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现场新闻(深圳第一现场新闻回顾)一篇读懂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2-25
10月10日,深圳市宝安区一起建筑工地事故导致1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的种种迹象表明,相关责任人有意破坏现场并隐瞒真相。日前,宝安区政府终于公布了事
10月10日,深圳市宝安区一起建筑工地事故导致1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的种种迹象表明,相关责任人有意破坏现场并隐瞒真相日前,宝安区政府终于公布了事故调查报告,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有8人因涉嫌刑事犯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事故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骇人听闻的黑幕?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监管是否存在漏洞?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起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暴露出当前建筑行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工地事故酿成员工死亡,相关人员私自处理根据宝安区政府公布的《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发生在10月10日宝安区福海街道一个建筑工地死者叶某清(56岁男性)生前是项目分包商——广东圆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佑公司”)的一名墙体拆除工人。
当天上午,圆佑公司施工员黄某君要求叶某清等人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对电梯井墙体进行违规开洞施工下午2时左右,叶某清的工作工具不慎掉入电梯井,他冒险将头部探入电梯井想捡拾工具,却被下行的电梯撞击并拖入电梯与井壁间,最终坠落电梯井底死亡。
事故发生后,项目总承包商中建一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多名负责人很快赶到现场。但他们并没有立即报警求助,而是商议掩盖事实真相。包括指使破坏事故现场、转移尸体和监控录像,佯装送医但实则直接送往太平间,等等。
二、上至项目经理,下至施工员,共8人被刑拘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宝安区应急管理局认定此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多人应负有责任其中:指挥违规开洞作业的施工员黄某君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与破坏现场、转移尸体等行为的中建一局华南建设项目执行经理张某斌等8人,涉嫌刑法规定的“妨害作案现场、毁灭、伪造证据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此外,圆佑公司及中建一局华南建设公司也将面临行政处罚三、建筑项目监管存在明显漏洞。
本起事故的发生与处理反映出中国建筑业的监管仍不严密,特别是针对建筑工人的权益保护和安全管理方面比较薄弱。事故企业和项目经理轻易就可以打压掩盖事实,置建筑工人的生命于不顾。
比如本案中,中建一局为超大型央企中国建筑集团的旗下公司能否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监管和自我约束,确保操作符合规范并保障基层员工权益?显然本案回答是否定的宝安区政府的应急管理部门也仅在事后开展事故调查,而未能有效监督工程建设全过程。
这充分说明,无论企业自身监管,还是政府部门的全过程监管,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如出现违规操作或安全隐患,必须有明确、可操作的举报和制裁机制,从源头杜绝此类事件四、建筑项目管理体系需要优化升级本案还暴露出建筑项目管理流程和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1)信息系统建设仍需加强如果工地和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一旦出现异常,相关负责人就无法私自封锁讯息2)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如本案中建一局旗下项目部在事发后大都选择默认或参与掩盖事实的做法,反映出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约束预警机制和反馈制度,确保管理到位3)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配合有待加强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需要多个部门和岗位紧密配合才能做到位五、如何从根源上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起事件充分暴露出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操作规范和职工权益保障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1)必须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及相关个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2)完善行业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作业规范要求,并建立有效的安全预警和反馈机制3)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岗位联动机制,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和全要素的监管,切实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通过上下齐心协力,持之以恒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和作风转变,方可切实改变类似事件屡禁不止的现状本起事件不仅导致一人死亡和多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也给相关企业和整个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希望有关部门能深刻汲取教训,从根本上加强监管,完善体制机制,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