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新浪(人生若只如初见暗示什么)一看就会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22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今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01 今日重阳节 古老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月九、九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02 登高怀远 看花带酒上高山,满目秋光浮生闲 重阳节一直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登高怀远,心旷神怡、健身祛病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青山绿水,红叶白云。秋日的大好风景,尽在眼前。登高赏秋,居高思危。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满山红叶的重阳节登高还可以赏秋,“九九艳阳天”,饱览美景的同时活动身体,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
03 赏秋晒秋,田园丰收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04 赏菊戴菊,悠然见南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菊花又有个和重阳节极相称的名字,叫做寿客生长于中土,已有三千多年看过了魏晋风度,识得了盛唐繁华,见证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也得到过黄巢“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青睐,世事变迁本来无常,风土习俗却依旧年年热闹。
赏菊的同时簪菊,把菊花插在头上鬓边,晚唐杜牧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壸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重阳节,已到深秋凌霜怒放的花,是不甘沉寂的生命所发出的灿烂呼唤哪怕最鲜妍的光景已经过去,哪怕最明亮的春夏已然溜走,哪怕人生中的青春年华总是留不住,中年和老年的岁月里,也自有它傲人的光华。
活得精彩是生命的态度,年龄从来不能设定任何限度
05 饮菊花酒,延年益寿 菊花是消暑退火的中药,长服可以延年益寿,所以有“长寿花”“延龄客”的别称,“菊能轻身益气,令人久寿”《千金方》:“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头,能去头风(偏头痛)、明眼目” 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代酿制菊花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菊花盛开时,连茎叶采下,泡在米酒或麦酒中,把酒坛密封存放到次年重阳节时,开坛饮用;一种是在九月九日时摘下菊花晒干,用糯米一斗蒸熟制米酒,配上五两菊花末泡制而成,贮放一年后饮用。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饮酒》诗里说,“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从此忘忧物,遣我远世情……”这里同时提到菊花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06 插佩茱萸,驱恶辟邪 宋代陈钦甫的诗《九日》中说,“菊枕堪明目,茱囊可辟邪”王维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人重阳节佩戴茱萸锦囊以驱恶辟邪,也可以在头上插戴茱萸。
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茱萸也是一种药草,有驱寒热、除风湿的作用,它的种子也可以用来泡酒,有的地方把茱萸和菊花一起放在酒中,制成所谓的茱萸酒来饮用。
08 吃重阳糕,步步登高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糕”谐音“高”,吃重阳糕就寓意步步登高,吉祥如意同时,重阳节蒸糕给老人吃,表达“敬老”之意,又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蒸重阳糕的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重阳糕要小一点,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所以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一些地方讲究把重阳糕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09 兄弟之约,茶酒相逢一杯中 酒中相聚,茶中相逢他乡故乡身是客,酒逢知己千杯少,千秋大业一杯茶 登高观景,最宜结伴而行重阳节的登高,从来不担心“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却总让人想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单。
若有年年兄弟登高处,愿遍插茱萸,而不少一人
10 爱老敬老,九久安康长少年 古往今来只如此,曾见何人再少年! 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众人常借此时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平安、幸福1989年,国家把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从古时候起,我国就有重阳节献寿的习俗南朝梁庾肩吾《侍宴九日诗》有“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中”一句,可知“重阳”向老年人献寿由来已久即使是现在,人们在重阳佳节里,说的和听的最多的也是“祝老年人健康长寿”。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秋天丰硕、厚重、深邃这个季节流淌着斑斕的色彩,闪耀着缤纷的光芒,是多么的意味深长,恰似人生的晚年,阅尽人间冷暖,虽已华发苍颜,但却感悟良多,始觉黄花最多情,重阳相伴慰此心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人生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经历了人生的拼搏,该是放下所有纷扰,平静心灵的时候了,且去看山,去看水,去看那深藏在岁月尘埃里的五彩年轮,古往今来只如此,曾见何人再少年,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 诗情画意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种思念,两处怀想诗人遇佳节良辰,倍加思亲,远在家乡的兄弟又何尝不是如此,登高远眺,唯盼平安。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代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代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代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唐代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却像是一幅水墨田园画,感情真挚,诗意醇厚。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日》 唐代 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登高》 唐代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
唐代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代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齐安登高》 唐代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以高秋写高情,颇显名士风范菊花满头,纵饮销忧,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恻,令人读来颇觉顿挫跌宕,风神摇曳 《九日送别》 唐代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 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 明朝应作断蓬飞。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谢新恩》 南唐 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晚秋的悲凉便透纸而来 《水调歌头》 宋代 朱熹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南宋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愈是佳节,孤身一人的愁苦便愈加浓重秋风萧瑟,落花满地,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踏莎行》 宋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结尾一句景色描写即见之前言语不过强颜欢笑,眼前风雨欲来之景,又何尝不是国家飘摇的写照,可惜词人一腔热血,满心忧患,却无人能解。
《沉醉东风·重九》 元代 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采桑子·九日》 清 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
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词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杀萧索景象“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看似平淡,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螃蟹咏》 清 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此诗出自《红楼梦》,为薛宝钗所作,借闲吟景物暗讽官场丑恶,笔锋犀利,可见蘅芜居士虽惯常明哲保身,内里却仍是一片晶莹如雪之心。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独步诗坛。
12 佳节又重阳 茶酒两相逢 菊花酒、桂花茶,向来是重阳佳节的必备饮品 陶渊明的《饮酒》,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老友相聚时,酒像经年的情谊,沉淀着过往,沉淀着那一去不回的青春岁月,举杯时,依稀可闻见幽幽的花香,历久醇浓。
酒中相聚,时光未老 茶,适合相逢不管是初见,还是重逢,清浅的一杯茶里,可以照见岁月静好初见的时候,千言万语,都在茶中重逢的时刻,一盏茶里,有久违的熟悉若赏菊时,你也迷上了那花香,不妨在杯盏里,看它重新绽放的青春模样。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九九,便是久久人们说,这是老人节,亦是登高节今天,宜赏菊,饮酒,登高,喝茶愿所有老人,得以清闲,享此清福 酒中情浓,茶中情深重阳节,愿有人陪你饮酒,也有人伴你品茶。
谢谢阅读
何新时事:hexinbbs
何新文史:hexinwenshi
何新学术:hexinxueshu
何新玩画:hexinwanhua
搜索以上公众号或者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即可快速获取更多更有深度的文章!本文来何新网易博客和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xinbbs/http://hexinbbs.blog.163.com/
投稿邮箱:hexinzhuanyong@163.com联系微信:zhouwen56789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