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情感心理专家_小清情感心理专家简介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5-15
章小清,1975年12月生,江苏南通如皋人,1998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2000年留校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助教,2000年-200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10年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人物简介章小清,1975年12月生,江苏南通如皋人,1998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2000年留校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助教,2000年-200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10年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研究工作,2010年底受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全职回国。
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专业负责人和学科负责人章小清教授的研究聚焦于人神经发育与神经再生,相关研究揭示了人神经发育的进化机制,结合干细胞和基因编辑为移植细胞的制备提供了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发表SCI论文40余篇,引用4000余次;申请或授权专利8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6部;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兼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章小清教授采访同济大学章小清教授,是一个周末的中午笔者从上海杨浦区乘坐地铁,辗转到达同济大学沪西校区门口,章小清教授正好从一个活动的现场出来,因为当天下午他还要去浦东参加另外一个活动,我们就在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学生食堂边吃边聊了起来。
梦启濠滨章小清1975年出生于江苏如皋磨头镇,他上的高中是当地一所非重点中学——磨头中学高考那年填报志愿时,生物老师给大家介绍说,“南通医学院是全国最好的高校”生物老师的一句话,让全班超过半数的学生填报了南通医学院。
最终,只有章小清一个人被南通医学院录取30年后的今天,章小清说起这件事时,莞尔一笑,心中很是感慨尽管当时生物老师的话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感情因素,但是,章小清说,能被南通医学院录取“心里喜悦激动,入学前还专门和家人一起在通医校园附近转了转,学校由濠河包围着,环境真的不错。
我知道,南通医学院并不是全国头部高校,却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南通大学启秀校区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国家5A景区章小清后来在国内外几所知名高校读书、科研、工作、生活,2000年-2005年在复旦大学读研,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2010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研究工作,2010年底全职回国,受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无论走到哪里,南通医学院严谨朴实的校风,开放融通的校园文化,爱岗敬业的老师们,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章小清“通医的老师们一心一意培养人,这是任何冷冰冰的指标无可比拟的”“南通医学院的校风、学风非常好,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十足。
”章小清回忆说,在大学时代,上课时同学们都争着往前坐,生怕坐不到好的位置,“我一般坐在前面第二排,为了能听得清楚老师们讲课的内容,也看得清老师的板书”因为靠前坐了,章小清至今还记得,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万人欣老师挂图的动作非常有范儿,生物化学教研室黄祖模老师的板书整整齐齐,消化内科杨大明老师的讲课条理清晰,教务处倪衡建老师的眼神犀利而严厉……
“老师们很负责”章小清说,“那时候,我们每天早晨六点半要出操,年级主任程建群和朱晓阳老师往往六点钟之前就已经在学校大操场上等我们了有时候,出操结束,老师会留下一个班点名,还会去学生宿舍抽查,看看有没有偷懒没出操的学生。
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大家都很自觉”
通医93医本7班合影访谈中,章小清教授特别提到了两个老师一个是年级主任程建群老师,一个是人体解剖教研室的万人欣老师当时,章小清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八个班,每年都要排名次章小清的学习成绩稳定在全年级前30名以内。
“记得大学最后一年,我在通医附院实习时,接到了程建群老师的一个电话电话中,她关心的问我想不想留校?”章小清说,保研、留校这种事,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那时候,程建群老师能够想到我,让我后来顺利留校,这件事“说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并不为过”。
留校后的章小清,被分在了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章小清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当时,万人欣老师把实验员张老师喊来,吩咐道:去给章小清和陈罡(教授,现任南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弄一具尸体来万老师要求,章小清和陈罡必须在一年之内,利用业余时间,把一具尸体解剖完毕。
“那时候,年轻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得益于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章小清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要随堂听老教师们上课,然后带学生们上实验课通医对于章小清来说,不只是严谨朴实的学风,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章小清说,夜晚,他在学校教学楼的楼顶看过星星;实习的前夜,他和室友们彻夜聊天,“和同学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玩”,那种感情是一辈子的。
通医学生食堂的长条凳、长条桌,学校严格分区的男女宿舍,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宿管员拿着大喇叭对着楼上喊学生接电话的场景,历历在目,终身难忘“不能丢了传家宝”章小清全职回国后,先后担任过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和副书记,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和本科生院副院长,同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平时,章小清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大学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在章小清教授看来,学校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人才培养曾经是我们南通医学院的优势,千万不能丢了这个传家宝”南通医学院出了很多人才,绝大多数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还出了段树民、顾晓松、陈义汉、樊嘉等院士,“我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答辩时,写的本科毕业学校就是南通大学。
”章小清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那份笃定对于南通大学的学弟学妹们,章小清要说的话很多,包括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等等章小清特别强调,要努力克服自身的惯性,尤其是自身的惰性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往往取决于你的那块短板,而不是你的最强项。
章小清举例说,来自农村的孩子,一般比较内向章小清坦言,演讲能力就曾经是他一直想克服的弱项2005年,还在复旦大学读博的章小清,获得了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组织的赴德国参加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宝贵机会林岛会议开始于1951年,是名副其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最多的一年,有60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会。
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起开会,机会难得章小清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必须克服性格内向的短板,在诺奖得主报告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勇敢的站出来提一个问题这个小目标,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很容易,然而,对于章小清来说太难了。
在最后一场报告会上,章小清终于鼓足了勇气站起来“当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章小清说,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向诺奖得主提了什么问题好在,对方很谦和,主动跑到章小清身边,确认了他所提的问题之后,开始回答章小清的提问。
迈过了这道坎之后,章小清在各种场合都没有了怯场的心病“我们国家缺的是原创性科学技术”近年来,章小清在包括《Nature》在内的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在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章小清寄语南通大学高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们,要学会反思:我为什么要读研?将来能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什么贡献?有没有抓住一些关键的问题?。
章小清说,只要方向对头了,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搞科研,一代人一代人接续奋斗,未来的机会无限访谈最后,章小清教授衷心祝愿南通大学的明天更美好本期校友访谈得到AME出版社、览宸医疗、南通大学上海校友会支持,特此致谢。
提供南通大学校友访谈线索,请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