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性行为猫(动物世界纪录片猫)新鲜出炉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10
你知道吗?在新疆,你可以见到许多新奇且萌的野生动物,有长相及叫声都像猫的兔狲、有“头插短棍”的傻狍子以及神秘且呆萌的雪豹......请听荒野新疆志愿者申煜老师为我们讲述它们不为人知的故事
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是目前全球性的规模最大的环保节日,是为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集中发声的日子今年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众生的地球”(Earth For All)——有一种悲观的说法“我们是能够拯救地球的最后一代人“。
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数据显示,过去四十年,地球生物多样性降低了68%显然,地球环境和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生存境况都亟需得到改善新疆地域广阔,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生物物种。
以天山山地为例,因为构造特殊,在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来临之时,天山山脉的谷地和盆地成为物种的“最后避难所”,很多物种在此地得以保留并进一步演化出新的物种,造就了新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在世界性环保节日的宏大背景下,我们想做一些务实的事,比如关注身边具体的环境问题,比如关注生活在离我们几十公里外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再比如支持那些赤诚的投入环境保护的公益人。
4月22日雪豹图书馆有幸请到新疆本土知名环保公益机构“荒野新疆”的申煜老师,为大家讲述新疆本土民间环保机构十年守护荒野的故事认识新疆的典型野生动物很多地方的典型珍稀野生动物是用地域冠名的,比如“滇金丝猴”“东北虎”“亚洲象”。
生活在新疆的典型野生动物似乎名称都比较朴素,不过长相倒是很有记忆点
角似弯刀的北山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栖居在海拔3500-6000米的高寒地带,是栖居位置最高的哺乳动物之一目前主要分布于中亚高山地区和中国的新疆、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西北部等地在乌鲁木齐人常说的南山也是北山羊的栖息地。
体型较大、形似骏马的马鹿,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它是仅次于驼鹿的体型第二大的鹿,也是旧大陆鹿类中唯一自然分布到新大陆的鹿。近年来在天山天池景区常有游客拍到成群马鹿出动觅食。
4-5月刚刚出蛰的灰旱獭,别名天山旱獭、阿尔泰旱獭,与魔性尖叫的咆哮“土拨鼠”——灰白旱獭都属于松鼠科、旱獭属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是新疆天山山地的优势鼠种,挖洞能力一流最近如果去南山看到洞中蹿出这么个小可爱,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可能见到了刚刚出蛰的灰旱獭。
有螺旋状角的盘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雌雄都有角,雄性的角粗大是典型的山地动物,分布在海拔1500米至5500米左右,新疆的克拉玛依后山就可以看到它们喜欢在半开旷的高山裸岩带及起伏的山间丘陵生活,有季节性的垂直迁徙习性。
且视觉、听觉和嗅觉敏锐,性情机警,极耐渴
角似头上插了两根小短棍,顶着两只大大的招风耳,被人们称为“傻狍子”的西伯利亚狍在全国均有分布,尤以东北的数量最多,被称为“东北神兽”在新疆天山就可见,有趣的事,狍子一受惊吓,尾巴就会“炸毛”,露出屁股上的白色桃心。
体型最大、最常见的狐狸——赤狐,它们会在后期基因突变中,体毛变异成黑色的“黑化”狐狸。
外形似猫,但比猫的体型大,耳朵的毛上有尖尖的猞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比雪豹所处海拔低一些的前山盖为喜寒动物,基本上属于北温带寒冷地区的产物,也栖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带,栖息环境极富多样性,从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针阔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原及高寒荒漠与半荒漠等各种环境均有其足迹。
兔狲有着短而宽的方脸,和粗短的体形,叫声似家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兔狲与雪豹及猞猁都属于猫科动物,是灰旱獭的天敌之一,也常常对灰旱獭行“守穴待獭”、“兔占獭穴”之事。
随着季节的变化毛色也随之变化的白鼬,冬天在外活动时,为了自保会用尾巴扫掉脚印,因此被人们称为“扫雪”。
除了这些兽类,新疆还有物种丰富的猛禽,如,金雕、红隼、高山兀鹫、苍鹰、胡兀鹫、拟游隼等。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新疆有鱼类100多种,土著鱼类约占一半(53种),两栖和爬行动物50余种,哺乳类132~136种,鸟类392-430种,以及几百种蝶类十年追兽——荒野新疆追兽项目的主要调查物种荒野追兽项目组最初是一个由一群户外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组成的荒野追兽项目组,所有项目的开展都依赖于这个志愿者团队,团队成员都是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平时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在闲暇之余拿出自己的时间精力来参与这项公益保护事业。
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
一、雪豹雪豹在200万到300万年前诞生于喜马拉雅山,并随着不断变迁,慢慢地向四周扩散。现如今,雪豹分布在中亚的12个国家,在中国新疆的阿尔金山、昆仑山、中部的天山、北部的阿尔泰山都是雪豹的栖息地。
雪豹所分布的中亚地区聚集了全世界大概1/3的人口,这些人口的所需的水源都依赖于中亚地区的冰川系统因此,冰川在这个整个中亚地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存在对于雪豹的监测和调查,实际上是为了证明如果雪豹的数量和种群都非常的稳定,那么就能从侧面来反映雪豹所在的冰川也就是高山生态系统是健康的状态;而且雪豹属于整个高山生态系统里面的一个旗舰物种,是高山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顶尖捕食者,雪豹种群的稳定,证明了从它往下的其他所有的物种应该也是比较健康和稳定的状态。
我们在新疆做过初步的雪豹调查的区域后发现——新疆典型的地理特征——三山夹两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都是雪豹的分布地。
这是在博格达峰下拍到的雪豹照片。雪豹的背后就是灯火阑珊的乌鲁木齐市的夜景。在图上还可以清晰地看见有一条比较长的路,应该就是贯穿乌鲁木齐南北的河滩公路。
非常难得的是我们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开创了一个先河,就是由新疆的民间保护组织和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建立了一个雪豹保护地,这是我们建立的第一个雪豹保护地,也是新疆的第一个民间雪豹保护地因为雪豹可以作为侧面反映高山生态系统以及冰川所在的生态系统健康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所以我们把乌鲁木齐河发源的源头——一号冰川以及整个乌鲁木齐河列为核心保护地因此,在雪豹的调查与保护项目开展的十年期间我们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第一,多年来在乌鲁木齐河雪豹保护地已经识别超过了60只雪豹的个体雪豹的个体识别是通过使用红外相机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对它们的毛色、斑点、花纹等不断地比对来判断这些个体的活动范围、性别以及与它附近领地雪豹之间的家庭关系,并对其他的物种开展调查。
工作中积累的大量资料也将为以后更科学的开展保护工作打基础、建立支撑,也因此通过建立了非常丰富的影像数据库在对大量的影像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后就能建立起雪豹领地、家庭关系、种群关系、季节性迁移,领地的变化的数据库。
第二,建立保护地,形成志愿者联动社区保护机制,形成在地的保护力量,并且积极地宣传可以改变周边群众对雪豹保护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社区的拜访和调查在某些区域会因为雪豹捕食牧民的家畜而造成。
人兽共存的矛盾,因此我们想了大量的办法去化解这种冲突。一是让牧民加强对于畜群的管理,改变以往比较松散的放牧管理模式。二是政府对人兽共存矛盾较高的牧区提供带补贴的农业保险,使牧民的损失得到补偿。
另外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人来开展,在以前,在雪豹分布的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类对雪豹造成伤害的情况比如,捕兽夹,有一部分可能是属于非法盗猎,另一部分是当人兽共存矛盾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雪豹可能会面临报复性伤害。
因此我们这么多年在做社区工作时也一直强调去化解这种伤害我们在开展社区工作时,至关重要的是要和当地的林草部门、森林公安紧密配合,加强反盗猎的工作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推进以及法律宣传的普及,我们发现基层群众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已经做的比较到位了。
第三,构建了全疆范围内雪豹的民间调查网络新疆是我们国家的雪豹栖息地和分布数量最多的区域构建调查网络是为了更系统地对新疆整体的雪豹分布、雪豹栖息地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查,也是为以后更科学的开展保护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发现新疆的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中三大山系之间种群的扩散廊道和雪豹种群有非常大的关联十几年前,托克逊的戈壁滩上发现了一只雪豹的尸体,一般雪豹并不会去这种低海拔且非常炎热的地方,但这只雪豹却死在了这个戈壁滩。
通过分析,我们调查后发现,在达坂城和托克逊之间有一个垭口,这个垭口的道路格局是由三条铁路一条高速以及一条国道组成的密集交通线,因此它对两头山脉的雪豹进行种群扩散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牧民曾告诉我们,他已经将近二十年没有在那附近见过雪豹。
说明二十年前那里高速路、铁路还不密集时,是出现过雪豹的,也证明了在二十年前雪豹有正常的种群扩散行为综上所述,我们分析的结论是:这只雪豹在进行种群扩散,去往新的领地时,密集的道路格局隔绝了它传统的扩散廊道,使得它们只能从戈壁滩绕路过去。
但雪豹是比较适应寒冷条件的高山动物,在炎热的戈壁滩上行动,对雪豹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很不幸,它死在了戈壁滩上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非常多的交通道路建设在施工时都已经考虑到了动物迁徙廊道的设计,这对野生动物保护是极为有利的。
第四,通过公众传播提升对雪豹的关注、参与和支持荒野新疆在前几年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希望能把雪豹推荐成乌鲁木齐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将乌鲁木齐打造成 “雪豹之城”一方面,这可以作为中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在乌鲁木齐市周边的生态环境是被保护的非常好的。
因为在离城市这么近的地方就有雪豹的栖息地,而且拍到的那张雪豹与乌鲁木齐的照片,是可以证明乌鲁木齐是当之无愧的“雪豹之城“
我们在开展物种调查与保护的同时会利用影像资料中的一些故事来宣传,也参与了很多动物保护纪录片的拍摄,并在前两年做了“雪豹之城”的巡展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平台的宣传提升公众对于雪豹的认知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来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从而能参与并支持保护事业。
二、水獭第二个对大家来说可能会觉得非常新奇的物种是欧亚水獭。水獭曾经的分布非常广,在1989年的时候已经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目前在新疆仅能确认在阿尔泰山的某些地区有分布。
水獭的长相非常奇特,它在水边捕鱼时,总是露出非常满足、惬意的神情。因为尾巴比较长,因此它在水面游动时,很多人远远的看见,会认为它是水怪。其实它是一个非常萌且可爱的物种。
新疆本土的皮雕艺术家孟璐璐就用水獭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皮雕作品。
水獭是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个指示物种和旗舰物种它的主要食物是鱼,因此对于生存的水质是有要求的,而水质的好坏决定这个水域里面的鱼类资源是否丰富,这也渐渐的决定了水獭的食物链的供应情况所以水獭的保护思路和雪豹的保护思路是一样的。
即保护水獭,就是保护和水獭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其它物种,以及生态系统,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三、豺豺,又号称亚洲野犬它曾经分布的也非常广,但是现在它的数量可能比大熊猫还少它有一个血缘关系非常近的亲戚,是我们曾经在《动物世界》里面见到的一种叫做非洲野犬的动物。
豺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豺狼虎豹”是猛兽当中排首位的豺的听觉、嗅觉非常发达,耐力也非常强,而且它一般是团队协同生活,它们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也是非常突出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物种,现在的数量却非常的少,逐渐成为只闻其名、不见其身的罕见动物,这背后的原因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一般情况下,物种减少会有以下几个原因如,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等而环境变化除了自然环境变化以外还包含栖息地被破坏,食物消失等原因,这都会导致一个种群的灭绝在2015曾经公布的豺的潜在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豺原来的分布范围非常广,但近几年,豺的种群在世界范围内消退的速度特别的快,曾经历史上的一些分布区,如,蒙古高原、有些中亚山地、俄罗斯等,现在已经证实没有野生的豺了。
目前,在中国的西北地区还有豺的存在我们在新疆做了初步的豺的分布调查时,在阿尔金山发现了豺的连续分布在阿尔金山分布的豺我们称为北方豺,在西南方向分布的豺称为南方豺当地的老乡用维吾尔语称它们“曲盖”,民间俗称“红毛狗”。
一个优良的生态系统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环境在大自然中,每个物种都有其特殊的生态作用和价值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新疆的这些丰富的物种,是希望大家在对野生动物以及生物多样性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能关注那些有重要生态意义因各种威胁物种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
你我一起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守护荒野,守护家园,护地球生态,与自然共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