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专家中华简介_情感专家中华简介图片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5-17
2004年,国家颁布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从那之后,那些背着医药箱进山进村给农民看病的赤脚医生,就正式走入了历史。
2004年,国家颁布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从那之后,那些背着医药箱进山进村给农民看病的赤脚医生,就正式走入了历史这个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医疗制度,既是那个时代医疗条件的缩影,也是毛主席对广大农民的深切感情。
如果没有赤脚医生制度,恐怕今天的中国也不会是这个样子当年的毛主席,到底是怎样用这种办法,救了5亿农民的命呢?这就要从一次报告说起了。

旧社会的中国,由于一些陈旧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自身社会发展的不足,导致医疗环境非常差劲传统的中医体系缺少规范,造成了庸医横行、巫医不分的情况而新兴的西医,由于我们没有自己的化工业,也几乎无法发展4亿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足40岁,儿童夭折率达到了20%,
平均每万人左右,才能有一个正经的大夫。
1949年,新中国建立了,但是这种情况却没有根本改善1950年,全国仅有医院2800所,病床8万张,每千人拥有医师数仅有0.07人而这些数字,在农村地区更加触目惊心以河北省为例,这里83%的村庄没有接生员,致使新生儿的夭折率居高不下。
农民们有了伤病,往往只能用一些土办法来治疗但是由于卫生条件差,土办法往往会让情况更加严重
对于这种情况,毛主席非常着急他曾经表示,要把群众发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同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然而,仅仅是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并不能彻底解决所有的医疗问题我国当时的公共卫生情况,仍然十分严峻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在听取卫生部工作报告时,第一次以具体数字的方式,得知了农村医疗的现状在当时,全国80%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却仅有20%的医疗资源于是,他在当天的谈话中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二六指示"。
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相关的文章,首次将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的农村卫生员称为"赤脚医生"这个充满泥土气息的称谓,迅速传遍了全国根据上海市卫生局在1972年的数据,该市培训的赤脚医生,平均每人掌握80种常见病诊疗方法,能使用120种中草药,针灸穴位辨识准确率可以达到92%。
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赤脚医生岩温罕用竹筒制作听诊器,发明了"竹筒叩诊法"。后来这种方法,被收录进了197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赤脚医生实用技术手册》之中。
赤脚医生的培训体系极具中国特色在湖北,医疗培训机构采取了"县卫校集中培训、公社医院跟岗实习、大队卫生室实践考核"的三级培养模式每一个阶段的培训时间为3-6个月,重点学习针灸、中草药、外伤处理、传染病防治等实用技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些“赤脚医生”可以辨识大部分常见草药,并能独立完成清创缝合、静脉注射等基础操作。这种"急用先学、学用结合"的培训方式,使赤脚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具备了基本的医疗技能。
据卫生部档案记载,到1975年底,全国赤脚医生总数,已经达到了156.3万人另外还有生产队卫生员328.3万人,接生员74.2万人这些基础医疗人员分工合作,形成了覆盖全国96%生产大队的三级医疗网络在缺医少药的年代
,他们背着药箱、光脚踩在田垄的泥土中,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住了5亿农民的健康防线。
在疾病防治战场上,赤脚医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1970年,全国血吸虫病患病人数约1000万人;而经过赤脚医生的治疗,和有组织的群众性灭螺运动,到1978年,血吸虫病患人数已经降至250万。
江苏省高邮县赤脚医生王永泉,还发明了"水改旱"灭螺法,使带病钉螺的生存面积,从1965年的1800万平方米减少到1975年的120万平方米在云南的麻风病高发区,赤脚医生李桂英首创"家庭隔离治疗法",使当地麻风病发病率下降80%。
世界卫生组织也对赤脚医生们赞不绝口,他们曾称赞说: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为初级卫生保健提供了宝贵经验。
赤脚医生制度的成功,建立在三个支点上:首先是就地取材的药材体系1970年全国建立"合作医疗站"的公社达85%,这些站点普遍设有专门用地,种植常用中草药陕西省长安县东大公社的统计显示,1975年,该社的赤脚医生使用自采药材的比例达到了63%。
其次是预防为主的卫生策略。赤脚医生年均开展卫生宣传180次以上,河北省正定县1973年统计显示,经过持续的健康教育,农民饭前洗手率从17%提升至89%,饮用开水的比例从9%增至76%。
第三是群众参与的组织形式。每个生产队选拔1-2名卫生员,形成"小病不出队、大病及时转"的医疗网络。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缺医少药的年代,赤脚医生制度,确实成了守护农民的一个有效手段。
然而,任何的制度都有两面性赤脚医生虽然能够解决很多的基础医疗问题,但是其业务能力不强、对危重病症的治疗手段有限的弊端却始终存在而且,随着国家的发展,规模更大、人员更专业的农村诊所和医院,也开始遍地开花农民心中对个人卫生的在意程度,也逐渐根深蒂固。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变革开始了
1981年卫生部颁布了《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通知》,首次提出对赤脚医生进行考核定编到1985年,全国有64.3万赤脚医生通过考试,正式转型为"乡村医生"其余的那些能力不足者,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由于市场化推进太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卫生室数量和乡村医生数量下降等等然而,在国家严格的医疗考核之下,被留下来的医生,都可以保证具备足够的医疗能力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集中。
相比之下,农村的医疗保障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加扎实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赤脚医生,基本已经全部离开了医疗岗位但是,他们的那段光辉岁月,却永远不会被人遗忘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大井村,95岁的老赤脚医生林春娇,至今保存着1972年的出诊记录本,上面记载着:某年正月初三,冒雪为产妇接生,用生姜艾草救治产后出血;端午节后,为抢救食物中毒村民,用绿豆甘草汤解毒成功;某年腊月廿九,她在夜里上山采药,治愈三十多名流感患者。
这些褪色的墨迹不仅记录着个人荣光,更镌刻着一个时代对农民健康权利的庄严承诺。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在2030年,将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并且大力推广家庭医生,构建个人、社区、大型医院的医疗综合供给模式同时,国家还大力发展中医药,当年赤脚医生使用过的一些能治病的“土方法”,也被“挖掘”出来,被规范后进入了医生的治疗手册。
虽然赤脚医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们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毛主席当年为了保护农民而提出的制度,至今仍在中华大地上发光发热参考资料:[1]孔洁.“赤脚医生”对健康中国行动的历史性贡献[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6):612-617。
[1]行医,在乡村之间[J].中国卫生人才,2012(3):13-1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