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各地美食分布图怎么画(山西的特产美食分布图)快来看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28
山西小吃历史悠久、口味独特、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今天,小编找了各地排名第一的特产美食
山西小吃历史悠久、口味独特、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今天,小编找了各地排名第一的特产美食,一起看看有你老家的吗?清徐灌肠
灌肠是山西著名的汉族小吃,属于晋菜起源于山西省离省会龙城太原市30公里,以“醋都、葡乡”著称的清徐县境内,清徐灌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口感爽滑、营养丰富、工艺精湛、老少皆宜,灌肠主要经粗粮精做而成,本身含有大量粗植物纤维和对人体有益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特别对“三高”、肥胖等人群百利无一害,是现代都市白领和爱美女性追捧的素食精华。
平遥碗秃
平遥碗秃则是饭铺摊点中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初年,平遥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傅所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碗秃主要由白面粉制作它集凉粉与灌肠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凉粉的凉爽利口,又有灌肠的浓烈香味,精而不腻,滑利爽心。
夏可凉拌,冬则热烹,老少皆宜传说,1900年(即光绪二十六年),慈溪太后一行避祸西安,路径平遥时,食用了董宣的碗秃,赞不绝口,并赐予重赏碗秃被封为御膳,于是碗秃名声大振,以后渐渐流传到民间保德碗坨
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坨,观之晶莹光亮,质地精细,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将荞麦精粉用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荞面碗坨宜凉调,宜热烩,或浇以素汤,或拌以肉酱,是待客之佳肴。
古交油面儿
古交的特色,以前只有过年时才吃。把白面和油、糖和水和起,叠下两个长方形条摞起来呢,再在外面裹上一层只用水和起的面皮。切下1厘米多长得快,放到油锅里炸,两个耳朵很快就会翻出来。很好吃的。阳曲折饼
俗名"黄儿"将硬黄米加少量黄豆、玉米磨成粗面,以温开水和软,置热炕发酵,加适量碱、少量糖,搅成糊状,舀入黄儿 (中间微高,周围较低边沿有凹 沟的圆形铸品),以温火烙制,只烙一面,待熟,将饼折成半圆形,故名折饼。
色泽金黄,松软多孔,香甜适口一次烙制很多,食用时蒸烤均可,为百姓冬季或过年之必备食品娄烦子推蒸饼
子推蒸讲俗称蒸饼相传是寒食节为纪念晋大夫介子推而流传下来的饼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发酵后的精粉面团中加入猪扳油、香油、葱花、调料面,上笼蒸熟而成此外,还有“头脑”等,各地都有独特的风味小吃浑源凉粉
浑源的每一个凉粉摊,你都会看到那里除了碗坨状的凉粉外,还有十几个小盆,那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调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葱花、黄瓜、香菜,而使浑源凉粉之所以称为浑源凉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则口感香辣,不同于其他辣椒的干辣。
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加入适量的明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浑源凉粉又白又细又利口,象猪皮冻似的“筋颤”,拿在手中“滑溜溜”灵丘苦荞凉粉
苦荞面凉粉是灵丘独特的传统美味小吃,以它独特的地方风味久负盛名,誉满晋北其制作方法并不难,一般农家都会制作,民间叫“出凉粉”苦荞凉粉呈黄绿色,吃起来筋叨、滑润、爽口、略苦,别具风味,一年四季都可食之应县凉粉
应县凉粉是用马铃薯淀粉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每到夏日,凉粉摊尤多,街头巷尾比比皆是应县凉粉不仅上市数量多,而且风味独特,其特点:一是含水量较多(淀粉与水的重量比在一比十左右),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凉水里。
二是加工精细三是调味精美咸盐、酱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葱等佐料齐备,各味俱全再佐以豆腐干细丝色、香、味俱佳阳高玻璃饺子
玻璃饺子是阳高独具特色的民间食品它源于民间,又由民间进人宾馆、酒店的餐桌由于它的皮子似玻璃般透明或半透明,人们能看出内中的馅儿,因而人们称之为玻璃饺子阳高属高寒地区,无霜期短,莜面和山药是当地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而制作玻璃饺子的原料就是莜面和山药当然,这说的是饺子的皮儿大同县苦菜
苦菜的吃法很多“三月三,苦菜芽往出钻”辙苦菜芽拔回后,不用下锅煮,洗净后可以直接调了吃.苦菜芽鲜嫩,带着一点淡淡的涩,不过人们吃的正是这个鲜,这个原汁原味苦菜长到一扎高时,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季,挑的人也多了。
沸水里焯一会儿,捞上后切碎就可以调着吃了调苦菜色泽油绿,味道鲜美,肉质嫩脆,很多人都喜欢吃广灵驴肉
广灵的五香驴肉,以广灵特产的画眉驴肉为原料,经煮熟酱制而成在煮肉的汤锅中加有盐、味精、酱油、冰等调料,烧开后再加入陈皮、草果等香料和滋补中药,因此,广灵五香驴肉不仅风味独特,味道纯正,而且有很好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长治腊驴肉
上党腊驴肉长治的名吃中以上党腊驴肉最为有名,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
左云豆面饸饹
“豆面饸饹":把和硬再"扎"软,揉光的有蒿籽豆面,分成适量的长条面剂子,放入饸饹床子眼内,压入汤锅中,成粉丝状,熟后捞出,浇上"稍子"或用酱、醋等调食之,它是人们办喜事"铺床日"、过寿日、过会待客等的惯用饭食。
沁水河洛
河洛面又叫饸饹面,用压河洛的机器,把面和了,拧成圆柱型(大小根据机器而定)放在机器里,等水烧开了,把面压在里面就行了,熟后盛出来放凉水里过下(这步依据个人口味而来),放在碗里,浇上卤子就可以吃了阳泉漂抿曲。
漂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清香利口,鲜味扑鼻,富有营养,风味别致,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捞记》中赞美它的美味,至今抿曲仍香飘山城泽州馔面
“馔面”,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配料讲究;制作好的“馔面”色泽光亮透明,风味独特,口感光滑如玉,吃一口回味无穷。
平定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历史上该菜源自晋东名城平定,平定州(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最是正宗1957年2月经市饮食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将名厨吴万库技师制作的过油肉评为了太原十大名吃。
服务三农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自公众号【山西农民报】 微信号【sxnmb1949】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