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美食介绍英语作文带翻译(英语作文介绍家乡美食)不看后悔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21
A Bite of China\x0a品味中华美食,坚定文化自信
A Bite of China品味中华美食,坚定文化自信 王囡囡 罗红 王丹 公共英语部
课程简介
《综合英语2》课程作为一门面向全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英语综合技能课,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语言能力,同时结合专业英语学习,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中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英语实用能力。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我院国际贸易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等各专业大一年级的普通高职学生在注重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同时,《综合英语2》课程也具有人文性,将英语语言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效融合,重视发挥“思政”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开阔眼界,同时增强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提升“中国表达”的能力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语言教学具有开展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因为语言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是沟通思想的工具我们的综合英语课本本身即是外语课程思政的资源宝库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从教学材料中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提炼、整合与加工,确定思政目标,并将其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帮助学生达成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
本次案例设计选取的是综合英语(2)课程中Unit 2 Food第1、2小节 Blogs on Food 以及第3、4小节Ordering Food共计4课时的内容,其中Blogs on Food的定位为读写课,文章大意是一名外国友人初到北京、上海,请求网友推荐当地地道美食,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感受丰厚的中华美食文化,激发学生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Ordering food的定位是听说课,主要学习商务宴请场合下的点餐对话,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点餐对话,引入中西用餐文化差异,进一步了解中餐礼仪文化,提高学生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
整个单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仔细研究、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各个部分的思政元素外语课程思政不能脱离课程,必须基于课程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分解知识要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
本单元主题为food,可以联想的思政素材有很多,比如八大菜系,各式各样的地方特色小吃,以及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等如果每个方面都提及,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同时脱离课程讲解也是不正确的通过认真分析课文内容,我们从中挖掘了相关的几个思政点,比如在泛读文章环节,学生会发现网友向外国友人推荐的中华美食有全聚德烤鸭和豫园南翔小笼包,那我们就可以提醒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品牌其实都是中华老字号--time-honored brand,再通过问题引导,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老字号品牌不忘质量初心,经久不衰的优秀品质,自然地唤起他们对中国深厚美食文化的自豪之情。
(二)将思政元素予以提炼、整合、加工,确立思政目标,思政目标要对学生的价值观有引领作用,要让课程思政落到实处一篇英语文章中往往蕴含着很多思政元素,教师要将其进行提炼、整合、加工,概括出思政要点思政要点一定要体现主流价值观,并能够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正向引导。
比如本单元的思政元素有中华老字号、有美食背后的文化力量、有餐桌礼仪,通过将这些元素概括、升华,我们把思政目标落脚到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华深厚美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向外国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责任感,鼓励他们从自身做起,当好一个合格的中国故事讲述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使思政之“盐”化于课程之“水”,无痕思政课程思政要注意有机融入,化盐于水,避免强塞式、说教式的思政材料,否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要通过一些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巧妙地将其融合于语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潜藏于教学过程之中,在达成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能力目标的同时,巧妙无声地达成素质目标、思想目标和价值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灵活适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思政教学应避免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引出主题,用问题引出任务,用问题贯穿教学的起承转合,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理解、思考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另外,我们还会依托部门微信公众号、优慕课平台、学习强国APP、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思政教学资源线上拓展。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要严谨科学、生动有趣,符合当代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该是上能“入云端”,下能“接地气”“接地气”可以让学生有代入感,参与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入云端”又可以让整堂课的思想有所升华。
如本单元的思政课设计中,我们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有学生喜爱的生动有趣的《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系列漫画,更有学习强国上习主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第1、2小节 Blogs on Food课程思政设计如下表:Blogs on Food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课程切入点思政元素融入思政目标思政教学方法课前激活中华美食主题学生最喜欢的中华美食激起学生对丰富的中华美食的自豪感头脑风暴法导入导入中华美食主题1.视频《中国美食文化》;2.关于中华美食文化的谚语
激发学生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1.多媒体教学法2.头脑风暴法3.问题探究教学法4.讨论法泛读课文内容:网友推荐的美食--北京烤鸭和上海豫园南翔小笼包1.中华老字号的悠久历史;2.家乡的中华老字号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深厚的中华美食文化的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1.讨论法2.问题探究教学法精读课文语法点“定语从句”的讲授:创设关于中华美食的思政语境进行翻译练习,巩固对“定语从句”的掌握1.思政语境--汉译英练习:随着武汉生活的恢复,很多武汉人都出去吃他们非常想念的热干面;
2.新冠疫情期间,网上热传的《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系列漫画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美食抚慰人心的力量;提醒学生关注中华美食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这也是中华美食现在致力于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切入点1.讲授法。
2.讨论法3.问题探究教学法思辨课文内容:网友推荐中华老字号1.中华老字号的不忘初心;2.中华老字号面临的挑战坚定文化自信,激起学生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使命感1.头脑风暴法2.讨论法3.讲授法4.问题探究教学法。
作业课文语言知识点的巩固1.写作文介绍家乡的中华美食;2.四级翻译:《中国人餐桌上的鱼》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推介能力,坚定文化自信任务驱动法课后拓展课程思政内容以及课文语言点的巩固学习强国中Chinese Food慕课资源
加深学生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了解线上拓展第3、4小节Ordering Food为口语输出课,首先在优慕课上发布样本对话的翻译练习,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确定本次课的重难点;然后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样本对话切割成几个小部分,引导学生逐个击破重难点;最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完成个体对话,实现输出。
整个教学过程会精心融入相关的思政教学内容,比如通过点餐开始的选座环节,引入中西方餐桌文化中的座次差异,进一步了解中餐礼仪文化;在点餐过程中介绍中餐,简单讲解菜名翻译方法,提高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能力;从对话结尾“要不要加餐”的询问,又可以切入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等时政新闻等。
课程思政具体教学实施
下面我们来具体阐述第1、2小节课 Blogs on Food的思政教学开展情况:(一)课前任务-讨论最爱中华美食,激活与中华美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储备及文化储备教师在智能课堂上发布头脑风暴活动:用英语描述一种你最喜欢的中华美食。
00后高职学生中不乏吃货,很多学生都自称“干饭人”(网络新词,指吃饭的时候非常积极的人,俗称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因此该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与中华美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储备及文化储备。
(二)课文导入--精选视频,直观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导入课文主题精心挑选关于中华美食文化的视频,利用学生最喜欢的视觉、听觉刺激方式,通过播放视频,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1.播放关于中华美食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丰厚的中华美食文化,练习听力,导入话题;
2.第二遍播放视频,学生回答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中国人最熟悉的问候语—“你吃了吗?”,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关于食物的耳熟能详的表达,并引导学生针对“民以食为天”“穿在欧洲,住在美国,吃在中国”等谚语进行英译汉句子翻译,降低难度。
该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意识到中华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
3.完成有关视频内容的细节信息填空任务,学生再次加深了对中国各地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的印象,老师以八大菜系对视频进行总结最后以一个问题“你会向以后工作中接待的外国宾客介绍哪种中华美食?”引入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
(三)课文泛读--跟随网友推荐,初探中华老字号,领略中华深厚美食文化的精髓学生在文中找到网友推荐的北京和上海的地道中华美食:全聚德烤鸭、豫园南翔小笼包等,提醒学生这两个品牌都是中华老字号,帮助学生理解中华老字号的官方英文译名time-honored brand,即经受过时间考验的品牌。
同时,让学生联想家乡的中华老字号,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老字号品牌是中华深厚美食文化的精髓因为泛读部分时间有限,也不宜展开对老字号的深度探讨,我们将在思辨环节对老字号的经久不衰以及其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四)课文精读——创设思政语境,进一步感受中华美食文化在语法知识“定语从句”的讲授中,努力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思政语境,帮助学生在思政语篇下掌握其用法如设置“定语从句”的英译汉练习“随着武汉生活的恢复,很多人都出去吃他们非常想念的热干面”,配上疫情期间青年漫画家陈小桃的漫画“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积极向上的思政语境,加深学生对“定语从句”的掌握。
教师在此也利用1-2分钟的时间稍加拓展,和学生一起回忆疫情期间除了给热干面加油,我们还给烤冷面、炸酱面、大盘鸡、炒蛤加过油,对于中国人而言,一种美食往往代表着一方疆土,其背后代表着温情和力量现在让我们一起为郫县豆瓣酱加油!。
(五)思辨讨论——深度探讨中华老字号的初心“改”与“不改”,坚定文化自信提出问题“你认为那些原因帮助中华老字号经受住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答案。
在提到第一条“坚持质量初心”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要坚守初心,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在总结第二条“融合西方元素”的时候,有一些同学会在此提出质疑“融合西方是不是有违初心了呀”,在此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注意看待一个事情不要简单地根据表面,也不要非黑即白,而是要辩证地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同仁堂卖咖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人都批评同仁堂变味了,其实同仁堂卖的是加了枸杞、陈皮、山楂等药食同源的养生食材的咖啡,它是想借众人喜欢喝咖啡之风来推广中医文化在总结第三条“创新营销策略”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时下营销中国文化的创新策略有哪些?学生会想到网红李子柒,李子柒正是利用年轻人最喜欢的短视频形式,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带出了国门。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从我做起,做中华美食文化故事的讲述者尤其是大部分学生今后都会从事与外贸相关的行业,在以后的工作中免不了接触外国人,因此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把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带出国门,带向世界。
(六)作业—用英语介绍家乡美食,做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播者要求学生使用课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以及定语从句等写一篇介绍家乡美食的作文,提交到智能课堂上希望该任务能帮助学生意识到做一个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完全可以从你我做起,从介绍生活中最熟悉的食物做起。
取得成效分析与体会
课程思政所关心的是:我们是否给学生传递了正能量,我们的教学是否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我们是否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黄国文,2020)高职外语课程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一定要发挥外语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提升学生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当代高职学生多为00后,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观念淡薄,通过思政融入,我们希望他们理解中华美食文化,热爱中华美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希望本节课点燃的一丁点“美食文化之火”能起燎原之势,激发年青一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开拓国际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把门打开,向外国传播中国文化是自信,同时把门打开,吸引外国优秀文化走进来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另外,课程思政效果的表现可以是很具体的,比如学生们上课的精神面貌变好了,缺勤情况少了,同学之间更加和睦友爱了等。
我们也要注意相应地在评价体系中融入思政评价的内容参考文献[1]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5).[2]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J]中国外语,2020(5).
[3]成矫林.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J]中国外语,2020(5).德 能 并 举知 行 合 一关注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