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美食特色简笔画图片(三月三美食图片特色简笔画)真没想到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1-17
画家们尽情地描绘南疆的丰收景象,不但反映农业丰收,如《五谷丰登》《八角飘香》《山里南瓜大丰收》《火龙果丰收》《辣椒丰收》,而且还描写了其他副业兴
《南国满园妃子笑》 75cm×75cm 岑友 江苏美术馆收藏(2018年入选全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展)靖西壮族农民画:新时代南疆壮乡人民的幸福写照——评“壮美广西·大美靖西”靖西壮族农民画展王建平 “靖西人民真幸福!”
这是“壮美广西·大美靖西”靖西壮族农民画展给观众的深切感受靖西地处祖国南疆的中越边境,99.4%的人口是壮族边远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同胞为靖西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靖西壮族农民画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百色起义暨龙州起义90周年而在广西美术馆所举办的这个画展,让人们看到了靖西的美丽与淳朴、传统与时尚。
这些农民画大多创作于近几年,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真实再现边境乡村的社会生活表达丰收喜悦的画作最抓人们的眼球画家们尽情地描绘南疆的丰收景象,不但反映农业丰收,如《五谷丰登》《八角飘香》《山里南瓜大丰收》《火龙果丰收》《辣椒丰收》,而且还描写了其他副业兴旺,如《春蚕》《林下养鸡》《喜羊羊》《收渔网》以及《古陶窑火代代传》,使得祖国边疆丰收之景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不仅如此,他们还表现乡亲们的幸福之感,《幸福菜农》《喜摘香芒》《糯米香里说丰年》《秋收时节》《秋收晚归》散发出洋洋喜气
《壮乡春早》78cm×113cm 李前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奔小康》《养殖致富天地宽》《玉米编织致富梦》《烤烟致富》等作品,深刻揭示了靖西壮族同胞奔小康,编织致富梦想的动机,并且在《我脱贫我光荣》中转变为一种新志向和新愿望,那就是脱贫光荣。
这是贫困农民在新时代里的灵魂蜕变与思想升华所以,画家们从丰收之景象画到了幸福之感觉,又画到要求脱贫之思想,不仅是作品内涵的逐渐深入,而且还是思想境界的不断升华,是对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反映
《壮乡“贼拿”》 74cm×72cm 黄海珍
《染》58cm×58cm 赵大宜 描写奇特民俗是画展的又一大亮点作为壮族聚居地的靖西,有着丰富灿烂的民俗事象,折射出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成为壮族农民画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题材他们描绘着诱人的饮食文化,如《壮家年粽香溢远》《糍粑节》《壮乡“贼拿”》《土法制米粉》《中元节前卖鸭忙》《油茶飘香》。
他们展示着精美的服饰文化,如《金梭绣出锦绣程》《染》《绣球之乡喜乐多》他们呈现着独特的民间艺术,如《田间肚皮舞》《壮族庆丰矮人舞》《远处飘来斗歌声》
《壮家婚俗之一点彩礼》76cm×76cm 施妮他们叙说着欢喜的婚俗文化,如《壮家迎亲》《壮家婚俗之一点彩礼》《壮家婚俗之二过门》《壮家婚俗之三回门》他们赞美着热闹的节庆文化,如《壮乡迎新春》《壮乡三月嘉年华》。
这些奇特的民俗包含着壮族人民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反映出积极进步的文化品质和鼓舞人心的思想力量,以及乐观奔放的民族性格与真挚深沉的心理情感
《高山流水壮乡情》 78cm×78cm 李敏所以,壮族农民画家在描画民俗时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寄寓着边疆壮族人民梦想的幸福与美好,如《编织梦想》;包含着壮族同胞对待朋友的热情与善意,如《高山流水壮乡情》;呈现着壮族艺术的独特与精美,如《绣球》《八音和着矮人舞》;反映着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和谐,如《篝火晚会》;显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固与光辉,如《玉兔迎中秋》;表现出对本民族抗倭英雄瓦氏夫人的崇敬与赞美,如《壮乡抬阁闹新春》。
这些优秀之作是靖西壮族农民画家对自己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诚展示、骄傲炫耀与热情讴歌,无不蕴含着他们热爱家乡的深厚情结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无不传递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感与自信之心!展现边疆情景是画展的独特之处。
靖西壮族农民画家擅长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取材一方面,他们聚焦于自家小院《农家生活》《农家小院》呈现的是边疆壮族同胞朴实而热闹的庭院场景而《我给房子换新颜》《喜迁新居》则表现了人们忙碌中的“喜”气
《新被》87cmx67cm 农明芳 中国美术馆收藏《新被》更是借助两位妇女缝新被子的画面,传达“把温暖缝进被里”的幸福感觉这样紧接地气、亲切感人的作品,让观众看到了靖西壮族农民的生活常态,产生了由衷的赞叹与羡慕:“哦!祖国边疆乡村就是这样幸福的!”于是,遥远的边境变成了亲近的乡邻。
另一方面,他们细腻地描绘边境家乡的独特景象有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朴素的民宅村寨,如《边关人家》《乡村晨曲》《家乡小河》《小桥流水人家》《古镇小景》有对中越民间边贸活跃的写实,如《“一带一路”活边贸》《边关牛市》《龙临牛市》。
还有再现中越边民和睦相处、载歌载舞的《边关斗牛闹新春》《欢乐边关》《和平之鸽》等这让我们看到了当下中越边境的睦邻友好、和平安宁、互助共荣的真实景象
《化峒十七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76cm×76cm 曾丹《化峒十七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76cm×76cm 曾丹新时代的思想内容也必然被画家们关注于是,红色题材进入了创作视野他们挖掘家乡的革命历史,如《红军亭下话当年》《化峒十七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清明祭扫英烈》。
他们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如《天堑变通途》《幸福家园》他们表现壮乡的新生事物,如《锦绣壮乡献血情》这些打上新时代烙印的创作,既是农民画家们向主旋律潮流的有意靠拢,也是他们寻求突破自身局限而努力开拓的自觉尝试。
由此可见,靖西壮族农民画家所描绘的边疆乡村不但幸福欢乐,而且还丰富多彩,昭示了“壮美广西,大美靖西”的美学特征与主题思想
《壮乡三月歌如海》76cm×76cm 冯凯生动表达壮族同胞的审美趣味观看靖西壮族农民画,人们得到了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首先是斑斓色彩中的浓浓暖意画家们普遍选择了红、黄、橘、蓝、绿、紫等暖色作为颜色基调这不但切合了表现欢喜的主题与气氛,而且还光彩夺目,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例如,《壮乡五色糯米饭》通过大色块的渲染,凸显壮族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而《流金溢彩丰收年》以金黄色稻谷作为底色,以壮族蓝色衣服点缀,强调丰收的喜悦《南国满园妃子笑》则在黄色背景下突出满树荔枝的鲜红,以及人们笑收荔枝的情景。
这些画的色彩让我们感到暖意十足,看到新时代边疆壮族同胞心底明亮,幸福满满其次是夸张构图中的别具一格壮族农民画家们在作画时,不在乎美术透视技法,不强调比例真实协调,而是放飞想象,随心挥毫,注重构图的充实和意象的放大,以夸张手法强调所表现的内容,使画面充实,情绪充溢,浪漫色彩浓厚。
《芒果飘香幸福来》的芒果近乎人脸,《喜杀年猪迎新春》的肥猪比人还大,《糯米香里说丰年》的糯米满纸都是靖西农民画可谓丰满十足这样的夸张在突出景物时,也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画家们的笔法虽然简单,但不呆板他们笔下的人物与动物生动活泼,生机盎然,声音响亮,情趣盎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黑壮风情竹竿舞》 75cm×75cm 黎程学《放鸭啦》表现壮族少女被喧叫着冲出来的群鸭撞得两脚叉开之瞬间《壮乡喜猜乐》描写壮族同胞划拳喜猜之景象《黑壮风情竹竿舞》刻画壮家阿妹边唱边舞的情状这些动感十足的画作散发出灵动的神韵。
折头人物画法也是一种独特的夸张画家们为了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喜欢画人物表情当无法正面描画表情时,他们则采用奇特的折头方式,把背对人物的脸翻折过来,进而造成了背影与胸前的巧妙统一
《回娘家》76cm×80cm 潘国际《回娘家》就是这样的佳作这种夸张既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又打破了人们的欣赏定势,因而十分新颖第三是朴拙技巧中的精致优美它表现在线条的流畅,仿佛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令人看去感到顺眼舒服。
例如,《板鞋律动》中参加板鞋比赛的壮家小伙虽然动作不同,但在律动中却能和谐统一,这得益于流畅线条的作用而《壮乡三月三歌如海》的人物击鼓、吹奏、张嘴歌唱,和飘逸的祥云与起飞的吉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歌如海”的情境。
它表现在对细节的注重《提线木偶》的精彩在于聚焦中间表演者的眼镜将从鼻梁滑落的细节,从而把他对表演的投入画得活灵活现它表现在情韵的营造《绣球抛给心上人》定格在一位壮族姑娘抛绣球的刹那间和周围众多的男青年双手接球的情景,其中情感选择的意韵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艺术精致在《壮乡木偶》中有了象征的表现,蕴含着画家对壮族木偶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浅出表达所以,靖西壮族农民画有着不一般的艺术水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6cmx76cm 黄新腊第四是相似风格中的艺术个性靖西壮族农民画并非千篇一律,而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画家们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专业人士的辅导后,逐渐走向成熟,创作特色更为鲜明。
农一龙喜欢用俯视角度观照人物,以突出画中情绪与事象,所以他的画只见人头或帽子,而不见人面农明芳善于描绘印象之景,爱画无五官之人黄新腊画作的人物动作飘逸潇洒,在节奏律动中渗透出音乐美感,而且喜用深色打底,反衬前景的灿烂与鲜活。
麻廷柳的画作画面饱满,意象纷繁,以此传达热烈充实的情绪潘国际的画作色彩灿烂丰富,明快多变,生动鲜活,情绪欢快,散发出轻松与幽默李前锋关注民俗文化以及母子亲情,意韵悠悠黎程学的画境生动热烈、声彻画外,着重刻画人物进入忘我境界的神态。
施妮只关注婚俗,表现以新人为主角的群像,造型多样,细节丰富,气氛热烈,喜庆扑面卢其胜也画群像与场面,但他的人物多是各行其事,场面大而热闹黄俊豪喜用红绿搭配来表现现实情景林京活对人物以白边镶嵌,突出勾勒强调之匠心。
李敏构图饱满,意象充实,凸显剪纸风格和装饰效果黄金亮铺陈谷物与玉米的流金溢彩,并与身穿蓝色衣服的人物相配,对比强烈靖西农民画家的艺术个性与独特画风,是他们遵从自己的审美趣味,发挥创作特长的如实反映或表现。
他们的本色演绎,使得靖西壮族农民画仿佛边疆山水间的烂漫野花,自然开放,独特真实,在无意中切合了文艺创作必须百花齐放的艺术规律,彰显出多种多样的美学形态,成就了珍贵而别致的艺术魅力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农民画派
靖西壮族农民画并非当下才有,它起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热爱美术的农民画匠,在农事之后,以家乡风俗、边关风情和山水风光为题材,业余作画他们或自娱自乐,或展示集圩,或互相对照,或彼此切磋,在祖国边疆乡村创造了一道文化景观和一种文化风尚,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靖西壮族农民画家积极参与“广西首届农民画展”和“全国首届农民绘画作品展”等一系列画展,一些作品得以入选、获奖、发表并被购买和收藏这使得靖西壮族农民画崭露头角,走出边关,走出广西,走到全国因为画家们描绘的是自己的生活与家乡,所以必然能够记录共和国边疆的真实情状和前进的历史脚印。
《鹅泉欢歌》69cm×69cm 陈棠2015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来自泥土的芬芳——靖西农民画荟萃》收入了之前的158幅作品现在,50多位画家又举办了“壮美广西·大美靖西”靖西壮族农民画展,展示他们在新时代创作的作品。
这里的一书一展,比较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边疆安宁、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以及靖西人民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这样,这个画展就成为展现新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美术文本,既展示了新时代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又具有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向纪念百色起义暨龙州起义90周年致敬的现实意义。
同时,这也是靖西壮族农民画家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他们扎根生活的可喜收获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民画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勃兴起来陕西户县、宜君、安塞,以及上海金山,江苏邳县、六合,安徽萧县,江西永丰等地都有地域特色浓郁的农民画,广西三江、靖西和临桂也生产农民画。
与其他产地相比,靖西壮族农民画所表现的南疆边关乡村壮族人民生活的题材内容是全国独有的边疆是国家的概念,壮族是全国第一大少数民族因此,靖西壮族农民画的内容、意象、情感、技法、中越边关文化元素及其彼此融合的独特画风与文化价值,都具有国家和民族在和平盛世的特殊历史意义,它在中国农民画坛上独树一帜,这个美轮美奂的美术景观,全景式呈现了广西壮族老百姓原生态的生产生活面貌。
从这个角度说,“壮美广西·大美靖西”靖西壮族农民画展就是新时代南疆壮乡人民的幸福写照!(本文图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文联提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