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发展趋势(今年疫情发展趋势图表)难以置信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08
对比2020年1月21日和1月28日相关数据就可以发现,亚洲股市在全球股市中跌幅最多,而依赖中国需求的大宗商品,如原油、铜等在这一段时间内的跌幅
文 | 郑伟彬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疫情来势汹汹,未来会持续多久?对经济将产生多大的影响?对比2020年1月21日和1月28日相关数据就可以发现,亚洲股市在全球股市中跌幅最多,而依赖中国需求的大宗商品,如原油(-7.83%)、铜(-7.17%)等在这一段时间内的跌幅也都超过7%。
与此相反,可避险商品如黄金、比特币等则呈现相应的上升趋势那么这次的疫情对中国甚至全球的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先通过以下几张图表来看看2003年非典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及部分行业的影响2003非典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
17年前的非典疫情从2002年11月中旬爆发,此后逐步向全国蔓延;直到2003年6月中旬左右才得以控制,前后历经7个月其中,2003年的4、5月为疫情高峰期从以下图表可以发现,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保持较好态势,增速达到11.10%;但此后第二季度明显受到非典疫情的冲击,迅速下滑至9.1%。
而随着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第三、四季度的增长速度恢复到10%左右
图 1:2002-2004年中国各季度GDP增长率我们也知道,疫情的爆发首先最容易冲击的行业包括旅游、酒店住宿及交通出行等领域因此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就是第三产业受影响的程度也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三大产业增加值均在2003年第二季度出现增速下滑的情况,但第一、二产业则在第三季度迅速出现回升,而第三产业要迟至第四季度才有所回升。
图 2:2002-2004中国三大产业各季度增速具体到某个行业,以旅游行业为例,2003年全年,国内游客人次与国内旅游总花费大致上与上年持平或略微下滑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我国旅游行业多年持续增长的背景之下,因此其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反映在增速上,就是2003年国内游客增速从上一年的11.99%急速下滑至-0.91%,而国内旅游总花费增长率从上一年的10.11%转为负增长11.24%随着疫情的结束、旅游业的恢复,2004年中国国内游客增速恢复到26.67%,国内旅游总花费增速恢复到36.85%。
图 3:2000-2009年国内旅游总花费及增速
图 4:2000-2009年国内游客人次及增速由于疫情的出现,导致人们的出行、消费受限,因此表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上,就是消费能力的下滑反映这一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从 3 月的 9.3%下滑至 5 月的 4.3%, 下滑幅度达到5%,幅度较大。
图 5:2002-2004年中国各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受此影响,非典时期的PPI、CPI指数也均呈现下滑趋势,分别在2003年3、4月相关指数达到最高峰之后,持续下滑,直至2003年7月才趋向平缓,此后逐步回升。
此外,在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相应的跌幅或下滑趋势,但总体来说比较温和
图 6:2002年6月-2003年12月中国各月CPI、PPI指数疫情相似,但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当然,历史不会重演,人也不会跳入同一条河流两次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程度,既取决于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与疫情控制程度、影响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有关。
当前疫情可能对宏观经济及部分行业造成的影响,不能简单与2003年非典疫情进行对比从上表可知,2003年非典疫情从出现首例病例到通报时间间隔达到2个半月,而此次疫情则要短得多同时,由于此次控制疫情采取行动迅速,部分城市直接封锁主要交通道路,春节假期同时延长,企业开工、学校开学等均推迟,对部分交通路线进行管制、减少航班或火车班次等,均在某种程度上减缓大规模春运人口的移动与疫情的扩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的高峰时间将有可能在2月份到来整体上此次疫情的影响时间跨度将可能缩小,对经济的影响层面也相应削弱不过,2003年非典时期的宏观政策,或许值得当前借鉴正如最近一些新闻、评论所指出的,在这次的疫情中,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可能最为恶劣。
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比如在2003年非典时期,央行就发布了有关货币信贷指导意见,对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进行当的信贷倾斜;在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的基本上,定向做了信贷鼓励和支持
图 7:2001-2004年中国各月货币供应量及货款余额增速从以上图表中可以发现,非典时期货币供应M2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2003年7月之后,增速才整体转向,逐步下滑。
这些政策的出现对于当时企业、行业和产业的恢复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中国在财政扩张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空间,银行业相较其他国家也有较高的准备金率,这些都能够为中国政府限制当前的疫情危机带来的经济影响提供操作的可能。
当然,尽管两次疫情从前期来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对经济的影响结果,可能会是截然不同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公众消费方式,相较2003年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次经济的影响可能未必如2003年般比如恰恰因为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得电商平台得以迅速发展。
在17年后的今日,互联网消费已经成为主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
同时,由于中美已经签署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2020年的全球经济贸易将会进入稳定期,中国也能够增加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进口,尤其是当前急需的口罩、医疗用品等进口,这使得中国既可以应对健康危机,又能履行该协议要求进口更多商品的承诺。
如此,2020年的中国经济,其受疫情的影响程度将未必如2003年非典那般了□郑伟彬(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编辑:李碧莹 校对:刘军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