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三阴交怎么找(三阴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功效)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4
足太阴脾经(一)经脉循行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
足太阴脾经(一)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2.经脉循行特点体表路线:大趾→下肢内侧中、前缘→胸腹第三侧线。体内联系:属脾,络胃。并于心、咽、舌联系。(二)腧穴概要
1.腧穴特点:本经腧穴有: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
首穴隐白,末穴大包2.腧穴主治特点: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三) 常用腧穴举例:
1.三阴交[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配伍] 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禁针2.阴陵泉合穴[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操作] 直刺1~2寸。
作者/夏婧(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3级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审稿/汪剑(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跟我学中医 | 人身有三宝——精、气、神跟我学中医 | “气”在人体中是如何运动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