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图软件哪个最好(画旅游地图的软件)越早知道越好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23
打开智能手机,如果让你在众多手机APP中卸载一类应用软件,相信有很多人仍然会保留着地图导航APP,因为地图已
打开智能手机,如果让你在众多手机APP中卸载一类应用软件,相信有很多人仍然会保留着地图导航APP,因为地图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现代生活中,并且成为现代人的出行必备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王利军却从来没有使用过地图导航软件,而他笑称自己从来没有迷路过,甚至六次骑行在条件恶劣、地形复杂的青藏高原也没有做过迷途的羔羊。
因为他所用的地图就存在他的脑子里,只要做过功课,他在全国的每一个地方都不会迷路
王利军教授一辈子都在和地图打交道他在浙江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38年,开设主讲了《地图学》、《地图设计与研究》、《专题地图编制》等主持参与了两百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其中有8次科研课题获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编制了38部各类专题地图集,并为许多地方志书和专题研究专著编绘了附图与系列地图,如《钱塘江志》、《浙江省江河兵要地志》等。
健康身体是最重要的制图工具在王利军老师的书桌上,放着最传统的制图工具铅笔、橡皮、各种标尺、胶水、圆规……除了书桌中间留出的绘图区域,近1米5长的老式大办公桌上堆满了地图资料,而两旁的书架和柜子更是摆满了各种书籍和图册,俨然一个小型图书馆。
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办公桌的正对面垂直挂着三辆专业骑行自行车王利军老师笑着说,这三辆车子加起来都可以顶上一部好汽车了,而这只是他所拥有的自行车的一小部分2006年王利军老师还因为买了辆和美国总统小布什一样的自行车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
作为1975年浙江省内唯一推荐就读南京大学地理系的大学生,王利军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大学任教他说虽然研究地图一辈子,但地图并不是他的全部它只是自己规划的人生地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执教38年编了无数地图,但他深知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制图工具,绘制的最重要的一份地图是自己的人生地图。
王利军老师在30多岁的时候,学校有位35岁的年轻博导患癌症离世。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地图定下了一个基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锻炼好身体。
健康的身体是感谢国家对他的栽培最基本的回报,也是对自己人生负责最根本的要求所以从1996年开始,他风雨无阻地爬山、骑车去学校上课,持续了20年,练就了一副好体魄,在浙江大学万余名老师里也是有影响力的他经常告诫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工作之余一定要留出时间锻炼身体,只有统筹好自己的人生地图,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在广袤的天地中大有作为。
用骑行重新丈量“地球的天台”——青藏高原从2004年开始,偶然的机会王利军老师接触了自行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爱上了这项运动,并认为骑自行车是最健康的锻炼方式,也是最环保的出行方式他先后6次骑行青藏高原,不仅在骑行的过程中给自己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和摄影作品,更难得的是,他从学科的角度,在实地考察中,收集了大量与青藏高原相关的重要的地图资料。
于是,他开始筹划,要把自己的专业所长和多年的骑行经历,为以后骑行青藏高原的人提供全面的参考建议
筹备5年,《骑行青藏高原》一书终于要在今年出版了,王利军老师谈到这里非常激动因为市面上骑行西藏的书有不少,但至今还没有一本贯穿青藏高原,包含了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六个省份,并且能全面介绍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如地势、山系、气候、水系、湖泊、冰川及自然地理分区等。
尤其是地图部分,采用多种地图类型结构形式,如骑行线路图、景观鸟瞰图、卫星遥感影像图、地形剖面图、垂直地带性图等
“《骑行青藏高原》书中有12条骑行路线,其中有6条是我自己全程骑行过的,从丽江到拉萨,途经香格里拉、芒康、林芝的滇藏线;从成都出发到香格里拉,途经泸定、康定、理塘、稻城亚丁的大香格里拉线,从西宁到敦煌,途经祁连、张掖、嘉峪关的祁连山线;西宁至玉树,途经玛多的唐蕃古道;从昆明至瑞丽,途经泸水、丙中洛、腾冲的怒江大峡谷线。
再加上当前上高原最热门、最经典的骑行路线,每条骑行线路上标注所有城镇及高山垭口的海拔高程”王利军老师对即将出版的《骑行青藏高原》非常有自信,他说这是一本最适合国内外向往青藏高原的旅游者、登山者、探险者、骑行者的书。
而且保持了自己一贯以来集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编书风格,绝对值得一看
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为什么选择骑行青藏高原呢?王利军的回答是,借用登山界有句名言:“当你选择攀登雪山,就是选择了与风暴、雪崩、冰裂、高寒、缺氧等为伴也许你是人群中最强悍的,但你没有风暴有力;也许你是最聪慧的,但你不能卜测未来。
骑行在青藏高原,它能给予你坚强、信念、智慧及正能量,其过程、经历与感悟将伴随着你的一生我要用骑行重新丈量‘地球天台’——青藏高原”创建第一所“中华地图文化博物馆”除了完成出版《骑行青藏高原》这本书以外,王利军老师还有一个心愿想要实现。
“我要把家里藏了几十年的宝贝书籍和地图资料捐献给社会,建成中国第一所个人捐助的具有地图学科特色的‘中华地图文化博物馆’”王利军说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王利军老师却自信满满从19岁读大学开始,他就开始搜集与地图相关的各种资料。
参加工作之后,更是把所积累的课题经费和自己的教学收入大部分都投入到购买和收集地图资料上他打了个比方,“我这里光单幅地图近万幅,专题地图集收藏的量在国内也是罕见的,比如全国城市的地图资料可以精确到每个县城,如果没有点储备,还真的不敢揽这样的活。
”
王利军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珍藏的宝贝,一块全国仅存的1966年杭州大学地理系革命委员制作的用来印刷西湖景区地图的铜雕刻模板王利军老师说像这样的宝贝不止一件,捐出来让大家都了解到杭州的地图历史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此外,王利军老师还正在设计个人微信公众号“小地图,大世界——地图世界中的文化”,大家可以通过三十集内容直观解读国家、政治、文化、历史、资源和风景名胜,可以了解传统地图与现代地图的编制历史,地图的应用
《地经》王利军老师一直强调杭州是一个颇具地图历史文化的城市“南宋时期,中国的第一张旅游地图就出自于杭州,叫《地经》1982年,中国首届旅游地图学术讨论会就在杭州举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第一批风景名胜区,浙江省入选了四个,其中就有西湖。
1988年,第一届全国旅游导游图大奖赛也在杭州召开而且,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地图收藏协会也是在杭州诞生的,至今影响力还是很大”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在杭州生活了40余年的王利军老师,把坚持在杭州执教,把“中华地图文化博物馆”落地浙江作为报答祖国最好的方式。
商报记者: 应丹视频:陈皮皮部分由图片由王利军本人提供每日商报(ID:hzmrsb)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