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_苏珊朗格名词解释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5-09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1、康德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0)《判断力批判》(1790)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2、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
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
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1、文学活动论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人学”。
2、文学反映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艺术生产论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
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三、作品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形式主义文论1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达、英美新批评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3、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序与序列等四、读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接受美学和洗者反感批評
20世纪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姚斯《走向接受美学》:“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
一种当代的存在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五、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马克思:“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
一种对话关系”第二节、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1、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2、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从发生学层面看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
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能的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
意的人的活动的多种意义:经济技术、革命实践、审美创造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3、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三、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的分类: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来分:1、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2、宗教性或幻想性的精神活动
3、伦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4、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艺术,文学精神活动与经济基础关系来分:1、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如逻辑学和语言学2、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观念性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
恩格斯称之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文学活动的发生大巫术仪式发生说认为文学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
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宗教发生说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赫尔德: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实践活动追寻外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大游戏发生说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
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斯宾塞、席勒:“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德国学者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份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该派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
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中考证了舞蹈动作来自采集种子的劳动活动二、文学的发展1、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大黑格尔的理念: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
女弗莱:循环动因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大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从一百多个俄罗斯神话与民间故事分析出三十一种功能,
各个不同的民间故事无非是这三十一个功能不同组合下呈现的不同样式女列维一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体现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的矛盾。
该神话的不同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合成了不同图像2、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
3、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