了一头猪。
因为,豕就是猪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而因为“家里养猪”就是家的概念,不仅误导了我们2000年,同时也深深地对中国老百姓生活品质的追求打上了深深的,负面的烙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家,指居住的地方,为名词《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居也从宀,豭省声”翻译过来就是:“家,居住的地方字形采用宀作形旁,采用省略了叚的豭作声旁”“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两字合写则为“家”由此可以看出“家”的人文属性。
“家”字的演变过程如下:家的甲骨文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的安全感,因此,圈养生猪便成了生活定居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
金文则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则将篆文字形“笔直化”,使其更加简洁大方从字源角度分析,“家”的意义博大本义指圈养生猪的稳定居所,后将词义引申为配偶关系构成的最小社会组织从这个意义出发,又引申出群落、民族、族群的意义,之后出现了派系、流派以及专业人员、身份突出的人这两层意义。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家”始终包含着浓浓的聚集之意相爱的人聚集,相同身份的人聚集,相同属性标签的人聚集,便产生许多“家”因着这份“相同”,才生发出了惺惺相惜、彼此爱护的情愫再往后,随着岁月的更迭,家成了许多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也因为距离的逐步拉大,家的范围开始扩大。
它可以是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也可以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可以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也可以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愁思。
但是,“户内有猪”,有几个大的疑问:1. 甲骨文诞生于3000年前的商朝虽说考古证明,那时候就有人类驯养猪作为牲畜,但是,由于生产力和饲养技术的落后,但绝不是户户养猪,是不可能普及的既然不是普及的,当然也不可能用它来作为“家”的字义结构部件。
此为疑问一2.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家”,我们其实看不到户内有猪的意思反而更像人,和居家用品但绝不像猪3.西汉的瓦当中的家字,见下图汉代瓦当的家字我们看到,家的结构,更是完全没有猪反而有类似床,餐桌,鸡的象形。
完全没有猪的影子4. 只有到小篆,隶书,才统一确立了“户内有猪”的字体结构但是小篆是什么?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李斯创作出来的通用字所谓通用字,就是结构上求同存异,甚至简化也就是说,小篆,是在之前金文和六国文字不同的基础上,做了简化的结果。
既然是简化,则一定有损失原意的动作所以我认为,小篆,虽然统一了文字,但也导致了,很多汉字,在简化,抽象化的基础上丧失了原来的结构意义5.而隶书者,篆之捷也也就是说,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更加简化,抽象画的结果。
很多汉字进一步丧失原来结构和意义,面目全非其中就包括“家”字这有点像今天汉字的简化字很多字简化以后,你就无法知道它原来的 结构和源流了也就是说,从小篆,隶书开始的汉字,也被简化了6. 《说文解字》是一本东汉汉安帝时期的书,距今近2000年。
而隶书诞生于秦汉之间的时期,比《说文解字》成书时间早了至少200年也就是说,许慎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小篆,隶书就已经把“家”这个字定格了定格成“户内有一头猪”玛德,害人啊!7. 而从一系列的典籍和《诗经》来看,“家”也绝不是门内有一头猪的意思!比如,《诗·周南》:宜其室家。
注:家谓一门之内你看,如果一门之内为家,那么门内只有猪吗?显然不是,主要是人在居住不是猪啊!8. 还有很多,如:又妇谓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亩曰夫家《周礼·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
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等等,所有这些说法,都没办法和“家是屋里有一头猪”的说法契合不仅不契合,而是完全不对9. 此外,中国人吃猪肉多过牛羊肉,是从南宋之后才开始普及的,到明朝才成为主要肉食不像牛羊只吃草,古代的猪饲养起来非常困难,一头猪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才可以被用来宰杀,而过去粮食的产量极低,这养猪时间需要消耗的粮食辅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所以民间养猪的人并不多,这也导致不少民众对于烹饪猪肉并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宋朝才会有“贵人不肯食,贫人不解煮”的说法。
苏东坡的东坡肉为何流传后世?恐怕也和那时候人们不知道怎么吃猪肉有关系的不知道怎么煮,居然成了“家”字的组成部分,不是很奇葩吗?10. 最后一点,和“牢”字对比,会发现有意思的情况牢,根据说文解字,是“养牛马圈也”。
按照这个逻辑,牛马圈是牢字的意思屋里放头猪却是“家”,好像也不通如果说养牛马需要在屋外有个牛圈,而猪不需要,可在屋里院子里随便养随便拉那对家的要求也确实不高啊当然,也有一些文献,典籍,显示了中国人吃猪肉的历史悠久。
比如,《国语》中关于勾践的内容记载中有一段:“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居民生一个女儿国家就会奖励一头猪但由此可见那时候猪的价值远远比狗贱得多,尽管猪的个头大得多另外《史记》中关于鸿门宴的一段描述中,也有项羽赐予樊哙生猪腿的记载,可见中国人食用猪肉的历史非常久远。
不过嘛,这个记载,说明樊哙上不了台面,只能吃生猪腿也说明,猪并不是啥值钱的东西要记住,樊哙的职业是杀狗的,而不是杀猪的如果猪很多,樊哙当初去杀猪岂不是更赚钱?显然不多还有,所谓“三牲六畜”,从周朝起,古代但凡有大型组合宴会,或者祭祀活动,必定会有“三牲六畜”登场。
六畜就有猪但是这两种说法,只能证明,肉食是古代王侯将相之流才能享用的一般平民家庭是不可能经常吃到肉的也包括猪肉吃不到,就更谈不上户户浪费粮食养猪了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徐旺生先生编著了《中国养猪史》这本书。
写得非常好里面讲到中国养猪业从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但真正家家户户吃猪肉的时代却是从明朝才开始猪肉给谁吃了呢?当然是王侯公卿士大夫了也就是说,即便古代百姓养猪,自己也是没资格吃的那么,家里有猪不能吃,怎么能成为“家”字的来源呢?。
事实上,徐先生的《中国养猪史》列举了大量的史前,夏商周时代出土的猪骨骼考古资料,出土的分布也是非常集中的也就是说,是集中食用,集中抛洒,或者是殉葬用的也说明,普通百姓没有资格吃(否则,猪骨分布应该是非常散落的)。
虽然,《三字经》中也说: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但你别忘了,《三字经》成书于南宋,恰恰是猪肉刚刚普及到百姓家的时代而且,仍然难以想象,在粮食产量极低的时代,养猪会是家家户户普遍的事情人所饲,但绝非人人。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西汉以前的“家”字,意义是十分丰富和有正能量的它包含了人居,幸福的追求,和社会秩序的演变而西汉以后,特别是从东汉开始,由于隶书的定型,“家”字被错误地简化,抽象成了今天看到的“户内一头猪”的结构。
这个错误,影响了中国人2000年,也连带着影响了我们对生活的追求甚至,这样的“屋里一头猪就是家”的说法,极大地影响了千百年来老百姓的气运个人而言,我更喜欢西汉瓦当上的“家”字生机勃勃,充满乐趣,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西方学者朱迪斯•弗兰德斯(Flanders)写了一本书《THE MAKING OF HOME》(家的起源),她提到:家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是一个单独的地方,是一个让我们真实面对自己的地方,这一点显而易见,所以如今我们也一直这样想。
书中也提到,“家”其实是个比较新的概念1900年,桃乐丝在历险记中曾确信不疑地对奥兹国的公民们说,“世界上没有哪儿能像家一样,”她所表述的观点,是300年来人类经过身体变化、情感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所达到的一个高峰。
如果我们看英文单词“家”,Home,你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字母文字这么简单在儿童画册上,它可以变成带烟囱的房子,有窗户,有人,有音乐而且很稳固的感觉那么,汉字的“家”在文字创立的时候,在甲骨文时期,真正的字体结构是什么呢?我不是汉字学家,也没做过很多研究。
但我相信应该是和人在家里的活动有关系是人,绝不是猪作为“成家”的标志我的小见解,“宝盖头”下面一个“品”字可以成为“家”字的新结构总之,我认为,由于历史上第一次字体简化(小篆,隶书),屋里有猪,已经失去了“家”字的本来面目。
在此希望有识之士,能够一起大声疾呼,并重构我们大家的“家”字它必须是一个稳固,又充满人生希望,快乐和幸福的字体结构家,我们丢不下,忘不掉,深爱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