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荐阴陵泉的作用(针灸阴陵泉的作用)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20
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中文名阴陵泉穴出处《灵枢·经脉》隶属经络足太阴脾经主治腹胀,腹泻,小便不利主要配伍配肝俞、至阳治黄疸名称释义(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
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功能作用排渗脾湿。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解剖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1. 腹胀,腹泻,水肿,黄疸2. 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3. 阴部痛,痛经,遗精4. 膝痛操作直刺1~2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配足三里、上巨虚主治腹胀、腹泻;配中极、膀胱俞、三阴交主治小便不利配伍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1][2]参考资料[1] 王华.《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2年8月。
[2] 田代华.《灵枢经》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