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表达的情感_琵琶行教案详案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5-07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首描写音乐的名篇——《琵琶行》。活动一、结合注释默读诗歌1—2段,梳理诗意,并将下面问题的理解批注在书上:1.“主人下马客在船”如何翻译?
琵琶声里话知音——《琵琶行》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音乐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沟通方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首描写音乐的名篇——《琵琶行》二、结合注释,朗读课文三、梳理诗意活动一、结合注释默读诗歌1—2段,梳理诗意,并将下面问题的理解批注在书上:。
1.“主人下马客在船”如何翻译?2.第一段写诗人送别客人,为何要穿插两句写景的诗句?3.从“欲语迟”“千呼万”“半遮面”这几个词语的描写中,你读出了琵琶女怎样的举止形态?4.“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何不是“犹抱琵琶半遮脸”,有区别吗?
5.“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的“信”如何让解释?能用“信”组几个成语吗?6.“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幽愁”为何不写成“忧愁”?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剂突出刀枪鸣其中的“乍”和“迸”“骑”读音和意思?这两句写出了音乐怎样的特点?。
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段集中描写音乐,为何最后这两句突然转为写景?参考:1.互文手法2.以清凉的景物衬托送别的伤感3.作为歌女这种身份职业,丝毫看不出轻佻之态,而是举止文雅,形态羞涩,有大家闺秀之态。
可见其家庭不是普通人家4.前者有羞涩之态,后者反倒举止粗俗,有不礼貌之状5.“信”:随意成语:信口开河、信手拈来、信口雌黄等6.“幽”有暗中涌动,“忧”为担忧此处形容音乐让人感觉的愁绪说不清,道不明,涌动在心中。
7.音乐的激越和雄壮8.写四周的无声,表现出听众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侧面衬托音乐的动人,以景结情活动二、结合注释默读诗歌3—5段,梳理诗意,并将下面问题的理解批注在书上:1.“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与毛泽东的诗歌“万水千山只等闲”以及“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意思一样吗?。
2.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如何理解?和“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意思有区别吗?3.“梦啼妆泪红阑干”中的”阑干”如何理解?4.这一段为琵琶女自诉生平,从自诉中读出了琵琶女怎样的人生遭际?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诗句中的“重”读什么音?理由?6.终岁不闻丝竹声,诗句中的“丝竹”怎么解释?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两字说明诗人和琵琶女有着相同的人生遭际你从诗中读出了吗?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江州司马”指谁?为江州何司马“泣下最多”?成语“司马青衫”是何意?参考:1.课文中指“平常,随随便便”“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指不放在眼里,“等闲识得东风”中的等闲则指容易2.颜色是指容颜,古今异义。
而“朱颜”指红润的容颜古诗中的颜,颜色,朱颜,均指女性容貌3.①纵横交错的样子如“瀚海阑干百丈冰”②“阑干”即栏杆,如李白诗“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这里指第一个义项4.年轻时艳压群芳,风靡京城,生活上。
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琵琶女年老色衰,无人问津,为了生存,只能嫁给低微卑贱的商人,生活上聚少离多,独守空门她的一生反差极大,从万人空巷到冷冷清清,从艳压群芳到年老色衰,从纸醉金迷到独守空房。
令人叹息5.读chóng,又的意思6.音乐,借代手法“丝”指弦乐,包括弹弦乐和拉弦乐,“竹”指管乐7.白居易,在朝为官,因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贬为江州刺史琵琶女年轻时也是京城的百姓,并且风光无限,但随着时间流逝,年老色衰,不得不嫁给商人为妻。
他们的人生均是由风光无限跌入人生低谷故谓“同是天涯沦落人”8.“江州司马”指诗人,借代,以官名代人名由于“同是天涯沦落人”,故感受最深,所以“泣下最多”成语“司马青衫”:极度悲伤四、小组探究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
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虽地位悬殊,却因为音乐自然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到底是因为什么能让两位素未相识,地位悬殊的人仅仅因为一首琵琶曲产如此强烈的共鸣?。
参考:1.琵琶女与白居易有着相似的不幸的命运,他们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白居易,在朝为官,因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贬为江州刺史琵琶女年轻时也是京城的百姓,并且风光无限,但随着时间流逝,年老色衰,不得不嫁给商人为妻。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并且随着他来到现在的地方2.两人皆有才华,曾经风光无限,而今落魄失意曾为太子老师的白居易是多么令众臣羡慕,自从被贬之后,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孤独寂寞,落魄失意,几多无奈,几多遗憾。
对于琵琶女来说,也是如此当她在京城年轻时,技艺高超,红极一时而如今,失落孤独,“暮去朝来颜色故”“商人重利轻别离”“去来江口守空船”3.相同的境遇让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呼喊虽然两人素未平生,但音乐在两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产生了情感共鸣。
作者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
五、赏析诗歌表现手法活动:品读第二段描摹音乐最好的表现手法莫过于比喻,哪些诗句运用了比喻?写出了音乐怎样的形象特点?运用比喻有何好处?完成如下表格:比喻句音乐的形象特点比喻的好处大弦嘈嘈如急雨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参考:形象特点: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出了音乐的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写出了音乐的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音乐的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写出了音乐的婉转优美和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出了音乐的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音乐的凄厉惊心)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六、比较阅读,回答问题《省试湘灵鼓瑟》(唐代 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首诗歌的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运用的表现手法与《琵琶行》第二段结尾“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不同?参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了侧面烘托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以景结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
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
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