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设计心得(智能家居设计论文)新鲜出炉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13
为了对智能产品用户需求的获取更加准确,提升智能产品的用户体验,结合目标导向设计(GDD)以及 Kano 模型,对已有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方法进行优化。
作者:刘洋(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吴勘(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摘要:为了对智能产品用户需求的获取更加准确,提升智能产品的用户体验,结合目标导向设计(GDD)以及 Kano 模型,对已有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方法进行优化。
以智能冰箱为例,通过用户调研建立用户模型,结合现有产品分析,得出智能冰箱最具代表性的几类用户需求之后,设计 Kano 问卷,并使用 Better-Worse 系数计算公式,对前期调研所得出的用户需求进行归类、排序,分析智能冰箱各项用户需求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用以指导后续设计。
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导向设计方法与 Kano 模型配合使用,能够避免智能产品功能需求定义过于草率,从而了解用户对智能产品最真实的需求,对后续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以智能冰箱交互设计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交互设计;目标导向设计;Kano 模型;用户需求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刘洋,吴勘. 基于 GDD-Kano 模型的智能交互设计方法研究[J].湖南包装,2022,37(2):53-56+69 随着智能化的迅速发展,智能产品越来越普及,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但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智能产品并不够智能,不能满足用户最真实的需求因此,在智能产品研发与设计阶段,如何将交互设计原理与智能产品研发相结合,是提升智能产品用户体验的关键文章以生活中最常见的智能产品——冰箱交互设计为例,依据 GDD 目标导向设计原理,通过调研建立人物模型,获取目标用户对智能冰箱的功能需求,进行需求定义之后,使用 Kano 模型对这些功能需求进一步分析并对其进行属性归类,从而得出智能冰箱各项功能属性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用以指导具体设计,并根据该方法设计出智能冰箱交互界面进行实例验证。
1 智能交互设计相关研究 交互设计又被称为互动设计,于 20 世纪 80 年代被提出,很快成为设计行业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交互设计是用来创造和支持人的行为的设计,其对象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或服务的产品,重点在于定义人与产品之间的行为方式,由于人与产品的交互一般是以特定的界面作为媒介,因此交互设计的对象也可理解为人工产品在特定场景中的反应方式相关的界面。
随着智能产品的快速发展,更多的设计方法被运用在智能产品交互设计中,智能交互设计相关研究如下:胡珊等将结构方程模型应用在导识系统交互设计中,通过分析影响用户满意度的每个潜变量,对已有的交互式导识系统做出改良。
廖青林等通过对智能语音助手情感交互的研究,得出随着产品拟人化程度的增加,用户对该产品的满意度和用户体验也会相应提升的结论陈旭等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入手,将质量屋(QFD)与 TRIZ 理论相结合,通过研究老年人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适老化设计进行了优化。
黄龙将用户的社交需求作为设计导向,分析用户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对智能电视媒体的社交功能需求,依据需求构建对应的产品交互模块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进行交互设计相关研究时,通过对用户需求获取和分析,从而对产品进行改善,能够有效改善产品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因此,在设计和研究时往往会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结合使用,从用户需求和产品属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方法存在的缺陷2 基于 GDD-Kano 模型的智能交互设计方法2.1 基于 GDD-Kano 模型的需求分析方法
目标导向设计(Goal-Directed Design)方法是 Alan Cooper 提出的交互设计方法,他将多种设计和调研方法进行组合,如涉众访谈、人类学调查、市场调研、用户画像,基于脚本提纲的设计,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交互设计原则。
目的是让人们在数字产品创造过程中规避不合理的因素,用独有的设计流程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不同用户人群的需求和用户体验,将目标用户的行为分解成目标和任务,通过各种方法参与并深入分析用户的行为,获取用户最真实的需求,从而设计出适合目标用户需求的交互界面。
Kano 模型(Kano Model)又称作狩野模型,在 1984 年由日本著名管控专家狩野纪昭(Noriaki Kano)提出,是一套典型的需求分析理论根据产品功能属性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狩野教授将产品的功能属性分为 5 类:必备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无差异需求、逆向型需求。
Kano 模型能够对用户需求做出有效分类和优先级排序,通过分析用户满意度受用户需求影响的强弱,得出产品各项功能需求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Kano 模型的主要用途在于对产品属性进行定性分析,能够以模型图的方式直观地将用户需求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将用户的各项需求进行属性归类,帮助设计师确定需求优先级,从而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目标导向设计(GDD)的优势在于需求定义该方法能够通过对用户特征及用户行为的研究和观察,总结出用户在不同情况下对特定产品的使用目标,以用户目标为导向来确定用户需求,但这仅仅是用户对产品的原始需求,缺少对用户需求的深度分析,导致设计师很难了解产品的各项功能需求对用户的重要程度,在具体设计时很难把握重点。
Kano 模型则在需求分析阶段具有一定优势,通过调研和计算,将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分类,因此,将 Kano 模型与目标导向设计相结合,首先通过用户调研及现有产品分析来建立人物角色模型,获取初始需求之后使用 Kano 模型对所得需求进行归类、排序,计算出各个功能需求的具体属性类别,能够对后续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
2.2 基于 GDD-Kano 模型的智能交互设计流程 (1)需求定义:在此阶段,以用户为核心进行全面调研,调研对象为目标用户和现有产品采用观察法、实地采访等手段,获取目标用户对产品的定性数据,还包括对市场上现有的产品进行分析和对比,观察并询问用户使用产品的操作流程、操作习惯、使用目标等信息,基于以上对用户的分析,构建出详细的用户模型。
(2)需求分析:对前期调研得出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首先,设计 Kano 问卷,对目标产品的各项功能需求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将问卷结果代入 Better-Worse 系数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得出各项功能属性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项功能的重要程度。
(3)设计与评价: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之后,根据每种需求对用户的重要程度,建立产品的功能架构,并结合目标用户的特点设计出交互界面之后,组织用户对方案进行评价,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参考设计流程见图 1。
图 1 基于 GDD-Kano 模型的智能交互设计流程2.3 基于 GDD-Kano 模型的交互设计分析2.3.1 前期调研与用户模型构建 近年来,家电产品智能化发展迅速,智能冰箱更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虽然智能冰箱发展迅速,部分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却始终没能取代传统冰箱在普通家庭中的地位。
智能冰箱受欢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功能不实用,难以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作为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家居产品之一,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与其产生各种交互,而随着其功能越来越丰富,也会带来更复杂的交互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好的产品并不是各项复杂功能的叠加,科技的发展只是智能交互设计的推动因素之一,智能冰箱各项功能的取舍最终应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详细分析,对各项功能进行取舍,保留其中能够帮助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必要甚至会对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功能进行删减。
任何一个产品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都必须将用户需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用户的性别、年龄、性格等相关信息做深入了解,考虑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目标,有了前期详细的基础研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才能做出有依据的设计方案。
文章主要采用涉众访谈、观察法,了解用户在使用智能冰箱时的行为习惯,结合文献研究,整理出用户对智能冰箱的功能需求,并通过现有产品分析,对所得功能需求进行补充和初步筛选,调研对象主要为美的、海尔、西门子 3 个品牌,分析其店铺的用户评价,以获取用户最关注的几类需求。
以美的 BCD-528WGM 型号智能冰箱为代表,观察并记录用户使用智能冰箱的详细流程,用户使用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 2 美的 BCD-528WGM 型号智能冰箱使用流程 通过分析用户生活习惯、使用频次、学习能力以及熟练度等因素,将用户分为主要人物角色——年轻上班族(小张),次要人物角色——家庭主妇(小红),建立用户模型。
年轻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在使用时对智能冰箱的要求更高;家庭主妇作为人口基数较大的冰箱用户,也需要考虑该类人群的需求在具体设计时,以主要用户角色需求为主、次要用户角色需求为辅进行设计结合用户使用场景、用户特征等因素,统计用户对智能冰箱的使用目标,统计结果见表 1。
2.3.2 Kano 模型分析 首先,邀请 5 位设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前期调研所得出的用户需求进行初步筛选,最终得出智能冰箱的10 种代表性功能需求:①储存功能;②食品数量、日期管理功能;③在线购买食材功能;④饮食推送功能;⑤语音聊天功能;⑥ 家庭留言功能;⑦娱乐功能;⑧家电智联功能;⑨触屏及远程操作功能;⑩多模式切换功能。
这类功能需求仅为层级较高的功能模块,每项具体功能在后续设计中展开 按照所得出的智能冰箱功能需求设计 Kano 问卷,问题的设定包括两个角度,即能否实现此功能,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问题,如“如果具备此功能您会感觉如何?”“如果此功能没有具备,您会感觉如何?”答案采用五级制评分,即喜欢、理应如此、无所谓、可以忍受、不喜欢,设计 Kano 调研问卷,并使用 Kano 评价表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功能需求的分类。
Kano 评价表如表 2 所示
调查对象以主要用户为主,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主要为年轻上班族,共发布问卷 300 份,得到 288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96%,将智能冰箱 Kano 问卷调研结果代入表 2,某个功能需求被归为哪一类别的数量最多,就将该功能划分到此类别,由此得出智能冰箱功能需求特性归类表,统计结果见表 3。
2.3.3 用户需求与用户满意度分析 Berger 等提出了一种计算顾客满意度的方法,用增加某功能的用户满意度系数除以取消该功能的用户不满意度系数,得到“相对顾客满意系数比值”计算公式如下:S i =(A i +O i )/ (A i +O i +M i +I i ) (1)。
D i =-1(M i +O i )/ (A i +O i +M i +I i ) (2)式中:S i —— 用户对该项功能的满意度系数(提供该功能,用户满意度增加的比率);D i —— 用户对此功能的不满意度系数(
不提供该功能,用户满意度降低的比率);A i ,O i ,M i,Ii —— Kano 调研问卷中用户选择该功能所占的百分比;i—— 用户需求项目数,i=1,2,3,…n;n—— 产品特性的总数 将各项功能的问卷数据代入 Better-Worse 系数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智能冰箱各项功能 S i 和 D i 的数据,采用坐标系的方式来更加直观地表现两者的关系,将用户满意 S i 度设为 Y 轴,用户不满意度 D i 设为 X 轴,坐标轴的位置定于 10 种功能需求的 Better-Worse 系数平均值,见图 3。
图 3 用户需求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3 设计与评价3.1 功能架构设计 根据图 3 可知,对于年轻上班族而言,储存功能、触屏及远程操作功能属于智能冰箱必备属性;同时由于该类人群工作繁忙、经常出差等原因,多模式切换功能也归为必备属性,可根据用户使用频率的高低切换为居家模式、省电模式、无人模式;期望型属性包括在线购买食材以及饮食推送功能,年轻人对饮食标准要求较高,因此可以按照自身需求,设置健康计划、减肥计划、健身计划,或根据冰箱内现有食材智能推送饮食搭配,并可选择一键购买;在线自由购买食材功能则被纳入食品管理模块,可根据冰箱内食材数量、日期,进行在线购买;家电智联模块包括与烹饪设备互联、与智能门锁互联、与智能灯光互联等,用户可以在使用其中一项设备的同时对其他设备进行控制,例如,在烹饪时有客人来访,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冰箱为客人开门。
考虑到部分用户需要照顾家人,因此增加家庭留言功能智能冰箱功能架构如图 4 所示
图 4 智能冰箱功能架构3.2 交互界面设计 除了功能以外,一个合理、人性化的交互界面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限于篇幅,仅对加载页、主页、饮食计划等界面进行展示考虑产品自身的用途以及目标用户的年龄、心理因素,界面整体色调采用浅蓝色,元素设计简洁,营造出清爽的氛围;加载页面每天向用户推送饮食方面的格言,减少用户在等候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主页显示有饮食推送、冰箱当前温度及模式,用户可根据主页显示的饮食推送和美食广告选择饮食,也可以进入饮食计划页面,搭配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或根据喜好自由选择菜品,在选定后,可以上拉查看教程及配方,并一键购买食材;同时,为了满足年轻用户的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增加了发表文章和评论功能,用户可在闲暇时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心得体会,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
智能冰箱交互界面如图 5、图 6 所示
图 5 智能冰箱交互界面(手机端)
图 6 智能冰箱交互界面(冰箱主体)3.3 模糊综合评价 为确定该方法能否对智能产品交互设计做出有效改善,提升用户体验,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邀请用户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首先,设定评价指标根据 5 个偏好程度,设评语集。
邀请设计领域的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 4 所示
然后,采用五级评分制构建评价表,组织用户对交互设计方案进行打分,打分的用户人群为调研对象中的主要用户:年龄层次在 25~40 岁的 50 名年轻上班族。统计结果如表 5 所示。
根据表 5 得到设计优化解的模糊综合判断矩阵 D 为:
由此可得综合评判模型 B 为:
由此可得,对该方案的评价结果是:认为该方案非常满意的人数占 53.3%,认为该方案比较满意的人数占 24.3%,认为该方案一般满意的人数占 10.8%,认为该方案不满意的人数占 7.7%,认为该方案非常不满意的人数占 3.9%。
以上数据说明,使用该方法设计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方案能够对智能冰箱的用户体验带来一定的提升4 结语 在智能产品交互设计研究中,研究重点仍在用户本身,能否对用户需求进行准确的获取和分析,是进行下一步设计的必要前提。
在智能产品交互设计中,目标导向设计(GDD)是较为常用的设计方法,但仅使用目标导向设计,会导致用户需求获取不够准确将目标导向设计与 Kano 模型相结合,能够对已经获取的功能需求进一步分析,从而获取用户更深层的需求,在设计时能够有效把握重点。
通过智能冰箱交互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原文载《湖南包装》2022年第2期,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
)参考文献[1] PRECCE Jennifer ,ROGERS Yvonne ,SHARP Helen . 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M].刘伟译,第 5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4-6.[2] 胡珊,蒋旭,符凯杰.基于 SEM 的交互式公共导识系统体验设
计研究[J].图学学报,2020,41(2):204-209.[3] 廖青林,王玫,冯战.基于情感交互的智能家居产品语音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19,40(16):37-42,66.[4] 陈旭,薛垒.基于 QFD/TRIZ 的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交互设计
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20):74-80.[5] 黄龙.基于社交情境的智能电视媒体交互设计[J].传媒,2019(13):47-49.[6] COOPER Alan ,REIMANN Robert ,CRONIN David .About
Face 3 交互设计精髓[M].刘松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16.[7] NORIAKI Kano, FUMIO Takahashi 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 [J]. The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1984,41(2):39-48.[8] 王新燕,范大伟,李江.KANO 模型在智能花盆设计的应用研究
[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9):46-48.[9] 刘尚旺,尚新闻.智能冰箱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6):112-116.[10] 胡珊,刘晶,王雨晴.基于用户动态需求的产品迭代创新设计
方法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20(12):41-48.[11] BERGER C, BLAUTH R, BOGER D. Kano′s methods for understanding customerdefined quality [J]. Center for 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1993, 2(4):3-36.
[12] 冯青,余隋怀,杨雷.基于 Kano 模型的应急通信车造型设计[J].机械设计,2015,32(9):111-115.[13] 龙玉玲.基于 Kano 模型的个性化需求获取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30-35.
[14] 唐中君,龙玉玲.基于 Kano 模型的个性化需求获取方法研究[J].软科学,2012,26(2):127-131.[15] 张颖,杨亮,申艳芳.APP 界面设计与移动交互体验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0,43(23):182-186.
[16] 肖飞,柳翰.基于 KANO 模型的智能儿童书桌用户需求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6):90-95.[17] 吴勘,胡鑫苑,门龙龙.无人驾驶电动汽车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探索[J].湖南包装,2021,36(3):100-104,132.
点击其他阅读:设计理论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文创产品版权研究对比评述设计理论 | 中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法律法规述评及立法建议设计理论 | 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三维视角下的贫困设计研究征稿 | 2022-2023年《湖南包装》专题论文征集
2022《湖南包装》投稿须知常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湖南包装》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3-1098/TB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4997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超星“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期刊入选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2018年9月在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初心与荣耀—改革开放四十年期刊展”荣耀展出
2019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2020、2021年再次入选BIBF“中国精品期刊展”2021年“中国期刊设计艺术周”优秀封面、版式设计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唯一投稿邮箱:3355659960@qq.com联系电话:0731-89901337网 址:http://www.hnpf.org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356号包装大厦1402
全年6期逢双月月底出版单价30元,全年180元包邮 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杂志微店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