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号(莒光号列车)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9-07
台湾省以前有一趟环岛列车叫“莒jǔ光号”,金门也有个地方叫“莒jǔ光楼”。莒,是一个地名,在如今山东省日照市的莒县。
台湾省以前有一趟环岛列车叫“莒jǔ光号”,金门也有个地方叫“莒jǔ光楼”。
别小看这“莒光”二字,那可是包含着蒋介石终其一生乃至死后都不可能完成的遗愿。莒,是一个地名,在如今山东省日照市的莒县。春秋的时候,这里是齐国旁边的莒国。
众所周知,春秋的时候,有一个齐桓公叫公子小白,他靠着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是,管仲之前辅佐的是公子小白的哥哥公子纠的,属于公子小白的政敌团伙尤其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抢着回临淄继承国君之位的时候,管仲在半道上拦住了公子小白,还朝公子小白射了一箭。
但是公子小白自带主角光环,居然没被射中但是他将计就计,假装自己被射中了,瞒过管仲连夜奔回临淄,继承了国君之位事后,公子小白不仅没有杀掉管仲,还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任用管仲当了齐国总理但问题来了,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啥不在首都临淄待着?他俩跑哪儿去了?为啥要赶着回去抢夺国君之位?国君又发生什么事了?。
当时齐国在位的是齐襄公,他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兄长但是这哥们儿心理有点问题,喜欢跟自己的妹妹乱搞很多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又不能直接说国君有怪癖,只好从他妹妹的角度出发,劝说齐襄公,再这么乱搞下去,你的妹妹以后还怎么嫁人?。
齐襄公心理有问题,但脑子很灵光,他说隔壁鲁国的国君不就是个老实人吗,让他接盘好了鲁桓公就这么戴了绿帽子关键齐襄公还没就此罢了,继续跟他妹妹乱搞,还特么被鲁桓公撞见了齐襄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干掉了鲁桓公(鲁桓公这悲催的一生)。
齐襄公也知道自己这么乱来,肯定会留下口实,以后万一谁搞政变,这就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与其坐等别人搞出政变,不如先下手为强,将苗头扼杀在摇篮里那么谁最有可能搞政变呢?自然是自己的两个弟弟。
就算他们不想,也会被别人利用起来,毕竟血统优势在那儿摆着察觉到齐襄公的意图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两人一合计,这还等啥,赶紧跑吧,再不跑就来不及了两人分头行动,公子纠去了鲁国,公子小白去了莒国这就是为啥两人都不在齐国国内的原因,都出国避难去了。
谁成想,政变终究没躲过去,齐襄公的堂兄公孙无知发起扰乱,斩杀了齐襄公,坐上了国君之位但他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齐国的大夫雍禀给推翻了齐国的内乱结束,国君的位置空了出来,得知消息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往回赶,去继承国君之位。
这就有了管仲一箭射歪公子小白的故事只不公子纠最终还是慢了一步,被公子小白抢了先公子小白当上国君后,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之下,不仅没治罪管仲,还拜其为上卿,开启了齐国的经济改革、强国之路功成身退的鲍叔牙,还提醒过两人一句话:“使公勿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子勿忘束缚在于鲁也。
”由此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勿忘在莒,比喻莫忘昔日苦难,戒骄戒躁,砥砺前行蒋介石当初跑到台湾去后,到处用“莒”这个字命名,甚至直接把“勿忘在莒”四个字刻得哪哪儿都是。
但是细细想来,“勿忘在莒”的故事好像和他也不太搭呀他是自比公子小白吗?那谁是公子纠?谁是齐襄公?对不上号啊其实,蒋介石说的是另一个故事——田单复齐战国的时候,齐国的姜氏已经被田氏取代,齐宣王趁着隔壁燕国内乱之际,狠狠地打劫了一番燕国。
后来燕国变法图强,在苏秦的助力之下,燕国大将乐毅把齐国打得差点亡国,只剩下了莒和即墨两城在生死存亡之际,齐国贵族田单站了出来,带领齐国人以仅存的两城之地,逐渐复国,史称“田单复齐”这应该才是蒋介石一直心心念念的角色,逃到台湾去后,自比田单,妄想以区区之岛反攻大陆,所以到处留字“勿忘在莒”,台湾省的列车也叫“莒光号”,莒光莒光,勿忘在莒,光复大陆嘛。
只不过词语的出处和借鉴的典故似乎对不上号,也不知道是强行借用,还是将错就错。反正都是异想天开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