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楼清洁工(高楼清洁工工资)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1-04
原创 小昼 极昼工作室
文 | 周航编辑 | 王姗混乱中的秩序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居委一纸通报,令仁恒河滨城四千多户居民突然间陷入了恐慌“团灭”,人们这样形容说小区72
原创 小昼 极昼工作室

文 | 周航编辑 | 王姗混乱中的秩序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居委一纸通报,令仁恒河滨城四千多户居民突然间陷入了恐慌“团灭”,人们这样形容说小区72栋楼,那时已经封控了近两周,此前从未听说过有阳性令人难以接受的是,3月30日集体检测中,近一半出现异常。
情况从这天开始直转而下,物业力量只剩三分之一,居委大概十个人,主任告诉一位业主,只剩五个人在远程工作楼道里,垃圾越积越多,感染仍在不断扩散,某栋楼陆续有十多户确诊,最后,还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来到小区驻守时,令物业清走了多日垃圾。
一些居民按照通知,只等上门核酸,外地支援医护则收到命令坚决不上楼,业委会和业主为此在群里互相埋怨更紧急的情况也不时有之有人求助邻居,说自己住其他楼的父母三天没有吃到米饭一个43岁的孕妇则半天都拿不到出门证,“整个小区只有两个管家在跑腿说他们没有空”。
混乱中,23号楼却秩序井然,人们快速下楼完成一次次核酸检测,“全阴”一直保持到现在做核酸,他们将医护请到楼道前的圆形花坛边,志愿者挨个把人们叫下楼,出门左拐,绕着花坛走上一圈,做完正好回家,彼此不用碰面。
排队距离很空,“甚至有时候要跑两步”人们约定好尽可能减少出门中午和傍晚,23号楼的志愿者两次定点去小区门口集中领取物资,回来后消毒,再分发到户,前一天,人们会在群里接龙各自要收取的东西通常,搬运物资都由男性负责,女性则承担分发抗原试剂一类的工作。
连垃圾都不用自己倒。每天傍晚7点前,所有人会把垃圾放在电梯口,靠南湿垃圾,靠北干垃圾,志愿者逐层收走。清理完垃圾,再给楼道和电梯做一次消毒,一通忙完通常都到了深夜。

●志愿者清运垃圾 讲述者供图在23号楼,几乎每层楼都有人做志愿者能住在这里的一般都是精英阶层,“在公司至少中高层“人们之前互相不打交道,最多电梯上碰到点头示意,现在他们也不知道彼此身份,只是从平常言谈能看出“原来个个藏龙卧虎”,比如有志愿者说自己要看着盘,其他人猜到他大概做期货的。
这段时间,他们都成了清洁工、快递员,这些工作自然不难,关键还是要团结起来,为此一位业主发明出颇具鼓舞性的口号——“150(智商)的站出来、管起来”而说起这种团结的来源,每个人都说,这得利于“几个带头人做得好”,“大家都看到,他们早上开始忙,有时候晚上两三点还在讨论怎么做更好。
”站出来封控早期,23号楼也有过混乱浦东全面静止一周前,3月19日,仁恒河滨城就已进入封控小区之前从没做过集体核酸,不少业主在指定时间下楼,到广场发现,前后都不是自己楼的邻居,甚至得知核酸时间结束了小小的意外都考验组织能力,比如一场雨,核酸地点从广场临时改到车库,一片灰暗中,人们彼此紧挨着,一位业主说,“现在想想风险很大”。
对23号楼而言,转变发生在3月30日这天早上,业主们得到通知,将首次按照楼栋下去采集核酸,但具体安排,问居委、管家,都没回复突然,一位业主在群里扔出个表格,列着所有房号,让大家尽快填写家庭人数这个人是俞梁,小区刚封控,他就找到居委,想要帮点什么忙。
最初,居委和物业还在维持秩序,但3月末,许多人被感染、隔离,后来,在广场做核酸,是俞梁这样的志愿者,在帮助医护扫码得知要按楼栋采集,俞梁觉得,如果没人组织,26层同时用电梯,“可能非常混乱”,所以他选择站出来。
他60多了,发际线已经退到头顶,想的还是尽份力“不能样样事情都是以自己方便,这样的话是做不好的”俞梁是一个富有利他精神的人,退休前,他在国企高桥石化工作,义务领导999救援队,服务“老弱病残”,谁家水电有问题,打个电话,他们会就近上门,家用电器还没普及的年代,每年学雷锋日,他也会在人民广场设摊,免费维修家电。
尽管同住多年,但人们之前互相并不认识,3月19日封控,楼栋管家建立群聊,大家才开始联系起来,这段时间,俞梁是群里的活跃人物,他的发言温和而具有建设性,让业主们产生了信任,一位业主很佩服他给出的表格,里面细心提供了备注,可以填写老人、外国人等特殊情况。
“好比我们几个人去爬山,路上遇到了山洪暴发,谁都不知道怎么做,这个时候有人拿了主意,自然而然成了领导”一位业主说这天,整理好楼栋信息,俞梁一直盯着采集核酸的医护动向,快到23号楼,他从下往上,用门禁挨户呼叫,保证队伍始终只有十多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让所有人快速完成检测。

●23号楼核酸路线示意图 讲述者供图俞梁的组织让事情变得有序起来,人们在群里感谢他的付出,有人说,“以后就按照你们的方向走”作为对比,因为没人组织,有些楼的居民在广场排起长队,拥挤得“恍惚在春游”意外总比想象中的多。
成为领导者第二天,俞梁也“中招”了3月30那次“团灭”的检测中,23号楼,俞梁等10人那管出了问题,核酸结果都显示“待上传”4月3日,第二次集体核酸又来了,但疾控打来电话,要求俞梁足不出户,直到上门做单管检测。
紧要关头,23号楼的另一个男人站了出来浩哥,业主们现在这样称呼他,自称是个“闲不住”的西北人,照着俞梁的表格,他挨户将大家叫下了楼浩哥是某大型混合制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手底下管着几千员工但相比管理企业,他说,在这种紧急情况中做领导更难。
企业有体系、有制度,“工资也好,晋升也好,你有权力决定”,现在,面对跟自己住一块的社会精英们,让人信服是全新的挑战“还是要把事情做对”他说,“你第一次组织一塌糊涂,第二次没人听你的,我们楼很幸运的是,俞老师开了好头。
”像团体赛里接过短棒,浩哥从此承担起了组织核酸的任务每天,街道指令会传达到居委,浩哥负责跟居委联系,前一晚或者当天早上,把最新信息传回群里这天有多少组医护,大概何时轮到23号楼在仁恒河滨城,不少业主跟居委和业委会之间关系紧张,因为安装2000余个摄像头等事,人们疫情前还在发起大规模维权。
疫情期间,有楼栋甚至在大门贴出字幅——“本楼自行消杀,物业居委勿入”但对浩哥来说,跟居委打交道是件轻松的事,他说,“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就行”他能理解居委的不易,他们从一开始就被迫隔离,隔离结束又投入工作,一两个月没回家,“比我们还要惨”。
他将自己视作沟通的桥梁, “要做好志愿者工作,就要掌握两边的情况,相互告知对方的关心点,让他们相互理解。”

●某个下雨天做核酸时,浩哥记录的核对表讲述者供图不完善的自治在23号楼,自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完善的看起来,做核酸只是小小一件事,但浩哥说,“就像打仗一样,每次都有不同情况发生”,特别是4月初,经常半夜两点从居委拿到方案,早上7点就变了,上一次,要求还是十人一组,下一次,可能就要求按户单管,为此他们准备了两套方案,分别应对不同情况。
就连排队方式也完善了多回最初,医护就在楼下,离单元门不到六七米,队伍排起来没有空间,隔壁楼还可能误入,换了一个方向,距离长了,但是人少会跟不上医护速度,多了又可能太挤,最后,他们将医护请到花坛边,才有了完美方案,“既能保证足够的排队通道,也可以保证安全距离。
”跟23号楼类似,3月底开始,仁恒河滨城许多楼都组织起“自治”28号楼编写的一份抗疫指南,还曾在网上广为传播,被赞为“人类理性之光”率先组织起来的23号楼,做核酸时,别的楼也会专门过来学习如何扫码仅仅依靠个人力量不行,俞梁和浩哥想到了一块,“有那么几个勇于站出来的,后面的人一定会跟上”。
他们在群里发起号召,很快,十多个业主报名做志愿者人手多了,分工也能更细致做核酸时,一个负责叫人、登记,一个负责扫码,还有一个协调棉签等物资4月初的上海阳光炽烈,为了方便扫码,一个志愿者制作了暗盒不断改进下,全楼做一次核酸,从最早的一个多小时,到现在40分钟就能搞定。
到后来,搬物资,清垃圾乃至消杀,都由楼里的志愿者接管

●23号楼业主志愿者在运送物资讲述者供图防疫需要大量物资,住在2502室的吕先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是香港人,从事投资业,2013年开始住在这,刚封控时,他就自己找渠道,购买六百套防护服捐给居委会,也将成百套防护服贡献给了23号楼。
3月末,他还牵头建了楼栋之间的微信群,成员都是像俞梁、浩哥这样,各楼最早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邻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有人每天清扫楼道,有人自制视频,教大家怎么配比消毒液、拆包裹群里抛出一些专业性问题,比如水果能否消毒,会有医生业主查专业文献,在群里解答。
一个擅长文书的业主编写了自治计划书,包括志愿者工作流程的完善、垃圾如何摆放以及物资收发时间,目标归纳到12个字:全员阴性,满足温饱,早日解封疫情下上海市民的自治里,诸如业主团购非必需品或是重物,引起志愿者不快乃罢工的事层出不穷,但23号楼没有这样的矛盾,浩哥偶尔也能收到一些对政策不理解的牢骚,都在私聊中化解了。
在一位邻居看来,23号楼能做的出色,离不开几个带头人的“大度”“其实一些楼栋也有志愿者带头,但可能受不了委屈,就不干了”这位业主说,因为物资发放不及时,甚至有楼栋出现了流血事件,业主拿刀刺伤了志愿者在23号楼,起初有过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有学生上网课下楼做核酸不及时,耽误了其他人,会有业主埋怨组织不力,俞梁、浩哥等人每次都会在群里道歉,说下次改进。
其实,在公司里,浩哥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但在选择站出来那刻,他说自己就调整好了心态“这是他厉害的地方”那位邻居说

●23号楼业主编制的自制计划书讲述者供图壹23村3月30日俞梁等人检测异常后,23号楼的人们迟迟没有等到上门复核连续几天抗原自测阴性后,俞梁和另外八个人心里有数了,只有2X01室一位男性,抗原检测阳性保险起见,又等了几天,俞梁几个人才下楼做了核酸,结果也证明他们确实是阴性。
只剩下2X01了俞梁给他送去了温度计、加拿大带来的维C片,还有邻居给了血氧仪那几天,群里会有邻居经常问,“2X01做核酸了么?”在俞梁看来,这会给人家压力,他做的就是在群里多说鼓励的话,“不要担心”“我们是和病毒做斗争,不是在和同胞做斗争”,形成氛围,“(那种声音)慢慢也就没有这个市场了。
其他邻居评价,俞梁是全楼的精神领袖,不仅在于他的能力,也在于他心思细腻,会照顾到所有人23号楼一共52间房,其中六户没住人,多出来的政府物资,俞梁做主分配给老人和家庭成员多的,抗原试剂原本按户发放,他也做主全部拆掉,改成按人数发。
住在302的是位韩国人,中文不好,怕他不会团购,俞梁也把他列为照顾对象,对此没人有意见,一位业主说,“为什么要反对呢,反正(物资)也不值钱”4月上旬,全楼检测结果阴性后,人们高兴地在群里分享食物,发红包,俞梁一直没说话。
他注意到2X01的沉默,特地私信他,让他不要有压力俞梁一直惦记着2X01几天后,2X01住户连着抗原检测阴性,但依旧不敢下楼,他和浩哥几个人专门建了小群,“做他的思想工作”他们转达了从居委拿到的准确消息,不会有复核了,给他科普疾病的进程,帮他准备好防护服。
终于在4月9日,等所有人检测结束,2X01单独下去做了核酸结果是阴性23号楼最大的危机就这样安然度过了第二天,23号楼的人们发起团购时,2X01室的太太也成了主力前期志愿者队伍以男性为主,这次组织团购则由女性主导。
对于团购,23号楼最初也有共识,“克制欲望,只买必需品”但这个准则很快就被迫打破了一些受照顾的家庭主动购买物资送给所有人,比如四楼一对老人,特地让在北京的女儿买了速冻食品,一个连手机都不用的老人,也让孩子买了消毒物资捐给全楼,302的韩国住户则买了青柠果汁回馈邻居。
母亲节那天,还有业主给所有人送上鲜花在疫情前,人们彼此都不熟悉,但这段时间,大家的连结越来越紧密报名做志愿者的业主越来越多楼里有一个独居女人,家人都在南京,恰逢她过生日,大家集体上线,开了一个线上生日会。
家长们还建了“鸡娃群”,有家长培养出两个“超级学霸”,“直升姚班那种”,专门开了直播向邻居们传授了经验五一节那天,家里什么都有的俞梁掏出了推子,在天台上给邻居们理了发,一位业主拍下的视频里,所有人都笑得很开心。

●23号楼天台,一位业主帮其他业主理发讲述者供图许多人说,这段时间,23号楼像回到了童年的农村,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分享给隔壁邻居有人起了个话头,浩哥顺势把群名改成了壹(期)23村一些人甚至说,等解封后,要结束经常在外出差的工作,长期待在楼里。
最紧张的时间已经过去了4月下旬开始,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物业人员补充上来,重新负担起物资发放的工作5月18日,23号楼的人拿到了出入证,每户每周可以出小区采购两次完全解封就在眼前了,23号楼的人们都说,到时候一定要组织聚餐,还要好好认识下彼此。
浩哥笑着说,这段时间一直隔着口罩,“说不定到时候都认不出来”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END -

原标题:《封闭两个月,一栋上海高楼的教科书式自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