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督脉的位置(头部督脉的位置)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7
【督脉】经络穴位图讲解 28个高清穴位图\x0a位置、作用和主治功效
【督脉】经络穴位图讲解【导读】:督脉分布于人体后正中线及头面正中,循行28个穴位,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穴、任脉的会阴穴,首穴为长强,末穴为龈交其中有2个穴位在臀部,12个穴位在腰背部,其余14个穴位则分布在头部。
【经络循行】督脉起始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
【主治病症】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目眩,目痛,鼻渊,鼻衄,咽喉肿痛,口歪眼斜,牙龈肿痛神志病:惊悸,健忘,癫痫,失眠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脊柱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脊痛。
其它:小儿消化不良、头痛、发烧、中风、脱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退行性关节炎、胆囊炎经脉循行处不适:督脉行于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可反映脑、髓、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其中,肾为先天之本,主髓通脑,主生殖,故脊强、厥冷及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关系重大。
脑是人的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而督脉的路线与脊髓有重复的地方所以,督脉与人的神志、精神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督脉管理一身的阳气,其气血异常时,人身体发生的疾病主要在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如头风、头痛、头重、颈部发硬、头晕耳鸣、眼花、嗜睡、癫痫、腰背僵痛,还包括手足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等病症。
因此,有经验的中医遇见昏倒的人首先会掐人中(水沟穴)此外,常推督脉能使虚弱的人变得强壮
督脉穴位,所属腧穴督脉穴也可指后溪穴,详细参见后溪穴条目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穴(少阴所结)、腰俞穴、阳关穴、命门穴、悬枢穴、脊中穴、中枢穴、筋缩穴、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足太阳会)、大椎穴(足三阳会)、哑门穴(阳维会)、风府穴(阳维会)、脑户穴(足太阳会)、强间穴、后顶穴、百会穴(足太阳会)、前顶穴、囟会穴、上星穴、神庭穴(足太阳、阳明会)、素髎穴、水沟穴(手、足阳明会)、兑端穴、龈交穴,共28穴。
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穴、任脉的会阴穴【穴位的位置、作用和主治功效】长强穴 1
【位置】: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作用】:镇痉熄风,清热利湿,固脱止泻【主治】:①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②癫狂痫、瘛瘲③腰痛、尾骶骨痛【归经】:督脉穴【类别】:督脉、足少阳、足太阴经交会穴,络穴。
腰俞穴 2
【位置】: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作用】:调经通络,清热利湿。【主治】:①癫狂,癫痫。②便秘、痔疮、脱肛。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④月经不调、经闭。【归经】:督脉穴腰阳关穴 3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强腰补肾,调经通络。【主治】: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遗精、阳痿。【归经】:督脉穴命门穴 4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归经】:督脉穴悬枢穴 5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温补脾肾,强壮腰脊。【主治】:①腰脊强痛。②泄泻,腹痛。【归经】:督脉穴脊中穴 6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主治】:①泄泻。②黄疸。③痔疾。④癫痫。【归经】:督脉穴中枢穴 7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主治】:①黄疸,呕吐,腹胀满。③腰脊强痛。【归经】:督脉穴筋缩穴 8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止痉熄风,健脾调中。【主治】:①癫痫。②脊强。③胃痛。【归经】:督脉穴至阳穴 9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利湿,健脾调中。【主治】:①急性胃疼。②黄疸。③胸胁胀痛,咳嗽,背痛。【归经】:督脉穴灵台穴10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①急性胃疼。②疔疮。③咳嗽,脊背强痛。【归经】:督脉穴神道穴11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养心安神,熄风止痉,清热通络。【主治】:①心悸,心痛,失眠,健忘。②咳嗽,噎膈。③脊背强痛。【归经】:督脉穴身柱穴12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主治】:①咳嗽,气喘。②癫痫。③脊背强痛。【归经】:督脉穴陶道穴13
【位置】: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宣肺解表,熄风止痉,镇惊安神。【主治】:①热病,疟疾。②头痛,脊强。【归经】:督脉穴【类别】: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大椎穴14
【位置】: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归经】:督脉穴【类别】:督脉、手、足三阳脉交会穴。
哑门穴15
【位置】: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二颈椎棘突下缘【作用】:熄风止痉,通络开窍,疏风活络【主治】:①情志变化引起的精神障碍、乏力②聋哑③中风,舌强不语,暴瘖④癫狂痫⑤后头痛,项强⑥鼻衄【归经】:督脉穴
【类别】:督脉与阳维交会穴风府穴16
【位置】: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作用】:疏散风邪,清心开窍,通利机关【主治】:①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②颈痛项强,眩晕,咽痛【归经】:督脉穴【类别】: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
脑户穴17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作用】:散风清热,开窍止痉。【主治】:①头晕,项强。②癫痫。【归经】:督脉穴【类别】: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强间穴18
【位置】: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作用】:散风通络,宁心安神。【主治】:①头晕,眩晕。②癫狂痫。③中风偏瘫。【归经】:督脉穴后顶穴19
【位置】: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作用】:散风通络,宁心安神。【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症。③中风偏瘫。【归经】:督脉穴百会穴20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主治】:①眩晕,头痛②昏厥,中风偏瘫,不语③脱肛,阴挺④癫狂不寐【归经】:督脉穴【类别】: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前顶穴21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作用】:平肝潜阳,清热熄风。【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中风偏瘫,癫痫。【归经】:督脉穴囟会穴22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作用】:平肝熄风,醒神镇惊。【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癫痫。④小儿惊痫。【归经】:督脉穴上星穴23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作用】:清肝明目,宣通鼻窍。【主治】:①头痛,目痛。②鼻渊,鼻衄。③癫狂。④中风偏瘫。【归经】:督脉穴神庭穴24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作用】:清肝明目,熄风止痉,通窍安神。【主治】:①失眠,惊悸,痫症。②头痛,眩晕。③鼻渊。【归经】:督脉穴【类别】:督脉、足太阳、阳明经交会穴素髎穴25
【位置】: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作用】:清热宣肺,宣通鼻窍,苏厥救逆。【主治】:①昏迷,昏厥,新生儿窒息。②鼻塞、鼻衄、鼻渊、酒(查皮)鼻。③目胀痛,视物不清。④足跟痛。【归经】:督脉穴水沟穴26
【位置】: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作用】:开窍启闭,苏厥救逆,清热化痰,宁神镇痛【主治】:①晕厥,中暑,中风昏迷,精神障碍,牙关紧闭为急救要穴②癫狂、痫症③急性腰痛④胃疼不止,口喎面肿。
【归经】:督脉穴【类别】: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兑端穴 27
【位置】: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作用】:清泻胃热,定惊止痛。【主治】:①癫狂。②牙龈肿痛,口喎。【归经】:督脉穴龈交穴 28
【位置】: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作用】:清热明目,宣通鼻窍。【主治】:①急性腰痛。②痔疮出血、痔疾疼痛。③齿龈肿痛。④鼻渊。⑤癫狂。【归经】:督脉穴往期推荐:
【经络图解】阴脉之海——任脉24个高清穴位图
专业 专注 致恒 致美湃宏公司,1984年成立于瑞士。2013年在香港重新注册香港湃宏化妝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武汉湃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系香港湃宏國際武汉办事处全权代表。
内调外治 私人定制 点击↑上方了解湃宏
加盟专线:132779855361567015898915239999693公众号名称:湃宏健康微信号:PaiHongHealthE-mail:paihongguoji@163.com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