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运动规律:动物运动规律视频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3-02
动物运动的形成:骨骼肌的收缩或舒张,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了躯体运动。
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第1课时 骨与关节的结构课题骨与关节的结构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教学[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目[来源:学.科.网Z.X.X.K]标[来源:学科网ZXXK]
知识与技能目标(1)观察长骨,辨认骨的主要结构[来源:学科网ZXXK](2)说明骨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对图片、实物等资料的观察、交流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2)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骨成分和特性知识的学习,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骨的结构、骨的坚韧特性和骨成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说明骨的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1:拿出我们前几年的衣服,又小又短穿不了了我们又长高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会长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就会找出答案导入2: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动物的运动方式,那么同学们知道动物为什么能运动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骨和关节的结构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课件展示图片,学生通过观察
,知道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构成2.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的器官(1)骨的形态有哪些?课件展示不同形态的骨,学生依据骨的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2)活动: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认识各结构及明确各部分功能①教师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观察方法步骤:A.取一块新鲜的长骨,放入解剖盘里用手触摸骨表面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感觉到表面光滑——骨膜)B.用解剖刀剥离骨表面局部的一层膜。
,观察膜上分布的神经和血管想一想有什么作用?(神经——感受刺激;血管——为骨提供营养)C.观察已纵向剖开的长骨,比较骨干与骨骺两部分在骨组织的致密程度上的差异(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骨密质;骨干内侧与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
,称为骨松质)②学生结合课本和实物认识骨的各结构③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记忆,然后检测学生记忆效果备注(3)长骨的结构包括什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识图,结合课本总结长骨的结构(4)骨的坚硬和韧性的特性与什么有关。
?课件展示图表,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骨的成分特征,引导学生推断出骨的坚硬和韧性的特性与骨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含量有关少年儿童时期骨中的有机物含量大于三分之一、无机物含量小于三分之二,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成年人骨中的有机物含量约三分之一、无机物含量约三分之二。
,这样的骨既坚固又有弹性老年人骨中的有机物含量小于三分之一、无机物含量大于三分之二,这样的骨弹性小,易骨折3.关节是活动的骨连结(1)骨连结的方式有哪些?教师课件展示骨连结的形式及相应图片,学生区分认识。
重点认识活动性骨连结即关节(2)关节的结构包括哪些?①演示实验:取一个猪关节,课前解剖,课上展示,学生观察②教师结合课件图片和课本,引导学生认识关节各结构活动体验关节的转动方向,感受关节运动的牢固性与灵活性。
A.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做前后、左右、旋转运动,主要是哪一关节参与大腿的运动?(髋关节)B.坐在座位上,大腿部位不动,小腿做前后、左右、旋转运动,主要是哪一关节参与小腿的运动?(膝关节)C.站起来,体验上臂运动的方向
(肩关节)然后上臂不动,体验前臂的运动方向(肘关节)合作探究①长骨为什么既坚固又轻便?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所以既坚固又轻便②骨折后,医生做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骨的哪部分结构
?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应特别保护骨膜,因为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③关节的哪些结构与其灵活性及牢固性相适应?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a.牢固性:关节面一凸一凹,分别是关节头和关节窝。
关节头位于关节窝内;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坚韧的韧带,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连结起来b.灵活性: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拓展提升查阅资料,怎样才能分别观察到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提示有机物可以燃烧,无机物可以溶于酸性物质中)(1)把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2)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是(A)A.骨、骨连结、骨骼肌B.骨骼、骨骼肌、关节C.骨、骨骼肌、关节韧带。
D.骨骼、肌肉、关节2.下列结构与骨长长有关的结构是(D)A.骨密质B.骨膜成骨细胞C.关节表面软骨层D.骺端软骨层3.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B)A.骨密质的厚度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C.
骨髓腔的大小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4.如图为长骨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标号1所示结构是 骨松质 (2)骨膜由标号4所示部分表示,它含有 成骨细胞 ,对骨的长粗和再生有重要作用5.如图为关节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1)填出关节的各部分名称:[1] 关节囊 ,[2] 关节腔 ,[6] 关节面 (2)[2]内有 滑液 ,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韧带等,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 牢固
性课堂反思:本节课活动设置较多,这也是吸引学生兴趣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活动为切入点,把本节主要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去,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观察长骨结构及体验关节运动方向活动时一定要做好调控,引导学生获取需要掌握的知识第2课时 运动的形成课题运动的形成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
(2)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对图片、实物等资料的观察、交流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2)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以及人体躯体运动发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教学难点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1:同学们知道我们全身有多少块骨和骨骼肌吗?它们有什么作用?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形成导入2: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结构是怎样实现运动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形成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课件展示人体骨骼图,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人体骨骼分为哪两部分。
?(2)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学生结合课本和课件图示总结出: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中轴骨位于骨骼的中央部位附肢骨位于骨骼的外围部分,包括肢骨和带骨两部分,主要参与完成四肢运动2.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
(1)人体有多少块骨骼肌?课件展示人体骨骼肌图,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获知人体有600多块骨骼肌(2)活动:观察牛的腓肠肌A方法步骤:①仔细观察牛的腓肠肌,描述牛腓肠肌的形态,辨认各部位的名称②观察肌腹,描述肌腹的形态和部位
,辨别肌纤维的方向③观察肌两端的白色肌腱,描述肌腱的形态,思考肌腱有什么作用④解剖观察分布在肌中的血管和神经备注B注意事项:①观察牛腓肠肌的形态,辨认各部位的名称时可以小组合作互相指认②解剖观察分布在肌中的血管和神经时。
,教师一定强调安全教师可先演示解剖方法,学生再操作(3)骨骼肌的结构包括什么?分别有什么功能?①课件展示骨骼肌结构图,引导学生认识各骨骼肌的结构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骨骼肌各结构的名称分析、推测其组成功能: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多位于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骨上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多位于骨骼肌的中央部位,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4)人体的骨骼肌可分为哪几大肌群?学生结合课本,获知人体的骨骼肌的三大肌群。
并结合图示认识三大肌群大概位置(5)骨骼肌有何作用?①课件展示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图示,学生判断哪种附着方式正确?(骨骼肌的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相邻的骨上)②阅读教材15页,说出骨骼肌的其他功能3.躯体运动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1)躯体运动由哪些结构完成?课件展示图片,学生结合自学课本获知:躯体运动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骨骼肌收缩或舒张时,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2)活动
制作屈肘和伸肘模型自己动手制作,并通过模型制作认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屈肘和伸肘时的作用师巡视指导操作步骤:①用所提供的材料,参照图1518制作一个上臂工作(伸肘和屈肘)的模型用硬纸板剪成骨的形状,用皮筋代替骨骼肌
,胶带代替肌腱,螺钉为关节②在上臂与肩部结合部(胶带)的正下方,捏住代替肱二头肌的皮筋,轻轻拉动,观察前臂的位置变化(前臂会上提),徐徐放开皮筋,但不要使前臂位置完全复原③捏住代替肱三头肌的皮筋,轻轻拉动
,你又看到什么现象?(肘关节伸直,前臂下垂)(3)屈肘和伸肘是怎样完成的?课件展示图片,学生结合自己的屈肘和伸肘动作,体验和交流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4)躯体运动的产生课件展示运动实现的视频。
,引导学生总结:①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②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收缩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还消耗能量,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细胞呼吸作用。
)备注合作探究(1)为什么骨骼肌要跨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2)双臂下垂及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分别处在什么状态?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收缩牵拉
;双臂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运动的形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1.下列关于人体骨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B.附肢骨主要参与完成四肢运动C.椎骨组成脊柱,成为头颅的支柱和躯干的中轴D.骨骼是由两块及两块以上的骨连结而成的2.人屈肘动作的产生是由于
(A)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3.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B)4.一个运动的实现不需要参与的结构是
(D)A.神经B.骨骼肌C.骨和关节D.软骨课堂反思: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明白运动是如何形成的在本节课中,需要运用到相关物理知识(杠杆原理)来理解运动过程中骨、骨骼肌和关节各起到什么作用。
本节课活动的设置,对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课件链接:【希沃白板5】课件分享 : 《15章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https://r302.cc/pGL9v1?platform=enpc&channel=copylink。
点击链接直接预览课件或识别二维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