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图片配文(美食图片配文字是哪个软件)快来看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19
全是重点!!!
我今天早上看朋友圈看到一条内容,然后决定写这篇文章。我平常基本上不看朋友圈,所以这篇文章确实来得很意外。是这样的一条,任芸丽老师发的出游早安图,非常美好。
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任老师,但如果有人还不知道,我来介绍一下任芸丽老师是何许人也。
任芸丽老师是在纸媒年代,北京乃至全国美食类专业媒体的领军人物之一,真正的大咖我想很多较早关注美食书的人都对《贝太厨房》不陌生,任老师时任《贝太厨房》主编北京有两位非常棒的美食摄影师当年都是任老师的“手下”,她的审美水平可想而知。
我入行晚,不然就可以更早几年认识任老师了任老师现在除了在做实体美食丛书《食盐Salt》之外,还做各种教大家做菜的视频,都是很家常的食材原料辅料,用简单的制作方式和常用炊具,做出非常好味的各种美食,比如我就经常做任老师视频教的“无水葱油鸡”,那些视频画面也非常干净简洁,看着非常舒适,讲制作过程讲得也特别清晰,微博上交作业的人特别多。
说回照片,我是被左下角这张水果吸引的。
我来给你们讲讲这张照片好在哪里,以及它跟我这篇文章标题里提到的“白平衡”是什么关系首先,这不是一张“物体本色白平衡正确”的照片,而是一张“实际现场白平衡表现”的照片说简单点,大家都能看得出这张照片发蓝,苹果橘子都不是原本苹果橘子该有的颜色,而被降了色温。
我经常说新手拍照片要注意白平衡的色温色调正确性,某个物体在清晰明亮的白天自然光下应该是什么颜色,那拍出来的照片就应该是什么颜色,基于这点,如果是一张“物体本色白平衡正确”的照片,应该是我下面这个用调色软件自动调整过白平衡的结果。
大家可以点开图片左右切换一下,可以发现自动调整白平衡之后色温处理偏黄了一点,水果颜色不再发蓝,看起来更像白天光线充足时看到的效果而我经常说“调色是要先还原物体本色,再适度升华画面效果”那按照这个顺序再适度升华一下,一张调成正确颜色且修过颜色,看起来更“像美食照片”的结果,是这样的。
处理一下色温色调,水果的存在感更高了,看起来更诱人了那我为什么还要说任老师那张原图更好呢?这就要把我标题前后两句话“拍照时白平衡的选择以及图片配文的必要理解”一起说了我们看任老师的发布时间(早7:19),文案内容以及六张图片的整体性,可以肯定这是早上任老师现拍的。
而九月份早上六七点钟阳光的亮度和颜色,就是这样不太亮也发点蓝色的不管任老师拍照用的相机当时是调的自动白平衡还是手动设置白平衡,这最终的色彩表现应该跟实际现场效果差别不大,至少以最终结果来看,这个也很符合大众印象中“清晨”时分自然光下的效果。
⭐(记住这段话,后面我会做注解)所以,任老师这组照片,尤其是水果这张,虽然水果本身的颜色表现不是“物体本色白平衡正确”的照片,而是一张“实际现场白平衡表现”的照片,但它更优秀的点在于它这个实际现场色温更能把观众带入到“拍摄现场”,让人更有切身体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代入感是非常有表现力的。
我们再对比一下原图和我调过色的“水果颜色正确且更诱人一些”的照片。
下面我调过色的这张,无疑水果的存在感更突出了,水果本身更好看了但它还能表现出清晨的那种静谧感吗?那种有点幽冷宁静的感觉一下子就没了而任老师是在发一张水果的美食照片吗?并不是,人家发的是一组气氛,一组清晨微凉幽静淡淡舒适的感觉,而不是给人看这里的一个个局部都是什么样儿。
这也就是我说为什么新手要注意把色温搞正确,因为你单张照片,没有组图或者文案配合,只凭一张单图,很难把某些事物表述清楚也许你也是发一张早上拍的色温偏蓝的静物照,但你没有文案配合,没有拍摄时间表现,没有组图一起烘托气氛,单独给我看,我会说你色温不对。
以后再有机会去看一些艺术展,无论是画作、摄影作品这些平面内容,还是装置、雕塑这些立体的作品,如果作者有配文字介绍就一定要看看文字介绍内容来辅助理解作品,很多东西如果你不了解创作意图或背景,你会觉得它屁都不是,但如果有配合的说明性文字,你就会知道“原来如此”。
很多纪实摄影类内容都是这样的,单看画面看不出所以然,你看一孩子拿一个破碗你不知道这有什么可拍的,但看了介绍知道那是战时或者大灾你就能理解你看俩男的亲嘴儿的照片你会觉得现在同性恋那么普遍这有什么可拍的,也许那正是一场某地反恐同运动中的情景。
所以,附上拍摄背景有助于理解画面内容,或者通过组图表现同样的一种气氛或状态记得我前面标了一个⭐吗?那里要补充说明一点:真会拍照的人,在处理照片色彩时,有时不仅是采取现场白平衡的色温色调效果,如果现场情况跟“印象中”的情况略有出入,我们会主动选择处理成我们希望传达出去的效果。
也就是说,假如今天早上任老师的拍摄时现场没有这么蓝,如果是我想传达出这种静谧感,也有可能主动降低一些色温,目的是把这种气氛感更加强调一下所以我说以结果来看最终这个发蓝的效果是符合大家印象中清晨的样子,以及任老师想传达出去的这种气氛。
甚至我们有时会再多处理一下色调来渲染气氛,更加突出一种临场感这种情况你可以说我们作假,调色本身就是还原然后开始作假,但我们这些从纸媒时代入场,且要脸的人都有严谨的尺度,不至于把随便一个地方都拍成网红打卡地让人到了实景看了失望,更不会开美颜把一米六的人修成一米八完全不顾后面的轿车变越野车。
另外我还喜欢这张。
点睛的地方是镜子里抬起胳膊举着相机正在拍照的小半个身子,并不是完全看到人的自拍,也不仅仅是一个室内局部环境,而是把自己的动态通过一个可表达的方式录入进去产生了互动感文章封面图片同源本组套图内,感谢任老师的授权使用。
除了任老师的照片(可以去微博看),还想欣赏类似这种格调的“日常照”(其实一点儿都不日常),可以看上海知名美食摄影师邱子峰先生的作品,邱老师除了工作内容属于顶流之外,日常拍的照片也是绝美,他有很多照片也是这种“实际现场白平衡表现”的呈现,另外还会有很多我上面提到过适度渲染现场氛围的照片,都是非常美好的。
他可是别人问我喜欢哪个美食摄影师的照片,我这个挑剔的人能喜欢的三个人之一(还有一位是我前面说过任老师以前的同事)他们老能出去玩,真令人羡慕。记住今天讲的了吗?要能学会并应用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