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风门(风门的功效和作用)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21
「本文来源:北青网」中医穴位中有6个以风命名的穴位其中,风池、风门、风府、风市,都以风命名,以祛风擅长,为祛风的要穴风门、风池二穴更是对祛风散寒有着绝佳的功效风池穴
「本文来源:北青网」中医穴位中有6个以风命名的穴位其中,风池、风门、风府、风市,都以风命名,以祛风擅长,为祛风的要穴风门、风池二穴更是对祛风散寒有着绝佳的功效风池穴为风邪聚集的要塞,位于头部,故其疏风解表之功显著。
同时它位于足少阳胆经,与肝经相表里,“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对于肝风内动导致的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也有不错的疗效风池在四个风穴中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是治疗各种风证的首选穴风门,也就是风的门户,顾名思义,病位比较表浅,对于外感虚邪贼风有直接的治疗效果,而且与肺脏接近,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常用穴,可以与肺俞配合应用,泻胸中热邪,常用于治疗身热、肺热咳喘等症。
因此,风门偏于疏散风寒,泻肺止咳有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因此,外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头顶,以头痛尤为明显中也论述到:“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
”感冒初期,无论是从症状还是病因分析,一般都是外邪侵犯卫表,此时邪气尚未深入,人体正气较足,虽然外感症状较重,但病位尚浅,故以风治风,益表固表,可谓直接有效的方法此时运用风门、风池等简单有效的穴位刺激,可减轻或完全遏制症状,从源头遏制病邪深入、降低引发或诱发其他疾病的可能。

取穴:风门、风池定位风门: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简便取穴风门:大椎下的第2个凹陷(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旁开2厘米处风池: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
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操作方法1按揉、擦法:用拇指分别贴在风门穴、风池穴上,进行按压揉动,力度要控制好,让此处穴位有酸胀、发热的感觉,时间以510分钟为宜也可用掌根贴在风门穴上,于穴位处擦动,以透热为度操作方法2
悬灸或盒灸:用艾条在距离风门穴上方2~3厘米处灸或者直接用艾盒放在穴位上灸,每次10 ~20分钟风池穴位于发中,只能悬灸操作方法3隔姜灸:将生姜切成约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风门穴上,将艾绒搓成底面直径约0.2厘米、高0.2 厘米的圆锥体,进一步将艾绒捏实置于姜上,每穴20分钟。
当局部感到微微灼痛时立即将艾炷移开再施以第2壮,连灸5壮感冒虽然常见且具有一感冒虽然常见且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但是对于体质偏弱的人群,比如婴幼儿和老年人,如果养护不当,可能引发或加重肺部或其他疾病,因此感冒也不容小觑。
疗 程 按揉每日1次或多次;艾灸、隔姜灸每日1次或隔日1次,症状好转后,可巩固治疗1次或2次注意事项 按揉力度适宜,以个人能耐受为度 艾灸以局部温热微微发红为宜,可以适当上下移动,注意不要烫伤 隔姜灸时,若局部出现灼痛,应立即将艾炷移动位置,以免烫伤。
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