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设计实践活动(老年人智能家居设计)奔走相告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13
摘 要:对不同介助老人居住空间进行智能化设计研究。以老年人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为依据,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为
摘 要:对不同介助老人居住空间进行智能化设计研究以老年人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为依据,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为依托,结合空间智能化系统的相关知识,吸取国内外优秀智慧养老经验,对介助老人居住环境智能化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探索老年人居住空间智能化合理搭配的设计方法。
根据介助老人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我国社会机构养老客观现状及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动态,提出机构养老模式下介助老人居住空间智能化设计的必要性,根据老年群体的不同分为普通单人,双人,多人房和豪华单人,双人,多人套房的智能化空间设计,结合公共区域智能化配置从而组成整个机构智慧化养老的生态体系,提升介助老人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
关键词:介助老人;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智能化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人口老龄化
目前对养老居住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平面布局、功能分区、人流动线、户型搭配等传统空间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对于行动不便或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群体很难适应另外,随着智能家居飞速发展,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等新型技术的植入,使“智慧养老”(Intelligent old-age care)日渐被大众接受。
然而,市场大多以智能单品开发,移动终端控制,人工AI交互,场景模式体验为主,并未针对不同老人给予全方位系统化解决方案因此本文从介助老人生理心理出发,结合人体工程学、智能家居系统(Smart home system),社会机构养老等相关知识多角度出发,运用文献检索、对比调查、分析归类、案例实践等方法,探寻介助老人居住空间智能化系统配套设计的可能,为未来智慧养老模式提供理论借鉴。
1.我国老龄化现状和介助老人人群分析据统计,2017年年末我国60岁及其以上人口24090万,占总人口17.3%,65周岁及其以上人口15831万,占总人口的11.4%(图1),预计2020年突破2.48亿,占比17.17%,2025年增至3亿,本世纪中叶达到4亿,成为超老龄化大国。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养老模式的转变,传统居家养老无法适应社会趋势,转向系统管理、资源整合的机构养老
1982年,以国家卫生组织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将不小于60岁作为界定老人的标准,根据老人身体机能和自理能力分为:自理老人(身体状况良好,能自己料理生活事物),介助老人(身体机能较差,需依靠扶手、轮椅、拐杖和其他升降设施),介护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旁人专业照顾和看护)三类。
本文主要针对介助老人进行居住空间智能化系统设计,通过智能技术弥补其身体缺陷,由半自主转向全自主,安享无异于常人的晚年生活介助老人生理特征: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衰退,感知能力、抗病能力、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逐渐退化,视听功能降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减弱,对环境适应能力大不如前,记忆力衰退,易产生遗忘现象。
因此,智能家居系统更需操作简单、程序自动的初级功能为主介助老人心理特征:由于生活重心转移,由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转向边缘化群体,心理易产生抑郁、低落、悲观、孤独等情绪生理机能的缺陷较正常老人更没安全感,渴望亲友陪伴和情感交流。
因此,居住空间智能化设计应尊重长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减少“受照顾”心理,降低负面情绪,提升积极意义
2 介助老人居住空间智能化需求老年人居住空间智能化:通过智能家居技术,将环境中服务通讯设备、家电安防装置通过总线技术贯通到一个智能操作系统上,实现集中控制,远程监视,人机交互,物物互联的多维度家庭事务管理机制,并保证人、机、环境三者的协调与统一。
介助老人居住空间智能化提供的是一个智能体系统筹下高度安防、舒适便捷的信息化自动化生活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老人自理时间,推迟护理期的到来,保证其与子女和外部世界的互通有无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得出,老年人主要包含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受到尊重(Esteem)以及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大需求,且层次呈金字塔状排布逐级递增。
家居智能化系统应从这五大基本需求出发,结合老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无障碍通用设计,与智能家具,联网家电,移动终端,人工AI整合在一起,构筑一套完整老龄化空间解决方案主要包含智能安防警报系统,环境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医疗救助系统,信息通讯系统,能源控制系统,厨房自动化系统以及老年人远程健康捕捉的智能穿戴系统。
当今老年人设计备受关注,大多项目只考究室内空间布局,对室外公共区域的规划少之又少,在环境智能化设计过程中,通过设计管理,优化交互流程,加大用户体验,实施数字化策略,采用通用无设计,为介助老人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3 介助老人居住空间智能化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下万物互联的“新生态”科技影响和改变着大众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信息可视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资源的整合利用,推动了经济模式转型和社会文化进步,生活节奏加快,消费模式多元化,公众服务亦向利用数字化多媒体的虚拟模式(网上购物)转变。
这些无疑给老年人尤其是生理机能较差的介助老人带来空前挑战,大多老年人居住社区存在的针对性服务设施较少,尤其针对残疾老人的更是奇缺因此,机构养老应统筹全局,多方考虑,利用智能家居系统切实解决各类养老环境问题,主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①特殊行为安全设计原则:根据介助老人行为习惯和尺度规范进行人性化、便民化和智慧化设计;②特殊意识警示设计原则:老人大多对空间中危险状况反应较慢,利用色彩和灯光进行区域警示提醒。
③特定心理安抚设计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性格特征,通过实现自我价值排解孤独寂寞例如20世纪60年代心理治疗大师Frankl提出“意义治疗理论”(基于存在主义哲学观和心理学人性观)强调老年人个体心理力量的增强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介助老人生活空间主要分为私密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智能化设计需满足生活起居、文体娱乐、医疗护理、心理咨询、远程通讯等多元功能根据老人所需智能化服务标准的不同分为普通户型和豪华户型两大类,再此基础之上,结合人群组合方式及生理心理特征,归纳为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三种套型(图2)。
3.1 普通户型空间智能化设计机构养老中选择选择普通住房的老人,主要受经济基础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多生活拮据,思维传统,勤俭持家,不喜铺张浪费为减轻子女压力,选择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普通用房,简单,舒适,安全,便捷。
智能配置以初级功能服务为主(如下图所示),保障基本生活、统筹医疗服务,辅助亲情沟通三大智能板块融汇整合,感受经济节能的“数位生活”体验
3.1.1 普通单人间这类户型主要被喜欢独居或已经丧偶的老人选用,心理特征敏感内敛,些许固执,不喜与人交往,喜爱安静,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智能化系统以满足基本安防、医疗救助、信息通讯、资源管理、智慧家电等基本功能为主。
由于空间仅供一位老人使用,他对室内所有资源(包括智能设备)有绝对控制权安全性、私密性极好,是安全感弱和控制欲强老人的最佳选择3.1.2普通双人间双人间主要针对不喜寂寞、害怕孤独、心理承受力较弱的老人以及夫妻老人开放的居住模式。
与普通单人间相比,多一个床位,布局依然简单,经济实惠,功能齐全,方便老人互相照料另外,家具设计尽量返璞归真,摒弃繁杂的体验过程,重视功能形式的根本属性,以装饰为附属,体现传统美学理念智能化系统根据不同床位分别设置,防干扰、重通讯,二者对空间均有操控权,适合结伴群体。
3.1.3 普通多人组合套间主要为喜欢热闹、聊天交流的外向型老人使用,部分经济基础差的老人也会选择此类房型“宿舍制”合住模式可避免老人独居时产生、孤单、寂寞、抑郁、低落、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亦可防止两人同居发生各种矛盾,通过环境灵活搭配改善老人身心健康。
智能化系统配置上,注意区分老人自我生活区域和公共活动区域,二者有机联动,相互独立又彼此统一,满足私密空间智慧生活的同时,提供安全便捷的多元化公共服务3.2 豪华户型空间智能化设计机构养老中选择豪华房间类型的介助老人大多经济基础较好,生活积蓄充足,注重养老环境和养老质量。
基本住房不能满足其较高的层次需求,追求文娱丰富、品味独特、格调高雅、智能多元的居住环境,生活素养较好,更青睐于轻松愉快、祥和舒适的“酒店式”养老服务因此,智能系统配置上更注重高品质多元化服务(如下图所示),开拓文娱网络化体验,回归温暖舒适的本质。
满足智能化、整体式、系统化、模块化、个性化、精致化、人性化等多元一体的私人定制方向渐渐趋于完善的态势发展
3.2.1 豪华单人间与普通单人间相比,此住房更适合追求个人生活质量的独居老人,思维开明,追求细节,精神良好,“孤独但不空虚”,智能化服务需求较高豪华单人套房休息区与会客区分开布置,空间色彩通常采用沉稳典雅、规范整洁系列。
坚持“以个体为中心”,提供安全便捷、丰富多元的高品质养老环境,数字化操作更简洁,是现代独居老人普遍选择的居住方式3.2.2 豪华双人间主要以享受晚年二人世界的夫妻老人,注重安全感、私密性的结伴老人为主生活上互相照料,感情上相互慰藉,安静充实,幸福美满。
智能化系统设计上除基本安防、服务配置外,还要考虑操作细节,减少“数字鸿沟”,精致、准确地满足使用者需求例如床头灯起夜模式下光线亮度,温度,角度的考虑,保证老人各取所需的同时互不干扰,智慧节能,和谐舒适3.2.3 豪华多人组合套间(三室一厅和四室一厅为主)
选择人群主要是,喜欢合居又不希望生活节奏受到干扰的老人要求生活品质,注重社会交往这种“动静结合”的养老方式,可以低廉的价格享受高品质的服务,经济灵活、开放趣味智能系统搭配分两部分:满足老人私密生活的个人居室空间;交流会客、娱乐就餐的公共活动空间。
老人对各自私密空间有绝对支配权,公共空间的智能化系统则对所有人通用,视听享受更为丰富,是一种绝佳的空间组织形式3.3 其他公共区域其他公共区域主要是老人户外健身,聚会活动所需场所,在统筹智慧医疗、安防警报、集成监控、楼宇对讲等基本智能系统外,功能组织上需注意老人生活形态的多元化,引导数字服务健康消费,例如活动中心智能按摩椅,即能改善身体又可调节情绪。
公共服区域数字系统界面设计去繁化简,便于操作,交互程序初级处理,保证友善提示,提高字体识别度,尽量采用语音交互手段体现无障碍通用设计社会关系、消费娱乐模式的变化决定了智能化的发展,而智能化的迭代又反向促进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机构养老智能体系的建立应以“用户为中心”,从本质出发,去繁化简,注重老人在居住环境中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体验,拓展精神视野,丰富晚年生活
4 结语 介助老人居住空间智能化设计,主要根据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的不同,进行创新性设计,合理分配户型布局,系统规划室内外空间私密与开放关系,结合智能配套服务,让老人感受“无差别共同参与社会生活”的乐趣,将智能产品,数字媒介,操作系统的“物理”特性隐藏起来,尽量无感化,追求贴切“知心”的禅意设计美学。
弥补机构软硬设施不足,提升养老品质引入智能家居“数位生活”,“物联生活”,“智慧生活”系统,更好地服务残障老人通过“智慧养老”增强效率,改善管理,节约资源,统筹服务,探索高,精,尖,轻,智,捷的新型养老体制。
注:本文来自《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2019年第07期,本文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其他平台转载请回复“转载”获授权欢迎关注《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致力于传播全球家具设计、室内装饰领域最新流行趋势,宣传优秀的设计师及其作品,。
推介知名品牌及其产品,发布家居行业资讯,引导大众消费潮流
投稿邮箱: fidjournal@163.com官方网站: www.fidchina.com电话:0731-85623185/85623183合作QQ:27522147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往期精彩回顾:儿童纸家具主题性系列设计实践研究CIFF上海虹桥 | 一场设计x未来的家居盛宴——第44届中国家博会(上海)盛大开幕艾宝 · NOW & FUTURE 今致|艾宝与包豪斯精神2019’纪念包豪斯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二轮会议通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