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以东(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太疯狂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12
你是否还记得她曾经的名字?
编者按:原文于2018年9月14日发出后不久便收到“已被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责令删除?”的通知文章只存活了不到12小时现对文章进行修改后重新发出,希望这次能活得下去!由此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请谅解!
他乡故土撰文/李忠东海 参 崴,元称为永明城清属吉林珲春将军管理,因为这里盛产海参,故而得名1860年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
1862年,俄罗斯政府将海 参 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译成汉语就是控制东方,其扩张野心不言自明!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中国人都会感叹这里的熟悉和陌生,这片曾经属于我们的美丽山河在我们的眼里总是充满沧桑,令人
酸楚!海 参 崴在世界的位置(源于网络)
第1篇遥远的往事
有资料证明,至少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已经人生产和活动了,辽金元时期,这里都被中央所管辖,明朝时期这里属于奴儿干都司,清朝这里属大吉林宁古塔副都统,后划归吉林珲春副都统管辖康熙时期,俄国伺机东侵,俄国被击败,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片地区的主权明确属于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 参 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1860年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 参 崴。
鹰巢山远眺海 参 崴(@李忠东摄)
鸟瞰海 参 崴全景的地方为鹰巢山,是一座小山,也是 海 参 葳的制高点站在山上,极顶远眺,海 参 崴市座落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克半岛上,沿海岸线绵延30公里,东临乌苏里湾,西临阿穆尔湾,城市所属的大约20个岛屿分布在彼得大帝湾中。
海 参 崴市城市中心位于金角湾岸边,靠近深水良港的地方阿穆尔湾海水不深,海岸线平直陡峭,发源于中国的绥芬河就在这里入海而乌苏里湾则比较宽大,海水较深,沿海岸线有很多天然浴场“山海相环,岸畔楼群倚叠”,是对这座城市较为准确的表述,优越的地理环境、无法替代的军事战略位置,使沙俄帝国对这里垂涎欲滴,并最终通过武力将搞到手。
我们无从知道,当初签定《北京条约》的晚清官员事前或事后是否也有机会站在这座鹰巢山的山顶鸟瞰片大地。无法想象当他们面对这个海湾良港时,内心将会有怎么的惊涛骇浪?鹰巢山远眺海 参 崴(@李忠东摄)
第2篇永远的故土
潜艇博物馆在海 参 葳,参观的内容大多于战争与军队有关,这不知是旅行社有意的安排,还是这本来就是这里的特色,也许二者兼而又之吧!按导游的说法,自从1992年海 参 崴对外开放以来,为了刺激旅游,政府设计了三个噱头,分别是:色情、赌博和军事。
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李忠东摄)
著名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战舰成排停靠在港湾,可以远看,也可以拍照路边也不时有原版的武器陈列二战时的功勋坦克、功勋战机、潜水艇,都作为展品列示于人用兵器作景点,算是海 参 崴的一大奇观,也为中国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李忠东摄)
潜艇博物馆就是一艘二战时的功勋潜水艇。潜艇长78米宽4米宽高7米,曾经击沉过10多艘纳粹德国的舰艇,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潜艇博物馆(@李忠东摄)
这首本该在水下的潜水艇本被人工摆放在海滨大道旁,象一只搁浅的死鲨鱼,给人的感觉十分怪异和无奈艇内已经改作展室,不过很多设施仍然完整而真实地保留着,如潜艇的各种仪器,潜水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起居环境,同时展出的还有潜艇的设计师和制造师,以及艇长谢尔德林中将的塑像以及他和士兵们的各种勋章、军服等。
潜艇博物馆内部(@李忠东摄)
其中,前苏联的国旗让我们格外亲切,国旗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是俄文导游翻译说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也是我们熟悉的口号在潜艇博物馆的出口,有人出租红军的军服用于拍照,也有穿着俄罗斯军服的当地人兜售自己,陪游客照相,一张十卢布。
艇长谢尔德林中将的塑像以及他和士兵们的各种勋章(@李忠东摄)
潜艇背后,有一座二战时期的烈士纪念碑,碑的造型像东正教教堂,墙体为白色,屋顶镀成金色,纪念碑前面左右各有两座炮,炮口高昂着正对海湾方向,左边炮台上着镌刻“1941”,右边镌刻着“1945”,这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起止时间,二万多名在卫国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姓名被镌刻旁边的长墙。
纪念牌的正前方有一盏用五角星为底座的长明火,从建碑之日起,长明火日夜燃烧,从未熄灭过俄罗斯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每对新婚夫妇的鲜花都要敬献到烈士墓前,俄罗斯民族对历史态度让我们尊重卫国战争纪念碑(@李忠东摄)。
红与黑在这里,见得最多的雕像。在所有的雕像中,有两处最为特别。一个是位于火车站的背后列 宁雕像,一处是海滨大道旁的马可罗波。红军雕塑(@李忠东摄)
列 宁的雕像就位于火车站的站前火车站是典型的俄罗斯古典建筑,哥特风格的门拱,黄色的墙体,绿色的窗棂,使它格外的典雅和古朴,而且很难与火车联系在一起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这个火车站的重要战略意义, 据说,1891年车站动工兴建时,当时还是王储的尼古拉二世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
“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名字,就是尼古拉二世命名的火车站(@李忠东摄)
列 宁像(@李忠东摄)
列 宁像是中国游客最喜欢驻足留影的地方,马可罗波的雕像是很少有中国人留影的,这个强盗的雕像位于海滨大道旁,一手持望远镜,一手持沙皇军刀,十足地征服者的嘴脸和强盗行色在所有网站上,几乎都不能搜索到这个侵略者的资料以及这次事件的详细信息。
一篇名为《正是秋风落叶时》的文章这样写道:“这个一百五十多年前率领哥萨克匪徒强行登上海 参 崴的沙皇走卒,已经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的所谓‘民族英雄’就是这个流着哥萨克血统的沙俄军官,从他登上海参崴那一天起,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就开始了流离失所的逃亡,多少人牵衣哀号,扼腕顿足,隔海相叹。
正所谓,‘将军头上红缨带,多少苍生血染成’也就是从这一天起,符拉迪沃斯托克就取代了海参崴至今,我们走在海滨大道上,似乎还可以听见那遥远的历史回声,仿佛看见,在列强闪光的刀剑下,我父老乡亲不屈的斗争呐喊和逃亡时呼儿唤女的悲怆。
”耻辱之锚(@李忠东摄)
海 参 葳另一个刺激中国人灵魂的纪念碑位于海滨港口,是为了纪念沙皇占领这片土地而修建,内容十分简单,一个铁锚的雕塑,旁边大大地镌刻着4个数字”1860”这一年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 参 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
耻辱的1860(@李忠东摄)
第3篇记住她曾经的名字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我们应当感谢俄罗斯人对历史的念念不忘他们在为他们的“强盗史”树碑立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那些散落在海 参 葳每个角落的纪念碑、雕像都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这片土地屈辱的过去和无奈的现在。
穿行在海 参 葳大街小巷、海山港口徜徉在各种塑像、兵器与纪念碑之间历史的天空与我们所见的天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大地上的一切已经不再属于我们但,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也永远记得她曾经的名字,海 参 崴!。
绥芬河口岸,远端为俄罗斯国旗(@李忠东摄)
-END-侠客地理特别出品文图/李忠东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寻找自然美景探秘山水奇观用脚、相机和键盘记录地球故事微信ID:xiakedili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