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行?感冒不能喝什么(感冒不能喝什么酒)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8
酒精杀不了病毒还容易出人命!
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一壶酌酒,道尽人间多少悲欢离愁从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但愿长醉不复醒”,再到苏轼“把酒问青天”,英雄美酒,才情豪气!古人的豪迈、才情固然让人羡慕,但酒切记不可贪杯!古今医者都告诫过各大酒仙——饮酒伤身醉酒祸事啊,君不见阮籍暴饮两斗酒,吐血三升日渐消瘦!孙悟空酒后大闹天宫,五指山下五百年!。
然而总有人微微一笑摆摆手,没事,我喝得不多,也就几口嘛,有什么大碍,所谓“酒肉穿肠过,佛主留心中”嘛。是否真的心中有佛,我们不好说,还是一起看看关于饮酒的点点滴滴吧。
老刘这几天感冒了,赶巧又有老朋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之下就觥筹交错起来。 谁知酒意正酣时,老刘突然晕倒在地,幸亏及时送院,抢救过来。事后听了医生的解释,才感到后怕不已。喝酒如何伤我的肝?
各位老哥老姐轻轻松松杯酒下肚,然而你的身体却毫不轻松。
酒精进入人体后,大约20%在胃内被吸收,其余的80%会进入小肠,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在肝脏,酒精会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酸,进而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然而,过量饮酒对人体会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对肝脏具有很大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
喝酒脸红代表能喝? 老刘是个老酒鬼,每次喝得醉醺醺,脸红如关公,大家都夸他能喝,老刘也自豪地乐在其中但“喝酒脸红=能喝”吗?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大部分脸红的人是因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即上文所说的“解酒”酶),因此迅速累积在体内的乙醛迟迟不能代谢,正是如此,乙醛使得体内的毛细血管迅速扩张,从而让人面红耳赤。
而这类人持续饮酒,乙醛在体内越积越多,反而增加酒精损害身体的几率。那我喝了多少酒精进去?
公式非常简单:每日总毫升×度数%×0.8 = 每日酒精量(克) 例如:老刘今天下班后跟同事欢聚,喝了2两53度的白酒,那么他摄入的酒精就是100×53%×0.8 = 42.4克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男性平均每天摄入酒精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而肝病专家的共识是,中国男性每天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饮酒史5年以上,可以考虑诊断酒精性肝病赶紧放下你手中的酒杯,计算一下喝了多少吧!道理我都懂,可是… 说了那么多,你该明白酒精的危害了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算自己不贪杯,但经不住中国酒桌文化的侵袭——是兄弟的就把这杯酒干了!这个是大老板/大客户,不喝两杯怎么好意思?今晚不醉无归!。
遇到这种情况,想必大家也坚持不了滴酒不沾,那切记以下要点,尽量保护自己的肝脏:① 不吃不喝,先吃再喝: 避免空腹饮酒,空腹时酒精吸收快,可提前半小时食用富含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如米饭、肉类、酸奶,
减慢酒精的吸收,避免刚坐下就来“红苹果”②边喝边吹,减少入量: 喝酒的速度如果太快,肝脏负担也会越来越大直至顶不住趁觥筹交错之间,谈天阔地激扬文字,喝得慢了,自然喝得少了③多喝开水,多去解手: 边喝酒边喝水,稀释酒精,也能多上卫生间,增加排泄,减少“交战”回合。
④荤素搭配,喝酒不累: 经常饮酒的人群,可增加动物肝脏、蛋黄、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对酒精代谢有帮助⑤错误搭配,雪上加霜: 注意勿烧烤下酒、浓茶陪酒、可乐兑酒、以酒送药,高盐、辣椒、咖啡因、碳酸、感冒药都会损伤胃粘膜,配上酒精等于雪上加霜!。
抗生素更加不能和酒同服,如头孢类药物、硝咪唑类药物等,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甚至威胁生命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本身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其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许多抗菌药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或者是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在短期内与酒精同服时,会产生出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并且有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闷等不适,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晕厥、休克甚至可导致死亡,这就是常说的“双硫仑样反应”。
原来,老刘因为感冒在家服用了抗生素(头孢),加上和朋友喝了大量的酒,引起了双硫仑样反应所以感冒吃抗生素千万别掉以轻心,不能喝就是不能喝⑥适时示弱,爱护自己: 如果饮酒总是难免的,切勿逞强,适当示弱也不失明智之举。
总而言之,饮酒嘛,饮酒伤身,不饮伤心,饮多了伤身又伤亲人心,希望大家爱惜自己的肝脏。如若真不幸出现了肝脏方面的不适,及时至我院感染科就诊,让我们大家共同呵护各自的“小心肝”!指导专家
陈友鹏感染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省医院协会传染病管理专业、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和省医学教育协会感染性疾病学专业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感染管理分会、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组常务委员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专家成员广东省艾滋病诊疗组、广州市传染病与新发传染病应急防控组专家 国际SCI期刊J DOHaD、J Reprod Immunol杂志和国内多家核心期刊杂志的审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发表国内外论著论文100余篇,其中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Journal of Hypertension等SCI论文28篇,参编高等院校教材《热带病学》,编写“手足口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舌形虫病、棘球蚴病”等4个章节。
在广东报刊、网络、电视媒体等发表科普文章10余篇 擅长母婴垂直传播及其阻断措施,难治性肝炎肝病、长期不明原因发热以及败血症、传染性疾病等临床诊治,艾滋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治文/翁伟镇编辑/周恬辰初审/
陈友鹏 梁旭竞审核 / 江清浩审核发布 / 党宣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